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张琴,女,出生于1963年6月,大专学历。2008年2月,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5月,荃银高科种业成功实现创业板上市,成为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国种业第一股”,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民族种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近年来,张琴相继荣获“合肥市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优秀女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农民日报 记者 范学忠 买天
采访张琴的那天,合肥下着小雨,空气显得格外的清新。记者来到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筌银种业”,更被公司园区内精致、绿色、静谧的氛围所深深吸引。刚刚开完会的张琴未作休息,就爽快地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几句带着稍许“歉意”的开场白,拉近了记者与这位女老总的距离。
再难的项目也要“啃”下来
记者:我们知道,您的父亲是“荃银”创建人之一,如今您作为公司董事长,要实现公司新的发展和突破,其中压力不小吧?
张琴:2008年,公司发展面临转折。当时公司正进行股份制改制,在这一关键节点,公司选举我出任董事长。这一决定对我而言十分突然,深感责任重大。以前我主要负责公司行政等外围性工作,一下子要上手业务经营等公司主业,心里没底。但压力就是动力,责任就是担当,父亲他们团队打下的坚实基业,如今接力棒传到我手上,我有责任去巩固“荃银”的品牌、壮大“荃银”的实力。
记者:在竞争激烈的种业行业中,作为一名女性,在同场竞技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吧?
张琴:的确是这样。跟男性相比,女性需要承载更多的压力和挫折。但女性也有其优势,考虑问题细腻,办事稳健,反倒会增加成功的几率。我做事从不畏惧困难,凭着一股子韧劲,即使面对再难的项目我也要把它“啃”下来。
记者:作为民营性质的企业,公司核心成员及主要骨干既是经营者,同时又是股东,您认为这样的人员组成架构,在企业决策、运营过程中具备怎样的特点?
张琴:这样的人员组成架构与我们公司当初发起创办有关。当年,我父亲等创业者聚集一批科研专家、行业骨干等自然人,通过出资、出物等方式入股创建了“荃银”,这样相关创始人都是股东。股权分散的好处是大家能心往一处使,使公司决策更有广泛性、代表性。
记者:我们知道,种业行业中许多企业都在扩大生产经营范围,既包括种子产业这个主业,还包括农用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但“荃银”却以杂交水稻为主,强化业务的专一性,而在市场营销上则采取了内外贸相结合的策略。
张琴:术业有专攻。“荃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水稻品种研发。经过多年攻关,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四大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中,“荃银”就占了两个。而且在杂交水稻种子这一领域,我们着力在两系水稻研发上下功夫。众所周知,两系水稻相较三系水稻,在产量、品质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可以说,“荃银”在业务定位上以杂交水稻种子为主,采取“限制性多元化”的发展思路。所谓的“限制性”是指目前只做种业,尤其是杂交水稻种业,而“多元化”则是指在种业中涵盖发展水稻、玉米、小麦、瓜菜等种类。我们将集中人力、财力、科研优势等,把种业做大做强,而非一味地在短期内盲目追求“大而全”。
“荃银”拥有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经营资质,在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挖掘国际市场。时机成熟时,我们将在国外建立种子公司,扩大“筌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跻身国内种企领先梯队
记者:您怎么看待当前国内、国际种业市场的复杂局面?对此您有何建议?
张琴:国外种企的进入,无疑对国内种业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但反过来看,他们的高标准、高质量,同时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和提升。面对“狼来了”,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在学习中成长,在竞争中规范,只有练好内功,才会不惧“洋种子”。
纵观国内种业市场,目前尚有许多环节亟待完善。市场方面,一些小单位搞低价倾销、恶意竞争,对大公司研发的种子随意侵权滥用。如包装袋里装的是我们的种子,但包装袋上却印着别的品种字样。有企业无奈地说,“守规矩的企业搞不过散兵游勇,正规军打不过杂牌军。”因此,我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提高种业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记者:您认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对我们国内种业行业意味着什么?
张琴: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都说种子是粮食的粮食,好的种子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希望,围绕《意见》能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针对种业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的高风险特点,国家应在保险配套方面给予倾斜。有了完备的政策配套,我们自身则要借力地位提升,努力练好种企内功。
记者: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荃银高科”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姿态,为了打造国内一流种企,未来“荃银高科”围绕品牌建设等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张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进入国内种企的领先梯队。通过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兼并重组步伐等措施,用我们高质量的品种和服务去不断提升“荃银高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
去年5月,“荃银高科”成功上市。作为国内创业板种业第一股,我们在融资领域获得了更充足的成长空间,相伴而来的是一些科研院所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前不久,我们与安徽省农科院建立了合作机制,与该院水稻所联合成立了分子实验室,在产学研一体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与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的同时,我们还加快了兼并重组的步伐。目前,我们已兼并省内外6家种子公司,特别是在水稻、玉米等制种基地建设上不断“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