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郭绪
黑龙江可以看作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和豆油的最后一块净土,很多城市居民遍寻不着的非转基因豆油,在这里可以轻易买到。
然而,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不断增加,以及低廉的成品转基因大豆油冲击下,黑龙江目前80%的企业在停工停收,有的为了维持只能阶段性生产。而今年国家补贴的中断,也导致豆企大部分停产。
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假如没有进一步措施,可能不到十年的时间,黑龙江的非转基因大豆就会消失掉
本报记者 郭绪 发自哈尔滨、佳木斯
中国大豆产业布局正在发生巨变。
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正逐年减产,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减少,面临消失危险。
而大豆作为为五谷之一,原产正是在中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1936年中国大豆产量曾占世界总产量的91.2%。
如今,外资疯狂进入中国,涉足大豆产业。由于受到大量低价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中国大豆正在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局。
作为国家重要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商品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然而,当地很多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企业却大规模停产。
《法治周末》记者在黑龙江采访时了解到,跨国企业丰益国际已斥巨资进驻东北,每年以高于国家保护价的价格收购国产转基因大豆,已基本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
外资高价囤积非转基因大豆
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已经控制了我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大豆等农产品贸易做出了3%的低关税等让步后,转基因大豆叩开中国市场,并且,先以低价策略,迅速敲开了当时数量激增、生意红火、急需大豆原料的中国各地油脂厂的大门。
就在目前黑龙江本土油脂企业停产、停购的同时,一些外资巨头已经在黑龙江省开始行动,与当地企业接触洽谈,并以入股、兼并或合资等形式进入中国的豆类加工产业。
而外资进入中国,是以对民营企业投资、参股等隐蔽方式取道,由此规避了国家政策监管。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外资的低调和保密,它们对中国粮食产业民营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渗透程度难以估计。
而多年来很多国有粮库改革致当地粮库空置,地方政府为了利用闲置粮库,充分利用资源,大多对外资入驻表示"欢迎"。
2005年9月,佳木斯市政府就和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签订了关于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议定书。
佳木斯市政府公开的资料显示,最终选定在九粮库、佳木斯中转库投资建厂。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目前已经收购了九粮库,该粮库被称作东北最大国家粮食储备库。
对此,海关总署曾在2009年初发布预警报告,指出外商投资企业正在加强对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并直接点名,"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
此次被海关总署直接点名的丰益国际实际上受新加坡郭鹤年家族控制,该集团控制着嘉里粮油,并与美国ADM共同控制着益海嘉里。市场上流行的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新加坡益海嘉里。
而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在2005年成立,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该公司负责拓展益海集团东北业务的同时,还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准备建设大型收储基地。
记者在建三江前进农场采访时了解到,近三年来,每到大豆收获季节,益海粮油就以高于国家保护价的价格收购国产非转基因大豆。
一位宋姓粮食经纪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每年都和益海签收购合同,因为益海给的价格比其他油企和国储库高,所以生意很好做,另外益海的资金非常雄厚,对储备大豆不限量,所以合作很有保障。
据他初步统计,仅在建三江农管局,至少有50个粮食经纪人与益海合作。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益海已经基本垄断了佳木斯地区的大豆市场,农民的大豆八成要被益海收储。
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副总经理李忠辉向记者介绍说,益海收购国产大豆主要是在哈尔滨加工,每年收购价格的确高于国家保护价,所以益海的油脂企业每天都能满负荷生产,但他坦言这是市场规律,并不存在垄断收购。
佳木斯市农委产业化项目办主任方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益海高于保护价收购国产大豆一事,国家发改委已经三次进驻佳木斯约谈该企业负责人,现在已经对该企业进行限量限价,并不再新增粮油加工审批项目。
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已经控制了我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
国产大豆市场日益萎缩
一面是高企的原料成本,一面是低价豆油豆粕的冲击,双重夹击下的国产大豆压榨企业现在只能坐以待毙
益海高价收购国产大豆的同时,国产大豆面积和产量正在逐年减少。
"佳木斯市作为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曾经占全市总耕种面积的五分之三。"佳木斯市农委产业化项目办主任方欣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今年的播种面积只有600万亩左右,而且近几年来,一直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下滑。
建三江农管局前进农场农民魏鹏告诉记者,自从1984年开始,自己承包的3000亩土地一直种植大豆,那时,种植大豆和水稻的利润基本差不多。自从1995年以后,大豆价格涨幅很少,水稻价格逐年上涨,所以不得不在2005年把3000亩地改成水田种植水稻。
"水稻的收益比大豆高一倍左右。"魏鹏如此解释农民弃种大豆的原委。
黑龙江大豆协会提供的数据可以佐证这一观点。黑龙江一亩水稻的产量是600至700斤,每斤1.2元左右,一亩水稻收入720至840元;一亩大豆的产量是220至230斤,每斤1.92元,每亩收入430元左右。
建三江农场的农民都知道,现在国产大豆不值钱,都是因为从美国等国家进口的大豆,但很多农民想不明白,为何国外的大豆就那么便宜。
魏鹏介绍说,"如果我们也卖那么便宜,本都捞不回,对我们来说,种豆的成本每斤起码要1.7元。"
而在整个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都在逐年减少。
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民吕广生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就将所有的承包地全部种植玉米了,主要原因是现在种植玉米能比大豆收益要多一倍以上,而且最近两年的玉米地价格也在一路攀升。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公布的2010年大豆种植数据是6417万亩,这比2009年减少了700万亩左右。
随着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量逐渐下滑,黑龙江的大部分油脂企业日子也开始不好过。
整个黑龙江省有100多家大豆食用油压榨企业,现在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
佳木斯市的一家大豆压榨企业门前,记者看到,院落已经荒芜,大门紧锁,并贴着出租厂房的牌子。
《法治周末》记者在附近居民处了解到,从春节过后到现在,该企业只开工了十天,其余时间全部处于停产状态。
一位佳木斯市油企负责人李先生称,目前企业停产损失要比加工亏损少得多。油厂停产每个月是三四万块钱的费用,如果要加工的话一年下来就得赔上百万元。现在佳木斯多家油脂加工企业,全部处于停产状态,几乎没有一家生产的,主要原因就是豆油价格低,不够成本。"
黑龙江省龙江福粮油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接受采访时称:"现在我们要加工豆粕,要卖到3000元钱才能够本,进口豆粕在沿海加工完了到黑龙江最低价都2800元了,豆油价格更低,这个价卖不动,如果卖低了就亏损。"
一面是高企的原料成本,一面是低价豆油豆粕的冲击,双重夹击下的国产大豆压榨企业现在只能坐以待毙。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称,黑龙江目前80%的企业在停工停收,有的为了维持只能阶段性生产,这种现象比去年同时期要严重得多。主要原因是近两年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不断增多加上低廉的价格,是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受到冲击的根本原因。国家给予的补贴今年也开始中断,导致豆企大部分停产。
黑龙江可以看作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和豆油的最后一块净土,很多城市居民遍寻不着的非转基因豆油,在这里可以轻易买到。不过在当地超市里,转基因豆油也已经登堂入室,占据了半壁江山。
在黑龙江,几乎所有的压榨企业都是天然大豆加工企业。在廉价的转基因大豆面前,有些豆企确实也曾动摇。
王小语介绍,2008年的时候,进口大豆价格走低,有家哈尔滨的豆企通过大连港(601880,股吧)买进一批转基因大豆。王小语获知后,召集哈尔滨所有的大豆企业进行座谈,让大家想想压榨转基因大豆的后果。最后,在场的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达成共识:不进口、不加工转基因大豆。
不进口加工转基因大豆并不能实质性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王小语认为,按照目前国际市场的冲击,假如没有进一步措施,可能不到十年的时间,黑龙江的大豆就会消失掉。
国内大豆产业的困境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曾在去年年底联合发文,要求各地严厉打击各地哄抬农产品价格的行为。此前,大蒜、绿豆、玉米等农产品已被轮番暴炒。同样是农产品,国产大豆的境况却大相径庭,其价格近来一路走低。
外资"剥夺"了大豆定价权
最危险的是,外资粮食巨头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产业链,就很容易控制粮价。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的大豆业就是这样被外资“剥夺”了定价权
目前,中国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有媒体披露,市场知名品牌“金龙鱼”、“福临门”等都在使用转基因大豆作为植物油的原料。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益海已经在2005年与山东兖州当地粮管所合作,由益海方面提供资金,兖州当地粮管所每年为其收购粮食,利润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2007年,益海在兖州投资建设总额达6亿元人民币。据记者了解,益海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类似合作。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益海在国内的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至70%的份额。有知情人士透露,市场份额是决定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大豆压榨企业的资金大约有95%将用于原材料的采购。因此,大豆价格至为关键。一位黑龙江油企负责人对此曾断言,外资粮商所拥有的国家大豆价格的定价权正是其拥有的整合中国市场的能力的关键因素。他们打垮竞争对手、垄断市场的最佳武器,也正是这个定价权。
益海在控制了中国大豆的进口权和国产大豆收购份额后,它们将目光继续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目前,益海已经全面进军面粉加工业。据知情人士透露,益海已经具有日处理小麦5000万到6000万吨的面粉加工能力,这个规模甚至超过中粮。但这还不是益海企业的最终目标。
现在,益海已经开始进军东北大米加工业,前不久,黑龙江最大的水稻基地佳木斯市大米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临时收储价格抬高了米价,致使米厂一方面收粮难,另一方面加工大米无利可图,停产成了无奈的选择。
但就在这些企业普遍停产之时,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每天却加足马力,全天生产。
李忠辉向记者介绍说,该公司现在主要产品是稻谷油和袋装大米,稻谷油主要使用原来农民废弃的稻糠为原料。产品现在销量很好。“因为我们是当地政府招商企业,还享受免税政策。”
佳木斯市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就是益海在资金上有保障,让地方政府和农民信任,再加上政府免税政策,才得以有如此业绩,很多当地同业无法与其竞争。
王小语表示,外资粮食巨头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然后再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用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这就给中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最危险的是,外资粮食巨头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产业链,就很容易控制粮价。而这种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中国的大豆业就是这样被外资“剥夺”了定价权。
王小语建议,应尽快提高国产大豆的品质。为什么美国、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漂洋过海运到中国,价格却比国产大豆还低很多?他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方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以及补贴等政策机制不同。
中国大豆多为散户种植,每户平均只有3.5亩生产规模,专业大户也只有150亩,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的户生产规模在2200亩。两相比较,外国大豆成本平均每吨要低100至200元。
另外,国际大公司还建立了从种植农场、贸易公司、港口、船队、加工厂甚至期货公司等覆盖“全产业链”的商业体系,占有市场的顶端优势。
此外,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高额补贴。美国《2002年农业法案》生效后,美国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黑龙江省农委、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正着手研究制定该省大豆产业发展振兴规划,以期促进该省大豆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对大豆市场的调控能力。
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国产大豆和豆企,发改委于2009年1月宣布给收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每吨160元的补贴,以拉平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差。但据王小语称,该项补贴今年已经停止。
王小语认为,要建立两个价格体系:一个建立对豆农的保护体系,建立效益不低于玉米价格的价格体系;另外建立一个企业的原料的收购不高于进口大豆的价格体系。建立这样的价格体系,来平衡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大豆和玉米两者之间的价格差,从而保证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强制非转基因标识管理,建立远期农产品交易市场、构建稳定的原粮供应,也是我们应该探索的思路。”王小语表示。
李国祥认为,外资粮食企业到中国来,对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发育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外资一旦在中国的粮食市场中起主导作用,国内的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问题。”
李国祥表示,跨国资本高于国家保护价收购国产大豆,目的是对大豆产业的垄断。从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来说,国产大豆只是一小部分,益海在国内转基因食用油市场占有率很大,他们的目的是控制大豆产品的定价权。外资控制了大豆领域,大豆油价格便容易被操纵,每一位消费者必然要为高价油买单。
随着跨国资本对国内市场的掌控,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一家跨国粮商的仓库。李国祥最担心的是,大豆的悲剧会在其他粮食品种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