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名称:sGK棉乡6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1
转基因生物名称:sGK46(棉乡04-69)
选育单位: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锦科S98―124×sGK958)F1×sGK36
特征特性: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1天。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强健;植株塔形,松散,株高102cm,主茎节间匀称,果枝较长,茎杆粗壮,茎叶有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叶功能好;结铃性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铃壳较薄;第一果枝节位6.2节,单株果枝数14.1台,单株结铃19.7个,单铃重5.5g,籽指10.0g,衣分41.7%,霜前花率94.5%;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2.4,黄萎病指27.8,耐枯萎耐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10.8,黄萎病指22.6,耐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814.29,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31.3/29.7mm,比强度27.8/27.6cN/tex,马克隆值5.0/5.1,伸长率6.5/6.5%,反射率 73.3/77.8%,黄度8.1/7.0,整齐度指数85.2/85.2%,纺纱均匀性指数 139.1/137.9。
产量表现:2006年省常规春棉区试(4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52.4kg、101.8kg、96.2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7.2%、6.7%、4.7%;2007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 228.8kg、96.4kg、91.0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4.5%、13.0%、12.9%。
2007年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35.2kg、95.1kg和88.4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8.5%、17.2%和16.2%。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15-25日,地膜覆盖4月10日-20日,育苗移栽3月25日-4月10日育苗、5月10--25日移栽;该品种植株较高,株型松散,高水肥棉田每亩密度1500--2000株,中等肥力棉田每亩密度2000-2500株,肥力偏差的棉田每亩密度2500--3000株。
2、田间管理:苗、蕾期长势稳健,一般不化控,花铃期长势强健,可酌情化控,一般亩用缩节胺1-1.5g/次;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蕾铃期注意喷施硼肥与尿素。
3、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使用适乐时与高巧进行拌种,预防苗病;蕾铃期可使用多菌灵及时防治棉花枯萎病。
2、品种名称:中棉所6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2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5302
选育单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SGK9708-41×11077
特征特性: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2天。出苗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4.6cm,第一果枝特长,茎杆粗壮,茎杆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浓绿,叶功能好;结铃性好,铃卵圆形中等偏大;第一果枝节位 6.4节,单株果枝数14.0台,单株结铃 17.9个,单铃重6.2g,籽指10.9g,衣分41.2%,霜前花率95.5%;吐絮较好,纤维色泽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1.4,黄萎病指23.7,耐枯萎耐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6.4,黄萎病指23.9,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19.85,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30.5/28.8mm,比强度28.5/28.6cN/tex,马克隆值4.8/5.05,伸长率6.6/6.4%,反射率72.8/75.1%,黄度8.7/7.6,整齐度指数85.2/85.5%,纺纱均匀性指数 141.5/139.8。
产量表现:2006年省常规春棉区试(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9.6kg、103.9kg、98.5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0.2%、9.1%和9.1%;2007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6.0kg、95.8kg、92.0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3.1%、12.3%和14.1%。
2007年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 (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0.0kg、86.9kg和80.0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0.8%、7.0%和5.2%。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麦棉套种育苗期4月5-15日、移苗时间5月10-20日;一般棉田密度为2500-3000株/亩,高水肥棉田为2000-2500株/亩,土壤肥力较差的棉田为3000-3500株/亩。
2、田间管理: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后期用0.2%硼砂和0.5-1%尿素混合进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高水肥棉田化控3-4次,少量多次为宜。
3、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在发病期连防2-3次;及时防治棉花害虫,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对棉花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3、品种名称: 银山7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3
转基因生物名称:GK91(5C0506)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豫棉21选系×鲁1138优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5.0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果枝数14.1台,单株结铃18.9个,铃重5.7g,衣分41.5%,籽指10.5g,霜前花率93.1%;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2.4,黄萎病指26.7,耐枯萎耐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8.7,黄萎病指31.4,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06.4,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9.4/27.8mm,比强度28.3/27.5cN/tex,马克隆值5.4/5.4,伸长率6.2/6.3%,反射率 71.7/74.6%,黄度8.9/8.2,整齐度指数84.8/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31.3/129.7。
产量表现:2006年省常规春棉区试(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51.6kg、102.1kg、95.8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6.9%、7.2%、4.7%;2007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 216.4kg、92.9kg、85.9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8.4%、8.9%、6.6%。
2007年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9.7kg、91.0kg和85.5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0.6%、12.1%和12.4%。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麦棉套种育苗期4月5-15日、移苗时间为5月10-20日;一般棉田密度为2000-2500株/亩,高水肥棉田为1800-2200株/亩,土壤肥力较差的棉田为2500-3000株/亩。
2、田间管理: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后期用0.2%硼砂和0.5-1%尿素混合进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高水肥棉田化控2-3次。
3、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在发病期连防2-3次;及时防治棉花害虫,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对棉花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4、品种名称: 群英棉3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4
转基因生物名称:群英棉3号 (宛9906)
品种来源: 以(岱16?6×宛2?8)×豫棉1号的F1为母本,以 (中12-6×GK12)选系为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
选育单位: 南阳市群英农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6天。该品种出苗好,苗期长势较好;植株松紧适中、塔形,株高105.0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一般,铃卵园形;第一果枝节位 7.2节,单株果枝数14.2 台,单株结铃 18.3个,单铃重6.1g,籽指10.5 g,衣分40.3 %,霜前花率94.3 %;吐絮集中,吐絮畅。
产量表现:2005年省常规春棉区试(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8.9kg、91.0kg、83.6kg,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5.0%、6.5%、6.5%;2006年续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40.0kg、97.9kg、94.6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4.3%、5.1%、4.7%。
2007年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4.4kg、92.5kg和89.2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3.6%、4.9%和6.2%。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5年枯萎病指6.8,黄萎病指21.8,抗枯萎耐黄萎病;2006枯萎病指5.2,黄萎病指28.8,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70.9,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30.4/31.0mm,比强度29.0/28.8cN/tex,马克隆值4.4/4.6 ,伸长率7.0/6.3%,反射率74.1/74.3%,黄度8.2/7.8,整齐度指数85.3/85.9%,纺纱均匀性指数155.5/150.3。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4月中旬播种,移栽棉田应提前育苗;高水肥地块密度为每亩1500-2000株,中下等肥力地块每亩密度2000-2300株。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中等地力棉田每亩底施有机肥2000kg,加尿素10-15kg、磷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5-20kg、硫酸锌1kg、硼砂0.5kg; 7月上旬结合开沟培土每亩追施尿素20kg和磷酸二铵10kg,7月底再追施尿素10kg,以防早衰;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及天气情况,适时适量化控。
3、防治虫害: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应喷药1-2次,及时防治非鳞翅目害虫如棉蚜、棉叶螨、棉盲蝽等。
5、品种名称:新植5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5
转基因生物名称:GK79(新植5号)
选育单位: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新291×QR08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5天。植株塔型,稍紧凑,株高96.7cm,果节较短,茎叶有绒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果枝数14.2台,单株结铃数19.1个,铃重5.8g,衣分41.3%,籽指11.0g,霜前花率95.3%;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5年枯萎病指8.4,黄萎病指26.8,抗枯萎耐黄萎病;2006年枯萎病指3.5,黄萎病指14.4,高抗枯萎抗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451.24,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8.8/29.6mm,比强度29.4/28.4cN/Tex,马克隆值 4.5/4.6,伸长率6.9/6.4%,反射率73.7/72.3%,黄度8.5/8.3,整齐度指数84.9/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3.1/140.1。
产量表现: 2005年省常规春棉区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4.8kg、100.1kg、93.7kg,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6%、17.9%、18.5%;2006年续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1.6kg,100.2kg、97.0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5.1%、7.5%、7.3%。
2006年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49.3kg、97.7kg和93.2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7.6%、7.4%和7.2%。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营养钵育苗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高水肥地块亩密度1500-2000株,一般亩密度2500-3000株。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4-5方,二铵20kg,钾肥15kg,早施重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
3、病虫防治:播前采用“适乐时”或“卫福”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有效预防苗期病害;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对棉花伏蚜、盲蝽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6、品种名称:富棉28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6
转基因生物名称:富棉289
选育单位:开封市富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石远321选系×GK12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7天。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强;植株塔形,株高97.0cm,果节较长;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茎叶有茸毛;结铃性较强,结铃吐絮较集中;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果枝数13.9台,单株结铃17.3个,单铃重5.9g,籽指11.0g,衣分39.9%,霜前花率95.1%;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5年度枯萎病指12.2,黄萎病指33.3,耐枯萎耐黄萎病;2006年枯萎病指7.3,黄萎病指22.7,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0%,Bt蛋白表达量453.12,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5、2006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9.0/30.0mm,比强度29.4/27.8cN/tex,伸长率7.0/6.3%,马克隆值4.6/4.6,反射率72.8/73.3%,黄度8.2/8.1,整齐度指数84.8/85.0%,纺纱均匀指数140.7/140.5。
产量表现:2005年省常规春棉区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0.3kg、82.9kg、78.2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6.5% 、7.1%、7.4%;2006年续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3.6kg、102.4kg、98.4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0.3%、9.9%、8.9%。
2006年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44.6kg、96.1kg和92.0kg,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5.6%、5.6%和5.9%。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地膜棉播期4月15-25日,麦棉套种育苗期4月初,移栽期为5月初;一般棉田每亩密度2500株左右。
2、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配施微肥,后期注意叶面喷肥;高水肥棉田化控2-3次,现蕾盛期、盛花期、结铃中期亩用25%助壮素依次为10ml、15ml、20ml。
3、防病治虫: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均匀喷雾,防治苗病及枯萎病;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根据情况适当防治,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害虫。
7、品种名称:奥棉6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7
转基因生物名称:奥试棉4406
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004×D292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8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8.3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强,铃卵园形;第一果枝节位6.0节,单株果枝数14.7台,单株结铃24.6个,铃重6.3g,衣分41.5%,籽指10.6g,霜前花率94.0%;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6.2,黄萎病指14.8,耐枯萎抗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3.3,黄萎病指17.4,高抗枯萎抗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60.41,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30.3/28.6mm,比强度28.2/28.4cN/tex,马克隆值4.9/5.0,伸长率6.5/6.3%,反射率 76.3/75.7%,黄度6.9/7.2,整齐度指数85.1/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2.1/137.6。
产量表现:2006年省杂交春棉区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85.2kg、110.3kg、102.4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9.1%、8.3%、8.2%;2007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1.3kg、100.0kg、 93.4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1.3%、9.9%、9.7%。
2007年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34.8kg、99.4kg、95.2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4.4%、14.2%、15.0%。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20-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0-20日,麦棉套种育苗期4月5-15日、移苗时间5月10-20日;一般棉田亩密度为1800-2200株,高水肥棉田亩密度1500-2000株。
2、田间管理: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后期用0.2%硼砂和0.5-1%尿素混合进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高水肥棉田化控2-3次。
3、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及时防治棉花害虫,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对棉花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8、品种名称:衡农15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9
转基因生物名称:衡农158
选育单位:河北瑞星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福旺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运68-6×GK-12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6天。该品种出苗好,长势一般;植株松散、塔形,株高103cm,主茎节间较长,茎叶有绒毛;叶片较大,叶色深,缺刻浅;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吐絮畅。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果枝数14.3台,单株结铃26.2个,单铃重6.1g,籽指11.3g,衣分38.7%,霜前花率95.0%。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5年枯萎病指0.8,黄萎病指22.0,高抗枯萎耐黄萎病;2006年枯萎病指1.4,黄萎病指24.6,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454.4,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9.8/30.6mm,比强度30.2/28.9cN/tex,马克隆值4.4/4.6,伸长率6.9/6.3%,反射率74.4/74.9%,黄度8.1/7.8,整齐度指数84.8/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46.6/148.7。
产量表现:2005年省杂交春棉区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6.7 kg、89.2kg、84.9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0.3%、-1.6%、0.02%;2006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78.3kg、104.7kg、98.6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2.0%、9.2%、8.8%。
2007年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2.8kg、90.5kg和86.8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8.4%、3.0%和3.4%。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麦棉套种育苗期4月5-15日、移苗时间为5月10-20日;一般棉田亩密度为2000-2500株,高水肥棉田亩密度1800-2000株。
2、田间管理: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后期用0.2%硼砂和0.5-1%尿素混合进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高水肥棉田化控2-3次。
3、病虫害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对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9、品种名称:创杂棉27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09
转基因生物名称:郑杂116
选育单位:河南金北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棉19×石远321)选系×GK12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8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较强,后期稳健;植株塔型,较松散,株高107.0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叶功能好;结铃性强,铃较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果枝数14.6台,单株结铃26.9个,铃重6.1g,衣分41.9%,籽指11.0g,霜前花率93.0%;结铃快而集中,吐絮畅,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0.8,黄萎病指16.9,高抗枯萎抗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3.3,黄萎病指20.2,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86.68,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 绒长29.8/28.4mm,比强度28.2/28.5cN/tex,马克隆值 4.8/4.9,伸长率6.5/6.3%,反射率76.4/75.2%,黄度7.1/7.4,整齐度指数85.5/85.7%,纺纱均匀性指数143.4/141.2。
产量表现:2006年省杂交春棉区试(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77.8kg、110.5kg、102.8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6.8%、8.9%、10.7%;2007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43.9kg、101.1kg、93.9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2.5%、11.1%、10.2%。
2007年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8.1kg、98.3kg和95.4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1.0%、11.8%和13.7%。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麦棉套种4月初育苗、5月中旬移栽;中肥棉田亩密度为1800-2500株,高水肥棉田亩密度1500-2000株,土壤肥力较差的棉田亩密度2500-3000株。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氮、磷、钾肥配合;苗期视苗情酌施氮肥,花铃期施棉花专用肥每亩20-30kg,后期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和0.5-1%尿素混合液防止早衰;分别在蕾期、花铃期、打顶后叶面喷缩节胺1、2、3g进行化调。
3、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在发病期连防2-3次;苗期做好对地老虎、棉蚜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防治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害虫。
10、品种名称:郑杂棉3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0
转基因生物名称:郑杂棉3号
选育单位: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414×109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7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植株松散、塔形,株高108.1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强,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果枝数14.7台,单株结铃28.1个,铃重5.9g,衣分41.5%,籽指11.0g,霜前花率94.3%;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9.7,黄萎病指34.2,耐枯萎耐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4.6,黄萎病指30.9,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635.19,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9.7/28.6mm,比强度28.9/28.0cN/tex,马克隆值4.8/5.0,伸长率6.5/6.3%,反射率 74.4/74.0%,黄度7.4/7.7,整齐度指数85.7/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0.2/136.2。
产量表现:2006年省杂交春棉区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99.9kg、117.2kg、110.6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4.7%、15.1%、16.8%;2007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1.1kg、100.0kg、94.4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1.6%、9.8%、10.9%。
2007年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5.6kg、94.6kg和90.3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0.0%、8.8%和9.1%。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麦棉套种育苗期为4月5-15日、移苗时间为5月10-20日;一般棉田亩密度2000-2500株,随着肥力增大和减小密度适当减少和增大。
2、田间管理: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根椐苗情酌施苗肥,重施花铃肥,后期用0.2%硼砂和0.5-1%尿素混合进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高水肥棉田分别在蕾期、花铃期、打顶后喷缩节胺1、2、3g化调。
3、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在发病期连防2-3次;及时防治棉花害虫,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做好对棉铃虫、棉花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11、品种名称: 泛棉杂8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1
转基因生物名称:NY00-122
选育单位:河南好年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Z41-4×GK12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7天。出苗好,前期长势强,中后期长势一般;植株松散、塔形,株高107.7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缺刻浅;结铃性好,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数15.0台,单株结铃26.1个,单铃重6.2g,籽指10.8g,衣分41.1%,霜前花率93.5%;成铃吐絮较集中,吐絮畅。
抗病鉴定:2005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0 ,黄萎病指31.4,高抗枯萎耐黄萎病;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9.0,黄萎病指25.0,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89.82,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30.36/30.2mm,比强度32.0/28.6cN/tex,马克隆值 4.3/4.4,伸长率6.92/6.4%,反射率76.1/76.4 %,黄度7.7/7.6,整齐度指数84.42/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53.8/147.1。
产量表现:2005年省杂交春棉区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0.3kg、87.9kg、81.5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0.4%、1.9%、-2.3%;2006年续试(3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0.8kg、105.8kg、99.4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5.0%、10.4%、9.7%。
2007年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3.0kg、90.7kg和87.0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3.6%、3.1%和3.7%。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营养钵育苗以4月15日前后播种为宜;露地直播以4月25日左右播种;每亩密度1500株-2200株。
2、田间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见花重施花铃肥,酌情施好盖顶肥,遇旱及时浇水;盛蕾后注意化控,以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
3、防治病虫害: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化学防治,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防治1-2次;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盲椿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12、品种名称: 同舟杂棉6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2
转基因生物名称:同舟杂棉6号(同舟棉抗杂6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同舟缘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棉所41选系×中棉所35选系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9天。生育前期长势较好,后期长势一般;株型松散、塔形,株高107.4cm,果枝长;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结铃集中,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5.7节,单株果枝数15.5台,单株结铃22.5个,单铃重6.1g,衣分38.0%,籽指11.4g,霜前花率91.0%;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1.1,黄萎病指33.9,高抗枯萎耐黄萎病;2005年枯萎病指1.6,黄萎病指30.7,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15.01,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31.3/31.3mm,比强度29.8/31.8cN/tex,马克隆值4.6/4.6,伸长率6.6/7.0%,反射率 74.4/76.1%,黄度7.7/8.1,整齐度指数84.8/85.2%,纺纱均匀性指数 143.9/156.1。
产量表现: 2004年省杂交春棉区试(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02.9kg、78.5kg、71.1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9.6%、4.1%、3.7%;2005年续试(2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30.8kg、87. 1kg、83.5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5.7%、-1.4%、2.2%。
2006年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1组),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55.9kg、96.8kg和92.2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8.0%、1.8%和1.6%。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营养钵育苗4月15日前后播种;露地直播4月25日左右播种;一般肥力棉田每亩密度在1500株左右,肥力高的棉田每亩密度1200株,肥力低的棉田每亩密度1800株。
2、田间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肥或磷钾肥,重施底肥和花铃肥、早施蕾肥、早喷叶面肥、适当补施微量元素;适时化控。
3、防治病虫害:当害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做好喷药综合防治工作。
13、品种名称: 豫宝杂9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3
转基因生物名称:sGKz67(豫宝杂9号)
品种来源:中棉所50选系 ×豫棉121选系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夏棉品种,生育期110天。植株较松散、塔形,株高79.4cm,茎杆紫红色,着生稀茸毛;叶片中等偏小,深绿色,缺刻深;结铃性较好,铃卵圆形,有短尖。第一果枝节位5.7节,单株果枝数10.6台,单株结铃11.2个,铃重5.2g,衣分39.6%,籽指10.9g,霜前花率86.2%;吐絮畅。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3.2,黄萎病指26.2,高抗枯萎耐黄萎病;2005年枯萎病指4.0,黄萎病指27.5,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98%,Bt蛋白表达量504.1,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8.4/27.7mm,比强度28.4/28.5cN/tex,马克隆值4.6/4.6,伸长率7.0/6.9%,反射率76.3/76.3%,黄度8.0/7.9,整齐度指数85.8/83.2%,纺纱均匀性指数140.2/129.3。
产量表现:2004年省杂交夏棉区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61.8kg、63.7kg、51.6kg,比对照中棉所30增产26.3%、34.4%、39.0%;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11.9kg、84.7kg、77.1kg,比对照银山一号增产6.1%、13.6%和10.4%。
2006年省夏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2.2kg、80.2kg和72.5kg,比对照银山一号增产1.9%、6.4%和5.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1.7kg、72.8kg和57.3kg,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4.1%、5.8%和5.8%。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夏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麦前5月15日左右育苗麦后移栽、麦垄点种或麦后直播6月10日前;每亩密度3500-5000株。
2、田间管理:麦收后及时灭茬,同时施尿素8-10kg,硫酸钾10kg,7月上中旬重施花铃肥,8月上中旬补施尿素8-10kg;适时整枝化控,7月30日前后打去主茎顶心。
3、防病治虫: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盲椿象和棉铃虫等害虫。
14、品种名称: 中棉所6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4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夏杂04
品种来源: MC502×MK428
选育单位: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夏棉品种, 生育期107天。植株较紧凑、塔形,株高81.9cm,茎杆坚韧,青紫色,着生稀茸毛;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缺刻深;结铃性强,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5.4节,单株果枝数10.9台,单株结铃数11.7个,铃重5.3g,籽指11.3g,衣分39.7%,霜前花率91.3%;吐絮畅,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7.2,黄萎病指26.9,抗枯萎耐黄萎病;2007年黄萎病指27.8,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2007年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510.5,高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HVICC):绒长29.6/29.1mm,比强度29.3/28.7cN/tex,马克隆值4.4/4.6,伸长率6.5/6.3%,反射率73.7/76.1%,黄度7.7/7.5,整齐度指数85.6/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9.5/142.2。
产量表现:2006年省杂交夏棉区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194.3kg、74.1kg、65.3kg,比对照品种银山1号增产6.3%、11.3%、12.9%;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185.2kg、70.4kg和66.4kg,比对照银山1号增产12.1%、7.1%、9.4%。
2007年省夏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1.8kg、73.1kg和57.4kg,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4.2%、6.3%和5.9%。
适宜地区:我省各棉区夏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5月20-25日在小麦行间播种,或5月10日前后育苗、麦(油)收后及时移栽;中等地力每亩留苗4500-5000株。
2、田间管理:施足基肥,苗期结合灌提苗水,每亩追施尿素7.5-10kg,盛蕾后期追施尿素20-30kg;全程化调,初花至花铃期喷缩节胺2-3次。
3、防治病虫害:苗期应及时防治苗蚜和棉蓟马,花铃期及时防治盲蝽象、红蜘蛛、隆背花心甲、伏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