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审定编号:渝审芥2008001
品种名称:涪杂3号
选育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代号96092-3A)为母本,地方品种“涪丰14”优良自交系(代号92015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一代新组合。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晚熟杂交种,播种至收获150?155天,与对照永安小叶相当。株高50.0?55.0cm,开展度55.0?62.0cm,株型较紧凑,叶长椭圆、绿色、无蜡粉,叶面中皱,叶背中肋具有刺毛,裂片1?2对,叶缘细锯齿;田间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瘤茎近圆球形,浅绿色,无刺毛蜡粉,肉瘤钝圆,间沟浅,鲜食加工均可。种子黄褐色,千粒重1.0?1.2克。
检测结果:瘤茎菜皮含量5.0%,空心率5.0%,风脱水速度42.6g/公斤?日,加工成菜率33.8%,瘤茎含水量93.75%,菜形指数1.26,粗纤维0.59%,粗蛋白1.70%。表现出皮薄筋少、空心率低、脱水速度快、菜形及加工适应性好等特点。
产量表现:两年新品种区试平均亩产2085.0公斤,比对照(蔺市草腰子)增产16.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22.6公斤,比对照(永安小叶)增产14.6%。
栽培技术要点:在重庆市海拔500m以下茎瘤芥(榨菜)主产区,9月5-15日播种,育苗移栽,培育壮苗,苗床期严格治蚜防病,苗龄30天左右,亩植6500?7000株,本田亩施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45公斤、氯化钾10公斤(其中,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施用、尿素全程按2:7:1的比例作追肥分三次施用)。次年2月上中旬现蕾后及时收获。适宜作榨菜加工原料种植,注意防治根肿病、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