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以辽9610为母本,以夏162为父本杂交经10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塔型,株高79.6cm,第一果枝着生部位6-7节,果枝着生高度29.8cm,果枝II型,掌状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苞叶扇型,花乳白色,花冠较大。单株结铃9.23个,铃重6.41g,衣分42.56%。铃卵圆形,种子卵形,毛籽灰绿色,子指较大,10.97g。纤维主体长度28.89mm,整齐度85.70%,比强度28.9cN/tex,马克隆值4.01。生育期128天。霜前花率89.4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820.9kg、1177.2kg和1015.3kg,比对照辽棉19号分别增产3.02%、4.03%和10.88%;2012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3点次均增产,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05.0kg、871.4kg和742.6kg,比对照辽19号分别增产11.09%、13.37和10.31%。
栽培技术要点:辽宁棉区4月22~30日播种,每公顷用种75kg(脱绒光籽),适宜在中等肥力平地种植。种植密度10.5-12万株/hm2。7月10~15日打顶。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肥水、植株长势化控3~5次。前期施足底肥,初花期重施花铃肥。及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及时防治棉铃虫。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北方特早熟棉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