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山西 » 正文

2008年山西审定小麦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8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961
 

晋麦84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1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丰早21/邯郸5326,原名“运麦494”。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大。返青后植株生长旺盛,叶色灰绿,前期叶片半披,后期上举。株高75厘米左右,叶耳红色。穗纺锤形,穗长8厘米左右,穗较粗,小穗排列紧密,中长芒,粒型短圆,籽粒白色,千粒重45克左右。

该品种半冬性,苗期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熟期比对照临丰615晚熟2~3天,抗倒性及抗寒性较好。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对条锈病免疫,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1g/l,粗蛋白质14.37%,湿面筋26.1%,沉降值31.0ml,吸水率54.2%,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3.6min,弱化度99F.U,评价值54。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91.0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8.3%,试验点14个,10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475.5公斤,比对照增产7.2%;2008年平均亩产506.6公斤,比对照增产9.3%。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2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7.3%,试验点7个,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初,亩播量8~10公斤。播前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浇好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重病区和特殊年份适时喷粉锈宁,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高肥水地。

永麦3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2

申报单位:永济市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单位:永济市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永济市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鲁麦14号/临丰615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植株清秀,旗叶上举。株高75厘米左右,穗色灰绿,纺锤形,穗码较稀,长芒、白壳、白粒、粒长圆型。千粒重40克左右。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群体较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比对照临丰615晚熟2~3天。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对条绣免疫,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78g/l,粗蛋白质15.54%,湿面筋32.6%,沉降值32.0ml,吸水率61.4%,形成时间4.0min,稳定时间3.8min,弱化度120F.U,评价值49。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76.2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5.0%,试验点14个,11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458.8公斤,比对照增产3.4%;2008年平均亩产493.6公斤,比对照增产6.5%。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7公斤,比对照临丰615增产5.9%,试验点7个,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秋分前后。亩播量7.5公斤左右;施足底肥,在拔节前和孕穗期追施氮肥。足墒下种,浇好越冬、拔节、灌浆水。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高肥水地。

舜麦612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3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晋麦50号/陕7859,原名“旱优61”。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株高85厘米左右,叶色翠绿,株形紧凑,穗层整齐,穗长纺锤形,长芒,白粒,角质,子粒长卵圆形,腹沟中浅。千粒重40克左右。

该品种为半冬性,生育期与对照晋麦47号相当,分蘖力较强,灌浆快,落黄好。

2007~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高感条绣,中感叶锈,高感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802g/l,粗蛋白质13.82%,湿面筋27.1%,沉降值34.0ml,吸水率63.7%,形成时间2.3min,稳定时间1.7min,弱化度137F.U,评价值39。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70.7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5.3%,试验点16个,14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224.1公斤,比对照增产1.8%;2008年平均亩产317.4公斤,比对照增产8.0%。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1.6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3%,试验点8个,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亩播量8~10公斤;增施磷肥,入冬前耙耱碾压,返青期顶凌耙耱,拔节期锄草保墒。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晋麦85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4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济麦19(936301)/959682,原名“临旱6207”。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翠绿。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抽穗后叶色浓绿,穗长方形,卵形护颖、方形颖肩、锐形颖嘴、白壳,籽粒椭圆形,白粒,长芒,亩穗数35~38万,穗粒数3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冬性品种,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2~3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

2007~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805g/l,粗蛋白质14.4%,湿面筋29.7%,沉降值21.5ml,吸水率62.4%,形成时间2.0 min,稳定时间1.3min,弱化度138F.U,评价值37。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78.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2%,试验点16个,全部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234.3公斤,比对照增产6.5%;2008年平均亩产322.0公斤,比对照增产9.5%。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南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6.3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8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亩播量10公斤左右;底肥一次施足,注意平衡施肥,在氮、磷钾配合的基础上减氮增磷。后期结合防虫治病进行“三喷”,以达到增粒增重。

适宜区域: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晋太9923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5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品种来源:晋麦46号/wongoh24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苗期生长势强。株高一般70~80厘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40克左右。

强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7~264天,分蘖力中等,成穗数较多,灌浆快,落黄一般。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对条锈免疫,中感叶锈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46g/l,粗蛋白质15.28%,湿面筋33.0%,沉降值31.5ml,吸水率62.5%,形成时间4.0min,稳定时间3.5min,弱化度94F.U,评价值52。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83.8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9.1%,试验点12个,9个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410.3公斤,比对照增产11.1%;2008年平均亩产357.3公斤,比对照增产6.7%。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2.1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20.0%,3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亩播量10公斤左右;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拔节前后结合浇水追施氮肥;后期注意防早衰。

适宜区域: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肥水地。

晋麦86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6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晋麦62号/97水3205,原名“汾4858”。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叶色深绿;株高75厘米左右,纺锤穗型,长芒,白壳白粒。穗长5~7厘米,小穗较密,穗型紧凑;护颖椭圆,方肩,颖嘴钝形,粒质半硬质,卵形,腹沟较深,千粒重38~40克左右。

属强冬性品种,中早熟,熟期比对照晚熟1~2天。后期旗叶功能强,熟相好。

2007~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轻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70g/l,粗蛋白质14.49%,湿面筋30.3%,沉降值19ml,吸水率56.5%,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min,弱化度165F.U,评价值3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93.9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1.9%,试验点12个,全部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399.0公斤,比对照增产8.1%;2008年平均亩产388.8公斤,比对照增产16.2%。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4.1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3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9月下旬~10月上旬,亩播量20~23公斤;施肥以氮磷有效成份1:1作底肥,春季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20公斤;浇好越冬水、拔节水和孕穗水;生长后期注意防治蚜虫;田间考察白粉病较重,在重病区和特殊年份适时喷粉锈宁,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适宜区域: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肥水地。

5902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7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品种来源:(太原122/865-8)/太原419,原名“太原5902”。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绿色,株高7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穗长7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5~40克。

该品种属强冬性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晚熟1~2天。叶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对条锈病免疫,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42g/l,粗蛋白质14.97%,湿面筋30.5%,沉降值22.5ml,吸水率58.0%,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1.5min,弱化度154F.U,评价值39。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高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85.6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9.6%,试验点12个,9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405.3公斤,比对照增产9.8%;2008年平均亩产366.0公斤,比对照增产9.4%。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高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5.4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8.1%,3个试验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9月25日~10月5日,亩播量10~12.5公斤;优化施肥结构,实施“氮肥后移”,重施底肥,施好追肥。科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浇好越冬水、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做好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田间考察白粉病较重,在重病区和特殊年份适时喷粉锈宁,防止白粉病的发生。

适宜区域: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

中优206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8

申报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CA9614/中优9507,原名“CA0306”。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株高75~85厘米,叶绿色,田间植株生长基本整齐。群体较大,穗子较小,有早衰现象。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

该品种属冬性,抗寒性较强。分蘖力和成穗率较高。灌浆较快,抗倒伏性较好。

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结果:高感条锈,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2006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8g/l,粗蛋白质15.1%,湿面筋30.8%,沉降值65.5ml,吸水率55.6%,形成时间5.8min,稳定时间41.0min,拉伸面积191cm2,延伸性186mm,最大抗延阻力804EU,面包体积810ml,面包评分84.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中肥水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61.2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2.9%,试验点13个,8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341.1公斤,比对照减产0.5%;2008年平均亩产381.3公斤,比对照增产6.2%。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中肥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3.0公斤,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2.9%,6个试验点,4个增产。

栽培要点:施足底肥,精细整地;适宜播期为10月初,亩基本苗20万;春季管理依苗情而定,促控结合。对于水肥条件较好,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以控制春季分蘖为主,返青期不施肥浇水,拔节期浇水施肥,促大蘖成穗和提高小花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对于群体小或苗弱的地块,返青后应及时追肥浇水,提高春季分蘖成穗率。抽穗期结合防治蚜虫,喷粉锈宁一次,浇好灌浆水,以利于提高粒重。

适宜区域: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

长麦6135

审定编号:晋审麦2008009

申报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育种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品种来源:长97-5867/晋麦62号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芽鞘白色,叶色灰绿,叶耳紫色,叶片上冲,茎秆粗壮,株高80厘米,穗呈长方形,长芒,护颖卵形、斜肩、白色,颖嘴鸟嘴形,穗长9厘米,小穗数19个,小穗密度中等,多花多实,穗粒数30粒。籽粒白色、角质、卵形,千粒重40克左右。

冬性,熟期与对照长6878相当。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茎秆粗壮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2007年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鉴定结果:对条锈免疫,中感叶锈和白粉病。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容重782g/l,粗蛋白质15.65%,湿面筋33.2%,沉降值22.2ml,吸水率60.9%,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min,弱化度172F.U,评价值3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旱地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29.3公斤,比对照长6878增产5.5%,试验点14个,12点增产。其中2007年平均亩产295.9公斤,比对照增产5.7%;2008年平均亩产362.6公斤,比对照增产5.4%。

2008年参加山西省小麦中部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9.7公斤,比对照长6878增产5.6%,7个试点,5点增产。

栽培要点:适期播种,以秋分前后为宜;合理密植,亩播量以25万基本苗计;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适施化肥。春季早中耕、除草保墒促早发。适时做好虫、草害防治工作。

适宜区域: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