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云南农业大学杂粳稻繁殖制种技术日期获得重大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0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76
 

来源:云南日报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高异交粳型不育系及强优势恢复系选育”现场取样验收传来喜讯: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者孟村滇杂粳稻制种基地获得2.86亩不育系“合系42A”繁殖平均亩产317.6公斤,1.8亩“滇杂36”杂交制种平均亩产470.9公斤的繁殖制种高产。该产量远高于省外的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打破了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的瓶颈,达到了高产优质增效的综合效益。

  滇型杂交粳稻是云南乃至我国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经过40多年积累和创新,云南农大稻作所育成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滇杂粳稻品种,其中“榆杂29”创造了16.7吨/公顷的世界粳稻种植单产最高纪录,“滇杂31”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到960公斤。“十一五”期间,滇杂粳稻在云南、贵州、四川及湖南隆回等地推广种植累计220万亩,生产稻谷1.3亿公斤,产值达2.6亿元。目前,滇杂粳稻已成为西南推广杂交粳稻的主要品种,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在海拔2000米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粳稻品种。

  长期以来,我国杂交粳稻种子繁殖制种产量一直徘徊在100至150公斤之间,制种产量偏低、成本过高成为限制滇杂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等支持下,云南农大稻作所开展了高异交的粳型不育系选育和规模化高稳产杂交粳稻种子生产研究,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高异交粳型不育系及强优势恢复系选育”课题。2010年以来,云南农大与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企联合,在景东、景谷开展规模化高稳产杂交粳稻繁殖制种示范推广。近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等省内外专家对景东县文井镇者孟村连片1170亩“滇杂36”规模化制种田和连片繁殖的滇型不育系“合系42A”现场取样验收,产量远远高于外省的杂交粳稻繁殖制种的产量,获得了滇杂粳稻繁殖制种的重大突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