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为客观准确地衡量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农业部科教司委托中国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以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农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主要农业知识产权类型为对象,依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公告,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公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分析形成了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
该报告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趋势、质量状况、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热点领域和优势单位等。
据报告显示,在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背景下,以植物新品种权、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专利等为主要类型的农业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知识创造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知识产权数量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8.03%,其中农业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8.14%,分别比“十五”期间高4.35和3.99个百分点。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加4.89%和29.16%,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72倍和4.29倍,农业专利和农业植物新品权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加,标志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育种创新能力快速增强。
农业知识产权质量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推广面积排名前十位授权品种的推广面积分别占玉米的32.97%,冬小麦的30.53%,常规稻的 16.27%,杂交稻的12.30%,大豆的25.22%,常规棉的19.46%和杂交棉的24.25%。涌现出了郑单958、郑麦9023、徐稻3号、杨两优6号、中黄13、鲁棉研21号、科棉3号等一批丰产性好,广受农民欢迎,具有自主品种权的大品种。“十一五”期间,应用中国农科院专利“携带编码杀虫蛋白质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及其转基因植物”和 “两种编码杀虫蛋白质基因和双价融合表达载体及其应用”,累计培育出100多个抗虫棉新品种,推广面积约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0%。
创造区域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多的省份依次为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吉林省和北京市,其申请量约占国内总量的48.1%,授权量约占国内总量的49.4%;浙江、山东和四川等三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约占国内总量的27.8%;山东、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五省(市)农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约占农业授权总量的38.72%。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格局初步形成。
重点领域创造方兴未艾。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总量中,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分别占85.56%和92.65%,蔬菜占5.06%和3.57%,果树占2.77%和1.58%,育种创新集中在主要农作物。种植业产品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注册的71.41%,畜牧业占9.48%,渔业占6.15%。农业生物技术发明创造占农业发明专利申请的32.53%、授权量的30.67%和有效农业发明专利的35.59%,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科教单位主导农业知识产权创造。科教单位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中,分别占全国申请总量的56.10%和授权总量的61.76%,企业只占全国品种权申请总量的32.03%和授权总量的32.31%。在国内农业发明专利授权和有效专利中,科教单位分别占40.21%和43.36%,企业占15.25%和18.45%。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以拥有98件授权品种,成为具有自主品种权最多的科研教学单位,其次分别是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拥有有效农业发明专利量最多,其次分别是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企业品种权排名显示,前20名主要为国内企业,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96件植物新品种权荣居榜首,其次分别为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