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种子网
4月28日,《京华时报》23版刊登了题为《想让科学家回头做个提醒》的文章,内容是对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就给袁隆平院士的公开信做的专访。在给袁隆平的信中,李昌平希望袁老放弃杂交水稻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呼吁还给农民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要袁老“给农民留几颗真正的种子”。
对此,《文汇报》5月3日以《种子研发不能“厚此薄彼”》为题指出,李昌平的公开信中并没有把杂交稻和常规稻的问题说到点上,同时还指出,应尽快研究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稻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种子”呢?答案是肯定的。李先生所说的“真正的种子”,指的应该是“能留种的种子”,即非杂交一代(F1)。本刊4月29日25版曾介绍过小麦和玉米的育种过程,其实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区别也是如此,即前者先纯合后杂合,后者先杂合后纯合。
常规稻的育种方法
水稻常规育种包括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是在现有的品种群体内,选择某些性状与群体有差别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过培育、比较、鉴定,从而获得新的品种。群体中性状变异的单株,可能是产生了遗传突变,也可能是与其他品种自然串粉杂交。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具有某种优势性状的亲本进行去雄,然后杂交。杂交之后再进行不断的自交,从而培育成一个新品种。这两种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都是常规稻,从这里可以看出,常规稻的育种过程也经历了杂交阶段。
水稻三系育种
水稻的三系育种即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获得杂种一代的育种方法。不育系是三系育种的核心,即雄性不育,指的是本株的花粉没有生育能力,靠其他植株的花粉授粉才能结实。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往往是经过筛选自然界产生的雄性不育变异株获得。由于雄蕊发育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在自然界中经常会出现雄性不育的个体,并且能将不育的特性遗传下去。把这类植株选择出来并经过培育后,就可以获得雄性不育系。袁隆平正是找到了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植株,从而在杂交稻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现代育种获得雄性不育除自然筛选外还通过化学、基因等方法获得。
如何保持雄性不育?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自花结实,因此,要想获得亲本的后代,并能使后代仍然保持雄性不育的话,就必须要和另一类水稻杂交。使雄性不育植株后代保持自交不育的这类水稻就被称为保持系。
恢复系指和不育系杂交后,获得的后代具有可育性的一类水稻。恢复系植株的获得是通过田间自然选育、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并且加代培养使基因纯和,获得新的性状优良材料。其是否是恢复系,只要与不育系杂交,看后代是否可育即可。如果可育,即是恢复系。
杂交种的获得:恢复系与不育系所得的后代即是大田生产中我们需要的种子,具有自花授粉的能力。将这些种子种到田里获得的种子即杂交一代(F1)。
总之,保持系自交获得的仍然是保持系,恢复系自交获得的仍是恢复系,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不育系。这样的三系配套既能使不育系保持下去,又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种子,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两系育种简介
两系选育法,也就是不用保持系,只用不育系和恢复系。两系法提出的基础是发现了光敏不育系和湿敏不育系。因受湿度和光照影响的核不育材料影响,一旦湿度和光照发生变化,制出的种子纯度会大受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杂交稻的产量。适于两系制种的地点条件要求很严,稳定性远不如三系育种。
杂交稻需要“二次革命”
受到育种材料的限制,目前杂交稻的品质还比不过常规稻,若不育系品质较差,则很难找到与之相配、品质又好的恢复系。多数三系杂交稻质地松脆易碎、籽粒粗大、垩白度偏高,外观品质差,口感也较常规稻差。有专家预言,一旦杂交稻突破米质这一难关,将独霸稻种市场。而且即使能实现杂交稻的独霸天下,由于常规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稳定、多样的种质资源,因此,常规稻也不会消亡,相关科研单位仍会保留常规稻育种课题。
(孙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