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薯2008001
品种名称:鄂马铃薯5号
选育单位: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393143-12×NS51-5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94天,株型半扩散,生长势较强,株高62cm,植株整齐,茎叶绿色,叶片较小,花冠白色,开花繁茂;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块茎长扁形,表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浅,单株结薯10个,商品薯率74.5%。人工接种鉴定,植株高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抗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含量22.7%,淀粉含量14.5%,还原糖含量0.22%,粗蛋白含量1.88%,维生素C 含量16.6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 2006-2007年参加国家中晚熟西南组区域试验,块茎亩产2178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38.5%。2007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568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31.8%。
栽培技术要点: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每亩种植密度,单作4000~4500株,套作2000~2500株。2. 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11~12月份播种,海拔1200米以上区域2~3月份播种。3.施足基肥,出苗后加强前期管理,早施芽肥;及时除草、中耕、培土,促早发棵和早结薯。4. 生长季节低海拔区域注意防治二十八星瓢虫,遇特殊多雨年份,注意晚疫病防治。5.成熟后抢晴收获,以利块茎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中晚熟鲜食品种,适宜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南部的西南马铃薯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8002
品种名称:鄂马铃薯6号
选育单位: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Ⅰ-10×NS51-5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中晚熟薯片加工品种,生育期93天,植株扩散,生长势较强,株高68厘米,分枝较多,枝叶繁茂,茎绿色,叶绿色,复叶小,花冠紫红色,天然结实性差;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块茎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黄皮、淡黄肉,商品薯率63.2%,单株主茎数5株,单株结薯10个。人工接种鉴定,植株高抗马铃薯X病毒病、高抗马铃薯Y病毒病,抗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含量21.9%,淀粉含量14.1%,还原糖含量0.20%,粗蛋白含量1.81%,鲜薯维生素C 含量14.5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国家马铃薯中晚熟西南组区域试验,块茎亩产1863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18.5%。2007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239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使用脱毒种薯,采用育芽带薯移栽技术。2. 每亩栽种密度,单作4500株、套作2400株。3.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追施芽肥;现蕾时根据长势每亩可酌情追施3~5千克尿素以防早衰;追肥的同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4.可在开花时喷施甲霜灵等,预防晚疫病;切忌连作;低海拔地区注意防治二十八星瓢虫。5.及时抢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中晚熟薯片加工品种,适宜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南部的西南马铃薯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8003
品种名称:云薯101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S95-105×内薯7号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92天。株型扩散,生长势中等,株高62.5厘米,分枝少,茎绿色,叶绿色,复叶小,花冠白色。结薯集中,块茎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深浅中等,黄皮、淡黄肉,商品薯率67.7%。人工接种鉴定,植株抗马铃薯X病毒病、中抗马铃薯Y病毒病,高抗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含量22.3%,淀粉含量14.2%,还原糖含量0.21%,粗蛋白含量1.97%,维生素C含量20.8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中晚熟西南组区域试验,块茎亩产1686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7.2%。2007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300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每亩种植密度3000~4000株。2.施足基肥,干旱地区需采取抗旱保苗播种措施。3.出苗后加强前期管理,早施少施追肥;及时灌排水,防止因肥水过多而徒长;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4. 生长期注意防治晚疫病。5.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中晚熟鲜食品种,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的西南马铃薯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薯2008004
品种名称:云薯201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S95-105×内薯7号后代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中晚熟鲜食品种,生育期91天。株型扩散,生长势中等,株高51.4厘米,分枝少,茎绿色带淡紫色,叶绿色,复叶小,花冠白色。结薯集中,块茎椭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深浅中等,黄皮、淡黄肉,商品薯率62.1%。人工接种鉴定,植株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高抗晚疫病;块茎品质,干物质含量23.9%,淀粉含量15.4%,还原糖含量0.19%,粗蛋白含量2.20%,维生素C含量25.3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中晚熟西南组区域试验,块茎亩产1714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9.0%。2007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1427千克,比对照米拉增产23.7%。
栽培技术要点: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每亩种植密度3500~4500株。2.施足基肥;干旱地区需采取抗旱保苗播种措施。3.出苗后加强前期管理,早施少施追肥;及时灌排水,防止因肥水过多而徒长;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4. 生长期注意防治晚疫病。5.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中晚熟鲜食品种,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的西南马铃薯产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