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品种繁育是农业增产的核心技术,我国南繁育种基地就是这一核心技术的加速器,现在我国南繁育种进入到了最繁忙的时刻。
本台记者庄园:每当寒冷的冬季来临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育种专家们就会像候鸟一样飞来海南三亚的我国南繁育种基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我国80%的育成新品种是在这里加代、提速育成的。
插着小旗的水稻、戴着面罩的玉米、披着婚纱的向日葵,以及这些农民模样的教授、研究员们,构成了南繁育种基地独特的风景线。
湖南杂交水稻南繁站站长宋春方:像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湖南已经是冰天雪地了,而我们在三亚这边正好是水稻生产的繁忙季节。你看这几天我们把秧苗全部插上了。
这片水稻是已进入总结配套栽培技术阶段的超级稻新品种,这个品种在小面积中实现了亩产800公斤,比现在的同类品种亩产提高300多公斤,增产巨大。
在中国农大的实验田里,我国著名的玉米育种专家戴景瑞院士带着他的团队正在做玉米授粉 。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粮食作物里面最缺的就是玉米。如果我们的玉米产量不增加、单产不提高的话,那么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有威胁的。
随着我国居民食品中肉蛋奶需求的增加,主要作为饲料的玉米需求量大增,迅速超过水稻、小麦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作物,不仅种植面积最大,而且增产潜力占60%。这让育种专家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本台记者庄园:过去我们看到玉米的叶子是这样横向生长的,这样一亩地只能种2?3千株玉米,在专家们的努力下,我们看到,玉米叶子都乖乖地向上举起手臂,这样一亩地就可以增加到四、五千棵玉米,产量也随之提高。
我国以掖单13为标志的紧凑型玉米取代平展型玉米正是通过南繁以每年3代的速度推进的,目前已经选育出上百个品种。为我国粮食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有针对性的研发不仅可以培育出产量高、抗性强的品种,更有能适应各种专用需求品种的作物产生。
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宏良:未来五年我们将投入20亿元资金,建设4万亩南繁科研核心区,20万亩南繁种子生产基地,同时要加强南繁科研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