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农村报
海南7亿元农药市场的大蛋糕,现由337家大小批发企业和多家直销生产企业瓜分。
按《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下称“《批零管理办法》”),所有产品以后只能通过2-3家特许专营批发企业分发到零售终端。相对于全国518.2亿元的农药销售额而言,海南农药市场份额不算大,但渠道集中产生的利润极具诱惑力,这吸引了多家国有或民营企业参与。
中小批发商望而生叹
薛静(化名)虽是海南农药经销界晚辈,但凭借在多家大中型企业的工作经验,资历颇深。他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当前农药产品进入海南有多条途径,合法或非法批发商代理、企业直销以及瓜菜、南繁育种基地人员从岛外带入等,“以后所有产品只能通过2-3家批发企业进入,原来的渠道全部堵死”。
《批零管理办法》规定,竞标批发企业必须具备“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亿元、不少于100名技术人员、每个区域配送中心应当具备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仓库”等条件。在薛静看来,“注定让我们这些中小批发商淘汰出局,即便是海南润诺农资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近亿元的大批发商,也没有能力独自参与竞标”。
事实上,这也是海南省政府的本意。海南省农业厅统计显示,海南全省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个体户897家(占总数的42%),总注册资金仅3亿多元,“认为注册资金设为1亿元较为合适”。
一群自称“死不瞑目”的批发商要想参加竞标,联合成为必然的选择。
目前,由10家大型批发企业和2家生产企业联合成立的股份公司(下称“10+2”民营企业)正在做着竞标准备。他们已经承租了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正在注册公司,申请“众和盛”商标。据业内透露,股份公司成员包括:生产企业---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批发企业---海南润诺农资、海南宏信达农业生产资料、海南海森泉农业开发、海南得福农业、海南浩伦农业科技、三亚中信达农化、海南叶隆农业开发、海南乐东茂隆农业开发、海南惠和农业开发、海南强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它们的年销售额至少在2000-3000万元以上。
而多家中小批发商也多次试图联合,却最终因为意见不合至今未能成型。据曾参与商讨联合的小批发商称:“第一次开会,50来家都说出资200-300万元没问题。第二次开会时,让拿点钱作为前期筹备资金,便没几个发话了。”一位大批发商如此形容:“小企业联合,谁来管钱?关键是资金实力不足,又相互缺乏信任。”
薛静认为,其实中小批发商们更多担心的是,“政府改革的初衷就是把小企业逐出市场,即使组建的公司达到竞标要求,恐怕也会被找出各种问题,无法竞标成功。”
岛外飞来强劲对手
今年1月,海南一位农药企业负责人曾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的可靠消息称,“全岛只设两家批发企业”,而6月发布的《批零管理办法》实为“原则上设立2-3家”。薛静及多位批发商分析,“多出的这家就是政府考虑到联合起来的民营股份企业,省供销社和省农垦早已内定。”
外界尚在揣测中,海南省供销社和省农垦早已高调筹备竞标。
海南省供销社控股的海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下称“省农资”),2008年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根据媒体公开宣传,省农资是海南最大的农资供应商,拥有35000平方米仓库,拥有2个省级农资配送中心,在建6个市县级配送中心。6月8日,海南省供销专门组织各市、县供销社和省农资等主要负责人召开“农药特许经营筹备工作会议”,以确保参与农药特许经营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2010年6月成立的海南农垦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垦农资”),注册资本仅200万元,于2011年1月增资至1亿元。2011年4月,海南省农垦控股的上市企业---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掌控农药批发专营权,快速壮大“海垦农资”品牌和拓展海垦物流业务,利用自有资金收购海垦农资55%股权,由其直接控股。
而出乎海南农资界意料的是,中国中化集团的介入,为竞标再蒙一层迷雾。
2010年9月,中国中化集团成立中化农化中心,目的在于整合集团旗下的沈阳化工院、沈阳科创、南通科技、浙江禾田、中化宁波、南通江山等多家研发、生产企业。“参与竞标,主要考虑到农资经销渠道正在变革,海南农药特许专营试点如果成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省份,这关系到公司以后的市场布局,倒不是看中海南目前农药销售额有多大。”中化集团一位相关人士解释。
意料之中的,还有在省科技厅指导下成立的海南省农业科技110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技110”)也确定要参与竞标。科技110本有意联合小批发企业,但阻力重重,一位科技110相关负责人称,“还没组合成,就有人喊着要当总经理、董事长,很难的。”
此外,有知情人士称,以种子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准备好了竞标材料。就此,记者已向该公司发函求证,但截至发稿还未得到回复。通过查询该公司公告可知,农药是其经营范围,而该公司拥有一份经营许可证“临高市(县)农药经许字[2009]第001号”,有效期至2012年07月20日。
国企有资本缺行业资源
是否还会有其他企业参与,已确定申请竞标的企业均称“不清楚”,对竞标结果也用“整体都不明朗”、“雾里看花”来形容,认为“究竟花落谁家,不到最后公布中标结果,谁也说不准”。
“国字号”企业有自己的杀手锏。
“食盐、石油、烟草,你看有哪些专营产品是由民营企业来做的,我要是民营企业老总,看到专营两个字,都不会参加。”欲参加竞标企业的一位人士分析,央企等国有企业更愿意服从政府管理、调动。
“竞标后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三农’”,是“国字号”企业提出的口号,而国企之间的竞争,业内认为成败在“关系”。
省农资的底气来自政策优势,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供销社重新定位,未来的“流通巨无霸”将在农产品、生产资料、农村日用品等供销方面大做文章。“现在各个方面都在做准备,包括建配送中心、招聘人才以及和大型生产企业合作。”省农资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资界人士分析,海垦农资拥有大量土地(393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和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仓库等资源,“省农垦不可能放手,做自身封闭市场都足够养活自己了”。也有人分析,作为央企的中化集团想做一些事,地方上怎么能阻止得了,“央企老总见国务院领导都是很容易的”。
科技110主要吸收民营资本从事经营,不被批发商看好。但在相关负责人看来,科技110全省拥有300多个服务站,由10多个厅级单位组成领导小组,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任组长,“我们也有国字背景,届时省科技厅肯定会出面争取。”
而海南7亿元的农药市场份额,不论省农资、海垦农资、科技110,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比较低,中化集团之前并没有在海南参与农药经销,业内认为人才、网络、产品、技术等问题是它们不得不重视的短板。
民企实力强联合松散
现成的渠道、人才、技术,强劲的产品资源,是“10+2”民营企业显而易见的优势。薛静称,这些批发企业加起来销售的产品占60%以上的市场份额,若中小批发商被淘汰,优势产品资源可占90%以上。
入股的一位大批发商介绍,前期筹备已花费上百万元,还专门聘请了律师团队,按《批零管理办法》逐条做好准备,“届时如果不批我们,就真不知道什么原因了。”
“不可能批给‘10+2’民营企业。”薛静认为,如果让民营企业竞标成功,那就不是三足鼎立了,而是一支独秀,民营企业优势太明显。省农资、海垦农资中标,很难生存或发展壮大,“中化在三五年内也竞争不过。”
而在“国字号”批发企业眼里,“10+2”民营企业只是一个联合体,政策让原本就是竞争对手,甚至有矛盾冲突的批发商合起来做生意,能不能被政府接纳是个问题,“政府担心表面是一家企业,拿到经营权后又分开经营,有违改革初衷。”
也有小批发商直言,“最不希望‘10+2’民营企业中标,它们在,我们肯定死得更快、更彻底”,这也从侧面反映其强大的实力。小批发商打的小算盘是,改革后能挂靠在中标“国字号”企业下继续做批发,“至少在两三年内它们的配送能力没那么强大”。
“好戏还在后头。”一位国企相关负责人称,若批5家还好,要是3家,指不定鹿死谁手。一位农业部门官员认为,省政府肯定会要求中标企业解决库存、失业人员上岗,甚至债权债务等问题,现在省外还有一两家企业在考虑竞标,“即便现有欲竞标企业,政府也都得罪不起,最后有可能6家再组合成3家投标,或者对外宣称3家,实际操作的企业有10家、20家都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