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种业价格战导致假冒伪劣泛滥,全国已掀起整顿风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9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颢

  在种业改革风起云涌之际,一场由农业部牵头的、全国范围的种业打假行动已经先行一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5月16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湖南省农业厅在长沙县召开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湖南执法现场会,销毁了38吨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和化肥。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石燕泉在现场会上表示,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动是以粮食主产区和制种大省为重点区域,以水稻玉米种子为重点产品,以打击“套牌”为重点内容。目前全国共查处了侵犯品种权案件116起,发现生产销售侵权假冒伪劣种子企业400多家。

  “种子造假的程度,超乎想象!”在郑州新支点农业咨询公司负责人李鑫看来,侵权造假,正是目前中国种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

  假种子肆虐

  李鑫从事种子维权工作已经有7年。

  2004年上半年,一位做种业公司的朋友因为其产品被侵权,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找到了熟悉法律的李鑫请教。“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发现这里面的问题非常严重。”此后,李鑫走上了农资维权的道路。

  “这几年来,接收的(种子维权)案子太多太多了,根本没有统计的意义。”李鑫说。

  据李鑫介绍,根据现行的《种子法》规定,所谓的“假种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粮食等非种子冒充种子,二是以此种冒充它种,以A品种冒充已审定的、具有合法市场准入资质的B品种的假冒行为,这就是前述的“套牌”,三是种子的产地、品种种类、名称等对标签不符。

  而在这三种类型中,第二种是最常见的,占据了假种子80%的份额。其中,又以玉米、水稻最多。

  李鑫告诉记者,在河南,目前上市的玉米杂交种子有200多种,但真正的好品种不超过10种。“基本都是‘套牌’、来路不明的。”

  而一些非常知名的种子,被侵权的情况非常严重。以杜邦先锋在中国销售的玉米种子“先玉335”为例,按照李鑫的说法,市面上销售的该产品80%都是假的。“这在东北等地区最为严重。”

  此前东北曾一度是传统育种基地,但历经十几年的假冒侵权的混乱后,已经早不复当日辉煌。事实上,此前有媒体调查称,在东北某省,有的种子一条街上的商铺95%以上都在套牌“先玉335”。

  农业部调查也显示,全国市场上销售的“先玉335”种子有超过一半的都是仿冒品种。

  混乱的源头

  在李鑫看来,造成种业“严重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农业部门的乱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行为。

  所谓“乱作为”,是指农业部、省级农业厅在品种审定方面的“大跃进”。“审定很多品种,但很多都是假种子。”

  根据2010年12月农业部发布的1504号《公告》,共有27个玉米品种被停止生产,并自公告发布起一年内彻底退出中国种子市场。在这27个玉米品种中,包括有登海种业(23.69,-0.59,-2.43%)的“登海3686”。

  该品种叫停原因是因属于违规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这些转基因玉米品种最初都是以非转基因的名义,申请参加国家品种试验、审定、登记并获通过的。

  而不作为表现在地方一级的农业部门,“基本没人去监管”。李鑫坦言,自己代理的这么多维权案件,多数都没有最终的处理结果,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 种子经营门槛过低,也造成假劣种子、套牌侵权行为案件不断发生。

  有“杂交水稻龙头企业”之称的隆平高科(27.73,-0.09,-0.32%)(000998.SZ)一位人士就曾告诉记者,因为行业公司众多,竞争都以价格战为主,利润低下,造成研发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都“只买不研”,种子市场“假而不劣”。

  隆平高科总裁刘石也在不久前的博客中写道,现在,仅在我国农业部登记注册的种子公司有8700多家,种子市场上多乱杂、假冒、套牌和诚信缺失等现象常态化。“据有关行业主管官员估计,在我国目前审定的各种作物的一万多个品种中,三分之一品种有真实性的问题,未经审定的品种的问题更严重。”

  “不应该出现这么多公司,因为好的品种没那么多。因此,只有造假侵权。”李鑫说。

  改革前夜的打假风暴

  在16日的湖南执法现场会上,石燕泉透露,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去年是农业部种子执法年,农业部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查处违法违规种子活动,并一直延续到今年。从去年10月至今,农业部共在全国查处种子侵权案件116起,发现生产销售侵权假冒伪劣种子企业400多家,约谈警诫了其中的300多家,吊销了19家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扣押侵权种子200万公斤,案值3000余万元。

  事实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此大规模整治行动选择在去年年底前展开,很大程度上是配合目前的种业改革浪潮。

  刘石表示, 在“种业新政”出台前,自己也参与了一些调研和座谈。据他了解,此次改革背后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有三个方面,除了理顺科研投资和管理体制以及市场化运作外,很重要一条就是规范化操作。“这是一个产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企业大小,都应该在规范化的平台上运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认为,国内种业市场侵权、套牌、仿制现象太严重,混乱的市场环境,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大企业的发展。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正是此次种业改革的要点之一。

  金博士种业公司董事长闫永生坦言,很多大的种业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遭遇“掏地沟”。“我们这个种子生产出去了,我们给农民订了合同,给了他地膜钱,浇水的钱,肥钱都给他,种了,订了合同,他应该把种子都交给我。但是有些不规范的公司,他就悄悄地到我的基地去,然后把这个种子买走。”

  李鑫表示,这种“高价套走”的种子,在后续也经过一些变异,也成为了众多假种子中的一种。然后,与真正的生产企业分庭抗礼。四川国豪种业一位人士则告诉记者,企业曾遭遇到几起大规模的假冒案。一些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以假的油菜种子冒充公司的产品,售价低廉,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