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晨报
继“登海662”因抗病性弱引发抗议、“先玉335”涉嫌转基因等“丑闻”后,日前农业部一纸关于“登海605”被抽检为不合格种子的声明再次将国内玉米制种的龙头企业---登海种业推进舆论的漩涡。
18日,登海种业方面反驳称,该玉米种系合格产品,该公司正全力消除该消息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有分析则认为,受接踵而至的负面消息的拖累,正致力于推广超级玉米“登海605”的登海种业未来的业绩或不容乐观。
鲁中晨报全媒体记者 尹聪
不合格的登海“605”
4月6日,农业部在其下属网站上发布通告称,农业部于不久前对181家种子企业304个待售商品种子样品进行了抽查,其中包括涉及101家企业的163个玉米种子样品。
而在对上述种子样品进行净度、水分和发芽率检测后,农业部称,在上述163个样品中,有156个样品的3项指标均合格,而有7个品种的种子不合格。在数量极少的不合格的种子中,竟赫然出现了“登海605”的名字---它是国内龙头玉米制种企业之一的登海种业在新近拿出的拳头产品。
据了解,位于烟台莱州的登海种业是当前国内仅有的7家种业上市公司之一。这家于2005年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种子企业以其创始人李登海的名字命名,选育和生产“登海”系列的自育玉米杂交种为其主营业务。身兼莱州市农业院院长的李登海正是培育玉米种领域的顶级专家。
在媒体公开的报道中,初中毕业后不久即开始制种生涯的李,取得的成就被形容为不啻于“水稻之父”袁隆平。2007年,时年58岁的李登海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一次活动中,便称其前半生所选育的高产品种已累计增产玉米1000亿公斤,并且“后半生还要再增产1000亿公斤。”
他把实现这一雄心壮志的希望寄托在从2005年开始选育的“超级玉米”身上。2009年,李登海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超级玉米除具备亩产1100公斤的高产能力外,还兼有“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优良品质。
身负众望
超级玉米在试验期表现出的数据确实光鲜。公开报道称,登海超越1号在试验田中曾亩产1402.86公斤的夏玉米,创造了世界纪录。
进入推广期后,其亩产也“一直稳定在1000公斤以上”。在相关文章中,上述亩产能力比“先玉335”高5%,比竞争对手“郑单958”高30%以上。此外,在抗倒伏、抗病性等主要品质上,超级玉米系列也被宣传为为领先市场中的其他众多品种。
18日,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向本报证实称,从其研究小组长期的跟踪观察来看,“无论是与国内玉米种还是与国外品种相比”,超级玉米系列,“总体来说都是比较好的。”
超级玉米系列由此人气爆棚。“在未上市前,外界对登海超越(即超级玉米)系列玉米种的期望值非常高。”18日,淄博本地一玉米种经销商告诉本报。而它同时也被众多券商视为将成为与“先玉335”并驾齐驱的拉升登海业绩的重要引擎,“预计将最终带来4亿元盈利”。
2009年底超级玉米系列正式上市,市场的翘首期待迅即转化为看得见的效益---“开售之初便有8000万预付款到账”。同时,在资本市场上,登海种业的股票多日涨停,一周累计涨幅高达20%。
然而,一片盛世的欢腾之下,暗流涌动。去年秋天,自诩“抗病性好”的“登海662”是采用它的鲁西南以及河南部分农民最大的梦魇。有消息称,仅河南杞县一地,因抵抗“粗缩病”无果,近5万亩“登海662”几近绝收。
而前述本地玉米经销商则透露道,据他所知,原本众所期盼的“登海662”,“在桓台一粒种子也没卖出去。”
“麻烦”接二连三
“登海662”事发后,登海种业起初以“无言的沉默”来应对。但2011年玉米种销售季来临后,经销商却发现市场已难觅“登海662”的身影。有消息称,登海种业因其声名狼藉而不得不“挥泪”将其封杀。
基本与此事同步,登海种业旗下最重要的王牌产品“先玉335”则被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导报》指为涉嫌转基因。这则报道一出,真伪科学的辩论、是否“卖国”的民族情绪裹挟其中,其引起的轰动和对登海种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超“登海662”事件。
此时,农业部的出面力挺成为深陷漩涡的登海种业抓到的分量最重的救命稻草。登海种业此后便以“农业部说‘先玉335’非转基因玉米”为依据展开危机公关。而18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登海种业董秘原绍刚,原在回顾“先玉335”事件时,仍重申“‘335’绝非转基因”,“这是由农业部认定的。”
不过,稍后不久的12月,登海种业旗下另一玉米品种“登海3686”便倒在农业部打击“转基因”的枪口之下。农业部在1504号《公告》中称,包括“登海3686”在内的27个玉米品种都“属于违规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并勒令其在此公告发布一年之内彻底退出中国种子市场。
细细数来,此番“登海605”再被农业部归为“不合格种子”已是这家国内玉米种培育龙头企业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所遭遇的第4次“劫难”。
而农业部亦在通告中对这次“登海605”未能达标的原因做出了解释---“登海605”发芽率的实测值为85%, 而标准值则为92%, 其误差高达7%, 并且较3%的容许误差值高出4个百分点---而这距离“登海605”通过国审仅仅只有5个月。
未来业绩有点悬?
18日,登海种业董秘原邵刚对此回应称,不合格种子仅是一小部分,“具体可以看公司网站的说明”。记者随后在其网站首页的置顶位置查阅到该说明。
在这份说明中,登海种业称,农业部抽检的5.8万公斤种子中,出芽率为85%,“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未达到企业内定芽率为92%的标准。”随后,登海种业将剩余的种子取样进行检测,最终“海南样品芽率为92%-97%” ,“河南样品芽率92%-99%” 。
“这样的芽率显示出种子是比较优质的。”前述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的教授称,以此来看,农业部抽检的或许恰是未达到标准的那一批次。不过,与该教授同属玉米研究所的另一教授19日早晨表示,登海最近负面新闻不断,“肯定是管理存在问题。”而有制种专家则批评说,登海种业在种子研发中思路走偏。
“相对于预计的1000多万公斤的产量,不合格的5.8万公斤所占到的比重很小。”民生证券农林牧渔分析师王英告诉本报,如果此事仅以召回不合格种子完结,登海种业所遭受的损失“非常小”,“但如果这对其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一切就很难说了。”
作为上市公司,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资本市场无限放大,何况是短时间内连遭4次挫折,“严重影响了市场对超试系列玉米种的信心。”虽然19日登海种业股价再次大幅上扬,而业界大多数的评论均认为,今年登海种业的业绩“有点悬”。“我们现在正在核算业绩,具体的数据会在不久后披露。”原邵刚称。此外,他还表示,登海种业正全力消除事件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向很多媒体和深交所都作了解释。”
在登海种业官方网站的一侧,一个时长60秒的FLASH 广告正在循环播放:在经历过狂风大雨之后,一个卡通老农高喊,“选好种子不辛苦,还是‘登海605’。”而植根中国种业20余年后,光环环绕的登海种业的这一个年头,或许会真的有点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