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郊 讯(记者 黄勇娣)目前,我国10多个省市的科学家正携手开展“绿色超级稻”研究,力争尽早实现水稻生产“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少施化肥、节水抗旱”的目标。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获悉,该中心不仅在全世界率先培育出“绿色超级稻”的节水抗旱稻系列组合,其中“旱优3号”组合今年还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免耕直播法,在高产基础上进一步凸显“节水、节本、减少农药化肥污染”的环保效果。
眼下,在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300亩的“旱优3号”已陆续收割上市,亩产量超过了600公斤,高于沪郊水稻平均亩产量。据介绍,受农业部“948”重大项目委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今年首次尝试了“旱优3号”免耕直播法,结果成功取得了高产,今后可大范围推广。
节水抗旱稻“旱优3号”的免耕直播,凸显了多重绿色效应。项目实施人员介绍,不需要翻耕土地和人工插秧,首先减少了大量人工费。实验数据显示,免耕栽培每亩成本为375元,比直播、机器插秧和普通水稻种植法每亩分别节省144元、107元和514元。同时,除了苗期要灌溉浅水层,免耕直播的田块在其他时期都无需人工灌溉,大量节约用水量,并减少了农药化肥污染。另外,病虫害也相应减轻,人工插秧的同期水稻进行了8次病虫害防治,而免耕栽培的田块只进行了3次。
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教授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国水稻产量取得明显突破,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病虫害日益严重、化肥使用过量,以及70%以上的缺水稻田始终难以增产等。为此,中科院张启发院士提出了培育“绿色超级稻”构想:在不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少施化肥、节水抗旱。10年来,他牵头组织10多个省市的研究力量,联手以品种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技术等途径培育“绿色超级稻”。
上海农科专家率先在“节水抗旱”上取得突破。4年前,以罗利军为主的研究团队育出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并在上海小面积试种成功。新诞生的节水抗旱稻产量与杂交水稻持平,但节水50%以上,在缺水地区适应性极强,对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节水抗旱稻已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市,上海科学家每年制出的种子供不应求。
如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更是直接提供旱稻不育系,而广西、江西、浙江等各地农科部门根据当地环境特点选配最适宜的恢复系,由此培育节水旱稻新组合。可以说,全国各地每一株杂交旱稻的身上,都可能流淌着“上海血缘”。
节水抗旱稻除了实现免耕直播,今年还在制种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前几年,尽管国内各地纷纷引种节水抗旱稻,但一直还限于小面积试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制种跟不上。但今年,上海科研人员在全国10多个地点中筛选出了上佳的制种点,同时还对制种技术进行创新,使每亩制种量由原来的50多公斤增加到了150公斤?200公斤。据预计,今年制种量有3万公斤左右,可推广种植面积3万?4万亩。今后,节水抗旱稻在全国各地的推广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