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把最适用的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7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28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记者 李存才 通讯员 陈军 王俊

  将一种利用太阳能杀虫的灯安装在田间地头,害虫在光的引诱下就会“束手就擒”。看着这些“神奇”的灯,安徽省庐江郭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农民们心里乐开了花:这种太阳能杀虫灯,让他们减少了农药喷洒数量和次数,不仅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把最适用的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安徽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王建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以来,安徽省24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在国家财政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注重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要求,依托农业科研单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部分示范区已经建设成为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研发基地,新成果、新装备的展示基地,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基地。

  为“白鹅王国”腾飞插上科技之翼

  皖西白鹅是安徽省六安市的珍稀禽类之一,六安市为此被誉为“白鹅王国”。过去,这里的种鹅每年产蛋周期基本上保持在冬至时节至次年5月份,夏季不产蛋。如今,依靠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种鹅的产蛋期延长到了夏秋时节,平均每只种鹅的年产蛋数量从过去的23枚提高到现在的60枚左右,价值提高了1倍以上。

  是什么科技元素让皖西白鹅发生奇特变化?六安市农委副主任、市农科所所长吴克贵对记者介绍说,2009年,依托六安市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六安市农科所在示范区内注册成立了六安市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依靠国家农发财政资金的支持,牧业公司吸引社会资金,建设了6幢标准化鹅舍,总面积达5760平方米。同时,公司从台湾引进了卷帘风机等设施,安装在鹅舍里,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的白鹅养殖设施。养鹅设施建成之后,公司采用环控生产模式进行种鹅繁殖生产,清凉的水滴通过卷帘风机等设施渗透在鹅舍的四周,使夏季的鹅舍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有了“凉爽”的条件,这些白鹅种鹅就可以在夏季顺利产蛋了。

  据吴克贵介绍,目前,六安市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每年养殖的白鹅种鹅达到了3000多只,商品鹅达到了6000多只,既保住了皖西白鹅的原种,又保障了皖西白鹅优质种苗的供应,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依靠养鹅走上致富之路。

  与此同时,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稻―鹅―薯”种植养殖模式,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据介绍,每年6月至10月,六安市农科所在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种植500亩优质水稻,每亩稻田产稻量达到了600公斤以上。进入10月份,稻田收割完毕,农科所利用稻茬长出的嫩芽喂养白鹅,每亩稻茬投放30只仔鹅。3个月之后作为商品鹅对外出售。仅此一项,每亩稻田通过养鹅一年可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从1月到5月,这些耕地上再种植优质马铃薯,平均产值达4000多元。良田、良种、良法综合作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手育良种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麦收时节,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的百善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传出了旱年丰收的喜讯:该示范区内的3万亩小麦取得了平均亩产520-528公斤的优异成绩。与其他小麦不同的是,这些小麦收割后经过烘干、分拣,作为种子储存在示范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新建的金属仓内,待到冬小麦播种时节,小麦良种将以每斤1.7―1.8元的价格投放市场,保证种业需求,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淮北市口子谷物良种繁育合作社负责人张开文介绍说,濉溪县五铺农场和淮北市顺达商贸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依托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成立了淮北市口子谷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建立了“政府推动、农民自愿、企业参与、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模式,吸引入社农民2100户,流转土地1.1万亩。这些土地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供种、统一经营。入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社员土地基本收益确定为每亩每年700元。除此之外,他们再按入社股份参与合作社经营利润分配,真正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2010年,每亩土地分红230元。入社社员土地流转收入加上所分红利,平均每亩受益达到了930元。正是依靠这些现代化的土地经营模式,口子谷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每年都向社会贡献大批优质小麦良种,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种粮大户“排忧解难”

  2011年,庐江县郭河镇广寒村农民孔德权承包经营的800亩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加上稻谷生产,孔德权一家今年的种粮收入预计可达七八十万元。科技投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使这位种粮大户圆了致富梦想。

  孔德权承租经营的田地位于庐江县郭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自2009年以来,依托国家财政的支持,示范区依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科技和资金投入,完善了桥、涵、闸、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在土地旋耕、播种、收割、运输等方面,示范区农机农技服务中心根据种粮大户的需要,随时派出专门的人力和机械、技术设备,帮助种粮农民搞好生产经营,解决了他们人手不够、机械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农作物统防统治的费用由政府承担,不要农民掏钱。承租的耕地如果需要旋耕、播种等机械化服务时,农民只需缴纳一点费用,农机农技服务中心的人员和农用机具随叫随到,省去了自己购买农机具、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开支,保证了生产需要,既经济,又高效。

  同样在广寒村,种粮大户周登明可谓是“悲喜交加”。2009年,他种植的500多亩水稻本应在10月份收割,由于个人原因,当年的收割期推迟到了11月初。那时,由于天气骤变,一场大雪将他稻田里的稻谷全部压倒在地。危急关头,郭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代农业服务公司的农机农技服务中心派出人力和机械设备,帮助周登明抢收稻谷,并及时将这些稻谷烘干。由于抢救措施及时,周登明当年的种粮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目前,包括孔德权、周登明等在内的数万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种植户和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走上了增产增收的道路,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