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外交”在长沙
为寻求摆脱饥饿的良方,这些亚非拉的官员和学员来到长沙
来源:湘声报 ◆文/图 见习记者 刘敏婕
他们来自加纳、肯尼亚、印尼、孟加拉等国,语言不同,肤色各异,但都带着为本国人民摆脱饥饿的使命而来。
学员们与隆平高科首席培训师黄大辉在杂交水稻中心合影
在长沙市迎宾路上的喜迎宾华天酒店内,成群肤色各异的外国人在此出现已有数月之久,惹人侧目。
他们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培训班的学员。每一批培训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都会亲自为他们讲课。“袁隆平是个伟大的人,我非常渴望见到他。”来自印尼雅加达的黛里言语间难掩即将见到这位传奇人物的兴奋。
袁隆平亲自授课
7月19日上午10点半,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的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印尼、非洲的学员们翘首以盼。当身材清瘦、身着紫色条纹衫的袁隆平一走进会场,全场起立,掌声雷动,闪光灯此起彼伏。
袁隆平面带微笑向学员们挥手致意,“谢谢你们从各个国家来听我上课,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杂交水稻发展与世界粮食安全”,他用流利的英语作了简短的开场白,接着介绍了杂交水稻的发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以及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课后,学员们把袁隆平团团围住,请他签名、合影,现场的工作人员微笑着习以为常地看着这狂热的“追星”场面。有着多年援外经验的隆平高科项目经理陈晓亮介绍,袁隆平非常重视杂交水稻培训项目,虽然年岁已高且正值盛夏,但每个班的开幕、闭幕他都坚持参加,并且还会亲自上一堂课。
对这些外国学生来说,袁隆平讲的这堂课,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内容。“袁隆平非常伟大而且无私,他把自己的技术成果传授给各个国家,他造福的不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印尼农业部的技术官员瑞诺德如此评价,同时他十分惊讶袁隆平流利的英语,“我发现长沙年纪大一点的人很少能说英语,他能用英语上课实在难得。”
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秀松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的第几期培训班了,“今年至少有7个班,每班25人左右,除了一个杂交玉米培训班外,其余都是杂交水稻培训班,学员们主要来自加纳、肯尼亚、印尼、孟加拉等非洲及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为学员们授课的专家则来自隆平高科、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及湖南省农科院,其中有相当部分专家都是用英语讲课。
据王秀松介绍,隆平高科是全国唯一的杂交水稻援外技术培训基地,其援外培训分为官员研修班和技术培训班,学时分别为3周和3个月。官员班的学员多数来自各国农业部,课程侧重理论,介绍杂交水稻的技术体系和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以便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政策的制定;技术班学员则来自政府、研究中心和企业等各个机构,课程侧重技术和实践。
学的技术非常有用
来自加纳的农业官员穆沙已是两度参加培训班了。在大学期间,他就听教授介绍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技术,也读了很多关于袁隆平的文章,非常崇拜袁隆平。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有跟袁隆平的合影!”
上次来长沙见到袁隆平,是他最难忘的记忆,“他非常开朗而友善,为了跟我们一一握手、合影,他居然在那里站了20多分钟。”
加纳人的主食为玉米,大米也是日常食物,但其大米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说到这里,穆沙的神情变得严肃,“每年国家收入的大部分都用来进口大米,所以加纳政府迫切希望能提高大米产量。”
上次参加完杂交水稻研修班后,穆沙深知杂交水稻技术便是提高加纳大米产量的良方。回国后,他分别向农业部和相关研究中心作了报告,呼吁政府重视发展杂交水稻。现在虽然杂交水稻在加纳的试种效果很好,但暂时还未大面积推广,穆沙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关注和支持这项技术,他坚信杂交水稻在加纳“非常有前景”。
尽管已是两次参加培训班,但穆沙希望还能有机会来中国进行杂交水稻的博士后研究,“最好能带着孩子一起来”。
伊丽莎白和玛克内禾洛来自莱索托王国,这个国家的国土完全被南非环绕,是世界上最大的国中之国。谈到国家的粮食生产状况,两人都不禁面露忧色。由于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原因,莱索托王国的粮食不能自给,国民主食玉米的产量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她们说,在培训班上学到的杂交玉米技术十分实用,她们期待能把这些技术带回莱索托,提高玉米产量,使人民摆脱饥饿。
参加官员研修班的阿隆索是哥斯达黎加国家种子办公室的专家,他对隆平高科的课程安排十分满意,说中国专家们的授课十分精彩。虽然哥斯达黎加的杂交水稻目前还不发达,但他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回国后他将向更多人介绍杂交水稻技术,希望杂交水稻能在哥斯达黎加得到更好发展。
黛里来自印尼雅加达一家农业公司,当老板告诉她有一个名额来中国参加杂交水稻技术培训时,刚刚订婚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采访时,她刚结束在常德进行的田间试验,相比课堂学习,她说她更喜欢深入田间直接向专家请教。
“杂交水稻外交”成效凸显
从1979年中国赠送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开始,杂交水稻正式走出国门。随着杂交水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迫切希望引进杂交水稻技术,提高单产面积。
2005年7月,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外交”建议,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同时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目前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0多个,除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亿公顷。袁隆平告诉记者,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美国等国的杂交水稻发展态势良好,其中越南因为种植杂交水稻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稻米出口国。
除了东南亚之外,辽阔壮丽却时刻遭受饥饿威胁的非洲大地也是杂交水稻的重要发展区域。在人们的印象里,非洲干旱缺水,实际上,那里的一些地方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有“黄金海岸”的加纳和“森林海岸”的利比里亚等西非国家,水利资源丰富,十分适合种植水稻。
81岁的袁隆平多次公开表示,他有两个心愿,一是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达到亩产900公斤,第二则是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至全世界。陈晓亮告诉记者,袁老师第一个心愿的完成指日可待,而隆平高科的国际培训项目正是实现袁老师第二个心愿的重要途径。袁隆平告诉记者,他非常欣慰地看到杂交水稻培训班在逐年增加,这意味着杂交水稻技术将传播得越来越广。
到目前为止,隆平高科已为亚非拉近6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杂交水稻推广和科研人员。除了圆满完成国家援外的任务外,隆平高科的专家们也和学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隆平高科每年都组织专家到学员国家回访,2009年王秀松回访到贝宁时,曾经参加过培训班的贝宁学员马佐乌不辞辛苦,从400公里外驱车7小时赶到首都波多诺伏,为的是当面感谢曾经传授自己杂交水稻知识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