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23
品种名称:珞优8号
选育单位:武汉大学
品种来源:珞红3A×8108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8.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2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剑叶较长,整齐度一般,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株高122.1厘米,穗长23.1厘米,每穗总粒数174.7粒,结实率74.0%,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4%,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垩白度4.1%,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4%(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62.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5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8%。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1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1.5公斤,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移栽,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酌施穗肥。水分管理上,采取浅水分蘖、分段搁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方式。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迟,产量较高,米质优,稳产性一般,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易感稻曲病。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