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甘孜打造藏区最大青稞良种繁育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34
 

来源:甘孜日报  作者:张涛

  5年来,我州自主繁殖的康青系列青稞新品种,已在我省及西藏等地藏区推广120万亩左右,新增产值5400万元。

  本报讯(记者 张涛)近年来,我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支撑与科研团队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青稞原种基地、藏区最大的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青稞生产基地及四川青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我州第一个马铃薯组培室、雾培室及川西北秋马铃薯种薯基地。五年来,共繁殖青稞新品种康青6、7号10万余公斤,目前已在四川藏区及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累计推广120万亩左右,新增产值5400万元。

  ----突出重点,发挥青稞、春小麦高原特色农作物研究优势,促进藏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青稞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承担有国家、省、州三个不同级别的研究项目,特别是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康青6号、7号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分别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十一五”末获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在州内各县、周边地区及青海、宁夏、甘肃、云南、西藏等省份进行示范和推广,为藏区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又有2个新品系0420、0379正在进行省级品种审定。春小麦研究从品质指标上有了较大突破,主持育成的抗病、丰产、优质新品种康麦八号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获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推广春小麦新品种康麦8号10万亩,新增产值400余万元;引进玉米水稻新品种30多个,200余吨,累计推广10多万亩,新增产值800余万元;引进马铃薯新品种10个2000余吨,累计推广5万余亩,新增产值600余万元。新品种的推广与引进应用新增粮食2500多万公斤,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花椒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加强协作,广泛与其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我州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从科研的薄弱环节着手,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科技力量,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围绕我州农业重大技术问题,加强了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藏农林科学院、甘孜州华康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合作,通过合作攻关、科技人员交流互访等形式,在青稞、马铃薯、玉米、中藏药材、食用菌等研究领域共同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形成农业科技共享平台,使单位科研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首批合作的6个项目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筛选、繁育的推广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已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马铃薯研发项目初见成效,川芋117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个新品系已通过区试及生产试验。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100万粒子,扩繁原种、良种8000余吨;食用菌研发项目有序推进,已成功采集、分离野生菌类5种,完成灵芝、花香菇、黑木耳、银耳返生态栽培试验示范10000平方米;道地中藏药材人工驯化技术研究项目进展顺利,已建立种植园50亩,入园道地药材18种,推广种植波棱瓜、秦艽400亩;植保防控技术研究项目进入试验阶段,马铃薯晚疫病预警防控技术、青稞田恶性杂草发生及防控技术课题已完成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的防治药剂筛选阶段,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油菜研发项目试验制种获得成功,并筛选出4个优良品种。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