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邓丽娟 北京报道
2011年对于中国的种业来说,可谓是紧锣密鼓的结构调整的一年。
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5月9日,国务院召开被业内称为“建国以来种子产业从未有过的最重要的会议”---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各项工作;日前,有消息称种业管理局已经获批成立,目前正在筹建之中。同时,作为规范种业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也即将公布,而且各地落实国务院意见的配套细则即将公布。这些政策文件意在推动种业兼并重组,扶持种业做大做强。
“并购”势在必行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容量约为500多亿元,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种业市场。持有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达到87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不足,整体实力十分薄弱,普遍存在着“多、小、弱”的特点。
2010年年报显示,上市种业企业收入规模均值6.15亿元,最大刚刚超过10亿元。而美国孟山都的业务包括玉米、大豆、蔬菜种子等领域,业务遍布66个国家,2010年总收入105亿美元,其中种子及相关产品收入达76亿美元。全球种业10强公司在世界种子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达35%,我国前10强种业企业同期只占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的0.8%。
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种子企业在资金、技术、品种、人才等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差距,两者之间的竞争被业内人士认为是“麻雀”与“老鹰”的较量,这无疑增加了“做大做强种业”的紧迫性。“国际种业发展历程说明,企业强则种业强。”农业部种植业司种子处处长吴晓玲此前说。对于国内种业“小、散、乱”的局面,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副理事长张孟玉表示,“中国50强企业相当于一群麻雀,而且是在家门口觅食的家雀;而跨国企业是老鹰,数量不大,但是它们规模很大。”“麻雀和老鹰怎么开展竞争和合作,就是整合麻雀的力量,能够把种子企业团结起来。现在我们必须造就一支强大的中国的种子行业组织,我认为以后的行业组织是我们整合麻雀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张孟玉认为。
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毅也告诉记者,之前国内种业过于分散,这使得国内种业企业很难拼得过那些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有利于集中行业资源,增强公司的规模效应和科研实力,对销售市场的拓展也有益。
业内预计,受益于系列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我国种业企业并购步伐将大大提速。
国家资金支持很关键
1960年至1990年间,美国种业经历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种子企业间横向并购扩张,另一方面是制药、农化大企业进入并逐步主导种业。大规模的产业并购直接导致种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东北三省,美国先锋、孟山都、德国KWS等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的布局,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科研公司以及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对国内种业构成了不小的冲击。
有业内资深人士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我国种业巨大的市场空间、高额的利润及国内种业企业较弱的市场竞争力纷纷吸引洋种子大举进军我国市场。自2007年起,外资并购国内种业企业的步伐逐渐加快。就外资并购我国种业企业的历史来看,外资与国内企业合作时虽然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产品核心技术、管理人员等资源均掌握在外企手中,不少外企已经获得合资企业的实质性控股权,并加速向产业上游渗透。
种业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这也是中国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主要差距。目前我国99%的种子企业没有品种研发能力。最具研发能力之一的登海种业(27.43,-0.91,-3.21%),每年科研投入仅2000万元左右,而美国先锋公司年研发投入达数亿美元。我国种业发展长期实行国有科研单位育种模式,企业缺乏育种支持,造成市场化改革后产业链的育种和生产经营环节衔接不畅。中种集团对此问题认识较早,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和合作育种并重的研发方针,并围绕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生物技术研究等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和产业转化。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说:“为了加强国内种业的科技交流和产业合作,推进中国种业的整体产业升级,我们联合全国52家一流的科研院所、农业院校、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发起组建了‘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生物技术研究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将基础性研究成果与应用性研发有机结合,努力提高产业转化能力。”
商业化育种逐步转向企业,以企业为主来开展商业化运作,这是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也是跨国种子集团的一些成功的模式。张伟告诉记者:“我认为种业是科技先导型、品种先导型产业,没有自主研发作为支撑,中国种业企业无法承担起保障农业安全、粮食安全的重任,更无法形成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于产业化历程较短的种企而言,需要国家在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支持。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为鼓励种业企业兼并重组,相关部门可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优先申报和争取国家良种补贴;优先支持其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转让等方式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资源整合;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种业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贷款资金,加大对种业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