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种子管理站 报道
为规范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加强基地管理,切实发挥种子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维护玉米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的利益,进一步推动玉米制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武威市以玉米制种面积最大的凉州区为试点,率先对凉州区辖区内28万亩适应玉米制种面积进行了划分,目前正在监督落实。
一、划分原则程序
(一)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划分制种基地的企业,必须是区境内有玉米制种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对秩序混乱、管理不规范的基地不安排制种企业。
(二)坚持一村一企的原则。一个村只安排一个玉米制种企业,对面积较大的村经区种子协会同意可适当调整安排两个企业。
(三)坚持“稳老扩新”原则。要按照集中连片、区域布局的要求,参照历年企业实际落实基地情况,同时结合企业、乡镇上报面积和拟选企业,稳定老基地,扩展新基地,使基地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四)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制种企业和制种乡镇互相衔接,协商沟通落实制种基地,切实保护企业和基地农户双方的利益。
(五)市、区种子协会组织各制种企业召开会员大会,选举成立由7家企业为成员的制种基地自律协调小组,具体负责基地的划分工作。
(六)制种基地自律协调小组7家成员单位就2011年玉米制种基地划分情况达成一致意见,与其他企业反复沟通协商,初步提出《凉州区2011年玉米制种基地区域划分方案》。
(七)区种子管理站多方征求各企业的意见,与相关乡镇衔接后,对区种子协会初步提出的《2011年全区玉米制种基地区域划分方案》审核,提出调整意见,由区种子协会对部分企业的基地作适当调整,组织各企业对划分基地进行签字确认。
二、保障措施
(一)加大监管力度,严打违规行为。区种子管理站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制种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先基地、后办证”原则,切实加强对玉米制种企业的管理,严格审查制种企业的资质,及时发布企业资质信息,坚决杜绝无资质和信誉度差的企业在区境内制种。要从基地落实源头介入,依法取缔打击无证生产和私繁乱制行为,对挂靠企业依法追究其责任,净化全区制种环境。开展经常化的监督检查活动,督促制种乡镇、村和制种企业严格按划定的区域落实基地,防止蓄意扰乱和撬抢基地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协调服务,抓好基地落实。各有关制种乡镇要把玉米制种纳入本乡镇农业生产计划,加强制种基地管理,指导协调村民委员会全面做好制种企业的审核把关、资质审查和制种基地面积落实、隔离带划分等工作。督促村组严格按划定的区域和安排的制种企业落实制种面积,不得将本方案未划分确定的企业安排在本村组区域内制种,否则,发生的制种纠纷由乡镇、村组自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落实“两金”制度,确保基地建设。要按照区种子协会出台的企业自律承诺和基地落实的措施办法,实行生产服务费和基地保证金统一收缴制度。各玉米制种企业要积极主动上缴生产服务费和基地保证金,生产服务费20元/亩,基地保证金10000亩以上30万元(含10000亩),10000-5000亩20万元(含5000亩),5000亩以下10万元,生产服务费和基地保证金在合同签订前全部按企业上报的计划面积上缴凉州区种子协会。不按时上缴服务费和基地保证金的企业,不得在划分的区域落实基地,已划分的基地重新调整确定其它企业进入。按照《生产服务费管理办法》,上缴的服务费根据乡镇、村组的服务情况经区农牧局、种子协会组织考核评估后由区种子协会分期拨付。
(四)强化行业自律,按区域落实制种基地。各玉米制种企业严格按划定的区域落实制种基地,强化行业自律,不得越区域制种,不准撬抢基地搞不正当竞争。凡是不按划定区域、撬抢他人基地的企业,一经查实将在新闻媒体通报,扣罚已经缴纳的基地保证基金,情节严重的由种子协会进行通报,并交由区种子管理站依法进行处罚。
(五)规范合同文本,明确签约主体。各玉米制种企业在播种前必须与生产基地的村民委员会在自主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统一使用省农牧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甘肃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合同》文本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合同由乡镇人民政府鉴证后报区种子管理站备案,绝不允许种子生产企业私自与村民小组或制种农户签订制种合同。
(六)严格备案程序,自觉接受监管。各玉米制种企业严格按划分的制种区域落实基地,并及时到区种子管理站登记备案,确需调整基地的经协会同意后,报区种子管理站备案。各玉米制种企业继续对2011年玉米制种实行“五备案”(制种面积、合同、品种(组合)、加工场地、企业技术人员),自觉接受区种子管理站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