“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日前荣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一项目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持、省农科院作物所参与科研攻关。
“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以创新小麦育种方法、提高小麦育种效率为目标,经过20多年的深入系统研究,创造出矮败小麦,建立基于矮败小麦的高效育种方法,实现小麦育种方法的重大创新。省农科院作物所是国内最早开展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 22年前,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人员甘斌杰在试验田里播下了25粒矮败小麦种子,开始了矮败小麦的科研攻关。 1月28日,刚从北京领奖载誉归来的甘斌杰告诉记者,20多年的科研攻关获得社会与专家充分肯定。
二十多年来,省农科院作物所参加全国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协作组,结合安徽省小麦育种目标,创建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先后育成皖麦42号、皖麦43号、皖麦54号等小麦新品种。这些矮败小麦新品种都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综合性状好的特点,一般亩产400公斤至5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至10%,其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54、皖麦43以及优质中筋小麦皖麦42被省农委推荐为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2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4亿元。通过大协作,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到2009年已推广应用到全国上百个单位,育成新品种42个,推广面积1.85亿亩,增产小麦56亿公斤。(通讯员 涂传润 记者 汪永安)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