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报
程相文工作时一丝不苟
□记者 谷武民 文图
核心提示
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调研我省旱情时到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视察。在这里,温总理讲了两个忘不掉:第一,老程忘不掉;第二,“浚单”忘不掉。
“老程”,就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的院长程相文。
48年来,程相文获得47项科技成果,引进和选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浚单20目前已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加社会效益150多亿元,成为玉米育种界的神话。因此,农民亲切地称程相文为“致富财神”。
生活中,程相文甘于清贫,居陋室、钻田地、啃大饼、喝玉米糊。多次“拒官”,把多年所得累计900余万元奖金全部用于科研……
总结自己75年人生历程,老程表示:“我们培育的种子品质要永远优秀,在与外国种子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为了总理的重托,我会更加努力……”
A郑州,他没留;浚县农科所,他来了
一个选择 让老程与玉米结缘
6月8日上午,刚刚受聘为河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的鹤壁市农科院院长程相文感慨不已。
1963年7月,程相文从中牟农校毕业。拥有学生会主席头衔的他完全可以被分配到大城市。然而他放弃了生长地郑州,毅然在分配表格内填上了“到基层去”。
位于偏僻黄河故道的浚县成了他的立足地,浚县农科所接纳了这个小伙子。
“你是专门研究庄稼的大秀才,能不能想个啥法子,让一亩地多打几十斤?”父老乡亲的话刻在了程相文心上。
一次领导派他到农村了解庄稼的生长情况,在当时的浚县钜桥镇邢庄村,半人高的玉米耷拉着头奄奄一息,可怜的果穗细小无神。村支书告诉他,全村的玉米地,亩产多则150斤左右,少则不足100斤。
面对这种情况,程相文一筹莫展,钻进玉米地里痛哭一场。当时还是小孩子的当地村民刑玉良拍着小手笑他:“大学生没囊气,玉米地里哭鼻涕儿!”
玉米是单交种,只能用一代杂交优势,用二代一般会减产30%左右,必须一年一换种。血气方刚的程相文按捺不住了:要培育出好种子,看来必须得开拓思路,换换脑筋了。
B繁育推广39个玉米新品种;增加社会效益150多亿元
一份执著 让老程走上人生巅峰
育种先找种。1964年初,程相文寻访全国10多个省区52家科研单位,每找到一种玉米种子都如获至宝。一次,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遭遇寒流,穿着薄棉袄的程相文发起了高烧,晕倒在车站的候车室里。程相文被好心人救醒后先往怀里摸,发现400多颗玉米种子还在,他笑了。
1964年秋天,程相文和同事背着两袋玉米种子从浚县出发,一路上啃干馍、喝凉水,辗转20多天,终于摸到了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黎族区??他将在那里进行玉米育种实验。
育种实验费神费力。盛夏三伏天,花粉存活时间仅有6个小时,授粉必须在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之间进行。程相文等人穿着厚厚的工作衣钻进蒸笼般的玉米地里,弯着腰一丝不苟地为玉米人工授粉。
不管在南疆还是北方,一听到玉米这两个字,程相文马上双目放光。不管在院里还是外地,一有时间他就想方设法找到玉米地。“玉米长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是最好听的音乐。”
从满头青丝到两鬓白发,老程付出一生繁育和推广了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品种有12个。他培育的浚单20目前已成为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在河南、山东等北方8省区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收粮食1130万吨,增加社会效益150多亿元。
这一个个数字,注解着程相文笔记薄扉页上用以自勉的那句话:“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老程每当说起这句话,总是眉头放松,微笑连连,幸福得像个孩子。
C母亲去世,他不在身边;女儿有病,他不在身边;妻子去世,他仍不在身边……
一种遗憾 让老程泪流满面
老程是个牛人、强人,是业界的权威,但他也有这辈子难以释怀的遗憾和伤痛??1959年结婚后他和妻子离多聚少,1985年两口子虽然结束了两地分居,但直到2007年老伴病故,为了育种,这22年间他在家的日子加起来也不到1年。
1987年程相文母亲过世,他当时正在海南给玉米授粉,闻悉噩耗后他仍然表情呆滞地在田间忙活,忙完后他蹲在地头嚎啕大哭,面朝家乡方向磕了四个响头:“娘,孩儿不孝啊……”
他处了30多年的老伙计,钜桥镇刘寨村农民王学洲告诉记者,老程的女儿六七岁时生病,持续高烧,当时正逢玉米授粉期,他离不开,结果女儿治疗不当右脚落下了残疾。每当看到女儿一瘸一拐的样子,老程眼圈就发红。
妻子中风偏瘫,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程相文很心痛,但是所里承担着5项国家和省级科研任务,海南的玉米又到了授粉的关键时期,不去怎么能行呢?他来到老伴床前跟她商量,已经不能说话的妻子朝他摆了摆手,意思是“你去吧”。
采访中,与程相文共事多年的秦贵文告诉记者:“2007年8月,老程和我到甘肃参加全国玉米育种界的交流会。到会第一天,我就接到了老程老伴去世的电话。我隐瞒了消息,直到会议结束回到鹤壁后才告诉了他。得知消息后,老程没有直接回家,还是习惯性地先到所里的实验田去察看植株生长情况。当他工作完,回到家里看到妻子的灵柩时,扶住老伴遗像呜咽不止……”
D高官,他推了;高薪,他拒了;
奖金,他搞科研了
一种境界 让老程淡泊名利
80年代初,浚县人民政府换届选举,组织上提议程相文为副县长候选人之一。他得到这个消息后,主动向县委表达了不愿参选的意愿。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他说:“我喜爱育种事业,更愿意在育种岗位上奋斗一生。”
1984年,河南省直一家科研院所调他去工作,待遇优厚,他找理由谢绝了;1988年,上级党委任命他为鹤壁市某科研单位的副处级领导,通知都下了,他却说:“我的最好位置是育种。”
国内多家种业公司高薪聘请他都不动心,他说:“我害怕金钱把我的背压弯了。”
1996年,程相文儿子大学毕业,1998年,女儿高中毕业,子女就业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凭着程相文的贡献和影响,他只要打个招呼,两个孩子的就业应该不成问题。但程相文说:“自己没有作多大贡献,组织对我恁好,咋好意思说?”
程相文还曾两次获得被组织上提拔为副县级领导的机会,但是为了自己的科研事业,他都主动放弃了。
这么多年了,程相文所获的奖金累计达900多万元,但他一分都没留。大家劝他,给自己留个养老钱吧,也给儿女置套房子,他却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功劳归大家。
“要是老考虑着当官升职,专业咋能搞好呢。再说,繁育的品种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财富。”老程有他自己的财富权力观。
E去信,说责任,表决心;
回信,说感动,提表彰
一封回信 让老程鞠躬尽瘁
今年1月22日上午,温总理到河南视察工作时走进鹤壁市农科院。得知程相文的事迹后,温总理十分感动,拉着程相文的手赞扬说:“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玉米事业,献给农业科技事业了,科技人员都应该向你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离开后,温总理还意味深长地对同行的省市负责同志说:“我给浚单系列的玉米种子起一个新名字,叫‘永优’---就是要让我们培育出的种子品质永远优秀,在与外国种子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
3月份,程相文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表示总理的勉励让他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和同事正在加快育种步伐。
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亲笔回信中说:“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相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程相文献身玉米育种事业的事迹应该表彰。谨致敬礼!”
对此,省委书记卢展工作出批示,表示温总理的回信不仅是对程相文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肯定。
当程相文得知这一消息后,既万分高兴又感到重任在肩。他明白总理的深意:“我们培育的种子品质要永远优秀,在与外国种子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
昨日,这位75岁的育种老专家说起温总理回信时满脸的神圣:“为了总理的这份重托,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