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新华日报》文章:良种补贴,岂能不买良种也补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27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42
 

来源:中国网

    记者近日来到沛县胡寨镇草苗村采访,镇农技中心主任朱广龙告诉记者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当地农户一家用的是良种,一家用的不是良种,但都能拿到每亩15元的国家良种补贴。因为只要种粮,补贴就直接划到农户一卡通里,而不管农户买什么样的种子甚至买不买种子。“显然,这种资金发放形式起不到良种推广的目的,镇上多达80%的农户没有用良种补贴买良种。”

  不买良种,农民播种的种子从哪儿来?“村里自留种农户占到一半。”草苗村村民张永芝介绍,农民们也知道良种好,但很多人习惯于头一年买良种,第二年就将上年收获的留下部分做自留种。这样做不但不能增产,往往还导致产量不高。这是因为,现在都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即使哪家用的是良种,但只要其他人家还是用常规品种或用自留种,不同田块用同一台联合收割机收割后,各种种子难免会有混合,下一年用这种种子做自留种,就会种子纯度不高,产量也上不去。

  张永芝告诉记者,她家由于每年更新品种,水稻亩产至少高出老品种、自留种150公斤,最高的田块亩产达650公斤。而老品种、自留种亩产最多只能500公斤,一般都在450公斤左右。按现在市场价每公斤稻子2.8元算,150公斤就是420元。“新品种比老种子每亩只多花6元钱,却增收420元,你说值不值?何况,这钱还是国家给的!”她说。

  胡寨镇副镇长赵秀琴介绍说,单个农民一亩地少收点粮食数量有限,可仅就该镇而言,全镇4.5万亩水稻,如果一亩地少收150公斤,那可不是个小数目――这关系到粮食安全!

  据了解,上述现象在全省各地都存在。其原委是,2009年前,我省实施的良种补贴,主要采取以“公开推介补贴品种、省级政府采购、优惠供种到户”为核心的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即,补贴不直接发给农民,而是通过主管部门组织招投标,种业公司中标后领取补偿,然后以折扣售价方式将种子卖给农民。这种补贴方式,有效推动了优势农作物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实现了一补多效,放大了补贴效应;还有效调动了农民购买良种的积极性,农民自留种比例大幅下降,项目区良种覆盖率甚至达到100%。

  从2009年开始,我省良种补贴全部改用现金直接补贴方式――根据种植面积直接发放现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普遍对此持不同意见。

  海安县城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樊雪松反映说,良种补贴是国家惠农政策中最具科技含量的一种补贴,但目前补贴只与面积挂钩、而不与优质良种挂钩,这与良种补贴的本质含义相悖,不但不能引导优质良种的普及推广和良种增产效应的发挥,还导致品种出现新的多、乱、杂。

  兴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沙安勤告诉记者,兴化红小麦因为品质一致性稳定、质量好,连续几年在郑州期货交易市场价格高于白麦。自从2009年良种补贴不与良种挂钩后,兴化红小麦品质很快下降。当地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兴化楚龙面粉集团,曾连续两年为郑州一食品公司提供原料粉,自良种补贴的发放形式改变后,由于无法开展有计划的品种连片种植布局,收购的强筋、中筋、弱筋品种混杂,导致原料粉无法达标,被拒绝采用,企业损失达3000多万元。

  据了解,有关方面将差价购种补贴改为现金直接发放,主要是因为: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工作量大;没中标的种子企业不满意;个别地方甚至存在品种确定过程暗箱操作、委托供种费用收取不合理等违规行为。

  对此,许多农村基层干部表示理解,但认为不是不能解决。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选择决策只能看谁的利相对多一些、弊相对少一些。通过推广良种确保农民增收、粮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其中的问题要加以解决,但绝不能因噎废食。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程顺和建议,可以考虑恢复良种售价折扣补贴形式。针对以往弊端,可考虑通过财政另外给予农业管理部门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或委托农业部门、其他中介组织、代理销售点供种到户,明确提出一定比例的、合理的有偿服务费用,做到既确保政策措施到位,又公平、公开、公正和规范。

  本报记者 夏 丹 来源:新华日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