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改善种质 野生大豆短期难作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0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84
 

    粮油市场报讯 (记者 付嘉鹏 实习记者 赵瑞华) 近日,湖北大冶传来发现野生大豆(4196,-63.00,-1.48%)的消息。相关报道称,目前,农业部已下拨大冶80万元,要求对已发现的500亩野生大豆实施原生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东北、内蒙古、北京、河南等地相继发现野生大豆的消息屡见报端。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育种、栽培专家王德亮认为,全国发现野生大豆的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从纬度分布来说,从黑龙江北部到湖南南部,所有适合大豆生长的地区都存在发现野生大豆的可能。

  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转基因大豆渐占上风的今天,有专家认为野生大豆堪比“金豆”, 对改善现有大豆品种有积极意义;也有专家认为,这种积极意义在没有做深入的专门研究之前仅仅是潜在。

  野生大豆究竟能否提升我国的大豆种质?

  “对于野生大豆,我们通常先做基础研究,其次进行自然环境保护。我们要记录它的生长环境,比如说温度、湿度、光照等,甚至是它生长在林地还是荒地,都要进行资料收集,然后将收集好的野生大豆种子送交相关部门封存。”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周蓉表示。

  周蓉表示,如果需要选择野生大豆增产、抗病、抗虫等有利性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做很多的研究。解放之后,中国农科院在东北、华北等大豆主产区进行的大豆杂交培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不过,只有经过很多代的栽培和繁育,才能祛除野生大豆的一些不利隐性性状。

  王德亮认为,野生大豆的有利性状是无法直接利用的,仍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杂交育种过程。野生大豆粒小、蔓生、不爱吸水、有黑泥膜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不可直接种植性。

  “对一个有积极意义的野生大豆种子的观察、培育,通常需要大约7年的时间。”著名大豆专家、黑龙江省肇州县毕丰农科所毕中富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南京某工厂围墙边的一株野生大豆的种子,被美国科学家带回国后,经过与当地品种的杂交,培育处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最终拯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

  王德亮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当时我国种子资源管理制度的缺乏造成的,只有不断健全种子资源管理制度,才能防止国内的种子资源流出国外,这样的历史不应该重演。

  对于各地发现野生大豆的消息,毕中富表达了另外一种观点。

  “这些野生大豆也可能是一些普通大豆遗落的种子来年生长起来的。”毕中富认为,野生大豆是一种自花授粉的作物,从农业开发的悠久历史来看,已经基本不存在大面积集中生长的可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