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广东 » 正文

2009年广东审定瓜菜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0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726
 

绿宝芥兰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9001

选育单位: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

品种来源:日引JYX08/自交系HGX56

特征特性:播种至初收45~50天。植株健壮,株型美观,叶片椭圆形,浅绿色,叶柄短,叶微皱。生长整齐,商品性好,纤维少,品质优。比对照品种中花芥兰表现早熟、增产,耐热性较强,适应性广。

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秋季安排在增城新塘镇和从化市从玉菜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绿宝芥兰产量分别比对照种中花芥兰增产37.1%和23%。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播期:平原地区7月下旬至10月上旬,海拔300米以上山区为5至9月;⑵种植密度: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每穴播2~3粒,每亩用种量150克左右,幼苗4~5片真叶时移植;⑶间苗:苗期间苗1~2次,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⑷施肥:整地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隔7天左右追一次肥,主苔采收后,继续加强肥水的管理,促发侧苔生长,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⑸适时采收:主苔高度与外叶平齐即为最佳采收标准。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绿宝芥兰为杂交一代芥兰品种。早熟,丰产性较好。植株健壮,株型美观,生长整齐,商品性较好,纤维少,品质优,耐热性较强,适应性广。适宜我省夏、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高朋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9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

品种来源:泰引HMG/自交系HWP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较强,叶片深绿色。中、早熟,从播种至始收秋季44天,春季82天,比对照种早1~2天,延续采收期秋季37天,春季48天,全生育期秋季81天,春季130天。雌性较强,第一朵雌花着生节位9.4~18.5节,第一个瓜座瓜节位13.8~21.5节,比对照种高1.4~2节。瓜呈棍棒形,瓜色浅绿。瓜较短,长46.4~47.3厘米,比对照种短9.4~13.6厘米;横径4.86~4.95厘米。瓜外皮上有较多的花斑,棱沟较浅,棱色绿白。单瓜重330.3~351.7克,比对照种轻36.5~70.8克;单株产量1.59~1.73公斤,比对照种重0.23~0.49公斤。肉质脆,风味微甜,商品率96.16%~96.51%,比对照种高1.32~2.72%。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1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3.5克/100克,粗蛋白含量为0.74克/100克,维生素c215毫克/公斤,粗纤维0.7克/100克,比对照种高71.8毫克。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抗霜霉病,中抗枯萎病;田间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均表现为强。

产量表现:2006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2357.78公斤,比对照种绿胜2号增产47.70%,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582.61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3.41%,增产极显著。2007年春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1985.41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6.01%,增产达极显著;前期产量484.10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83%,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前作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或实行水旱轮作;⑵适时播种:珠江三角洲地区春植适播期为1~3月,秋植7~9月;⑶合理密植:株行距0.5米×4米,每亩用种量70克左右;⑷施肥:施足基肥,整地时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饼肥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开花前期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⑸病虫害防治:春植注意防治霜霉病;⑹适时采收:开花后15~20天即可采收。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高朋丝瓜为杂交一代有棱丝瓜品种。中、早熟,从播种至始收秋季44天,春季82天,比对照种早1~2天。生长势和分枝性较强,瓜呈棍棒形,肉质脆,风味微甜,品质较优,抗霜霉病,中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栽培。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长绿苦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9003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自交系03-2-31/汕选03-2-84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和分枝强,叶片绿色。较早熟,播种至初收秋季52天,春季80天,延续采收期28~32天,全生育期84~108天。第一雌花节位15.6~17.1节,第一个瓜节位16.0~18.6节。瓜长圆锥形,皮绿色,条瘤状,瓜较大。瓜长24.8~25.5厘米,横径5.53~5.56厘米,肉厚1.03~1.05厘米,单瓜重302.4~332.5克,商品率92.71%~92.91%。感官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78~79分。理化品质测定结果:粗蛋白含量为0.87克/100克,维生素C 554毫克/公斤,可溶性固形物2.3克/100克,粗纤维1.2克/100克。抗病性鉴定为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耐热、耐寒和耐涝性强,耐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6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1446.78公斤,比对照种碧绿二号增产16.7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556.00公斤,增产25.3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1688.56公斤,比对照种早优苦瓜增产10.7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产量632.60公斤,减产6.61%,减产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播种:适播期春植1~3月,秋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早春采用薄膜覆盖防寒育苗移栽,秋季直播大田;⑵实行轮作:选择前作为非瓜类作物的田块种植或实行水旱轮作;⑶合理密植:每畦种双行,株行距0.5米×2米,每亩用种量400克左右;⑷施足基肥:定植前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饼肥1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⑸整枝摘蔓:摘除主蔓1米以下侧蔓;⑹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白粉病;⑹及时采收:开花后15~18天即可采收。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长绿苦瓜为杂交一代油绿长身型苦瓜品种。较早熟,播种至初收秋季52天,春季80天。丰产性较好。长势和分枝性强。瓜皮绿色,瓜长圆锥形,长25厘米左右,横径5.6厘米左右,单瓜重330克左右,品质较优。抗白粉病,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寒性和耐涝性强,耐旱性较强。适宜我省春、秋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粤红1号辣椒

审定编号:粤审菜2009004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自交系1780/新选W405

特征特性:植株长势强,株高55.6~68.8厘米,开展度65厘米。中晚熟种,播种至始收秋季79天,春季109天,全生育期秋季148天,春季151天。第一朵花着生节位9.9~11.9节,比对照种高2.5节,青果绿色,熟果大红色,果实长羊角形,无棱沟,味较辣,果长14.0~14.4厘米,果宽1.75~1.85厘米,肉厚0.26~0.30厘米。小果型,单果重17.9~20.9克,比对照种轻1.3~13.5克;单株产量0.48~0.59公斤,比对照种重0.14~0.21克,商品率96.4%~98.87%。感官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1分;理化品质测定结果:维生素C含量1034.32毫克/公斤,还原糖2.14克/100克,粗蛋白0.78克/100克。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感青枯病,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05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1668.22公斤,与对照种粤椒3号相当;前期亩产量634.4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82%,增产不显著。2007年春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1027.19公斤,比对照种辣优8号增产26.13%,增产极显著;前期亩产量352.94公斤,比对照种减产20.69%,减产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播期:冬植11月至翌年1月、春植2~4月、夏秋植7~10月;⑵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复合肥60公斤;⑶种植规格:每畦种双行或三行,株行距35厘米×50厘米,亩用种量30~40克;⑷培土追肥:开花结果初期开沟培土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5公斤、花生麸30公斤、钾肥20公斤;⑸综合防治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以栽培防病为主,严格选地、实行水旱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株;⑹适时采收:谢花后25天可采收青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红1号辣椒为杂交一代红皮辣椒品种。中晚熟,播种至始收秋季79天,春季109天,比对照种粤椒3号迟1~7天。丰产性较好,果型较小,味较辣,品质较优。感青枯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