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早春番茄病毒病极易发生,导致番茄品质下降,影响实际生产效益。
发病原因 造成病毒病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春季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大量发生,将一些越冬植物上的病毒病传播到番茄上;二是高温强光和干旱等不良环境因素导致植株抗性减弱,易感病毒病。
症状表现 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辨别具体的发病症状,以便对症用药。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6种表现。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相间斑驳,叶脉透明,叶片有皱缩现象,植株略矮。蕨叶型:植株矮化叶片呈线形,花冠加长增大。条斑型:可发生在茎、叶、果上,叶片上呈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茎上为黑褐色斑块。巨芽型:顶部及叶腋长出的芽分枝或呈线形,变大畸形,多不能结果,或果呈圆锥形、坚硬且小。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卷曲,整个植株萎缩,或丛生,多不能开花结果。黄顶型:顶部叶片退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不定枝丛生。
预防及控制 一是根据天气情况掌握放风时间及强度。适当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晴天上午,当棚温达28℃时放风,下午尽量晚合风口。进入结果期棚内夜温应控制在13℃。二是切断病毒病传播途径。每7~10天喷1遍蚜虱净、吡虫啉等内吸性强低残留的药剂,以杀灭蚜虫、白粉虱等,防止病毒病传播。三是药剂防治控制。番茄发病初期应选用植病灵、病毒A、杀毒矾等药剂喷洒,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结合以上药剂还应合理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等,以增强植株抗性。(秦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