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麦168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70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镇麦02168”,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苏麦6号/97G59杂交,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4-2005年度平均亩产450.2公斤,较对照扬麦158增产3.2%,2005-2006年度平均亩产453.7公斤, 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1.1%,两年平均亩产452.0公斤,与对照扬麦11号相当;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5.3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3%。
长芒,白壳,红粒,纺锤型穗,籽粒硬质。幼苗直立,叶色淡绿,株型较松散,株高83厘米左右,耐肥抗倒性较强。生育期209天左右,与对照相当。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千粒重高。亩有效穗33万左右,每穗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感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田间表现中感白粉病。品质分析两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4.0%,湿面筋含量33.5%,稳定时间7.1分钟,属强筋品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以15-18万为宜。
3、肥水运筹:高产水平下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其中60%作基苗肥,40%作拔节孕穗肥。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抓好麦田化学除草,注意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2、华麦2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7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华麦0207”,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95F88/徐麦21杂交,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4-2005年度平均亩产459.9公斤, 较对照扬麦158增产5.4%,2005-2006年度平均亩产446.0公斤,与对照扬麦11号相当,两年平均亩产453.0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0.11%;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4.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6.1%。
长芒,白壳,红粒,纺锤型穗,籽粒半硬-软质。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穗和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稍低。株型较松散,株高84厘米左右,耐肥抗倒性较强。生育期211天左右,比对照长1天。亩有效穗32万左右,每穗38粒左右,千粒重39克左右。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感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田间表现中感纹枯病、白粉病。品质分析两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2.8%,湿面筋含量27.0%,稳定时间3.5分钟,属中筋品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合理密植: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以17万左右为宜。
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左右,其中60-65%作基苗肥,35-40%作拔节孕穗肥。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冬前及早春及时防除田间杂草,中后期做好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3、淮麦24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70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核0303”,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采用轮回选择法,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7.0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3.8%,两年分别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极显著水平;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4公斤,较对照增产6.7%。
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穗,籽粒半硬质。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一般。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株高85厘米左右,穗层整齐,茎秆弹性较好。熟期适中,熟相较好,全生育期236天左右,比对照长1天。亩有效穗40万左右,每穗34粒左右,千粒重41克左右。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中抗纹枯病、棱条花叶病,中感穗发芽。田间表现中感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零星发生。品质分析两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2.8%,湿面筋含量25.2%,稳定时间2.1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最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一般为16万左右,肥力过低或晚播田适当增加基本苗。
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以5:1:4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4、徐麦30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7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徐麦270”,属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91098/徐州25号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7.4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1.9%,其中2005-2006年度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8公斤,较对照增产4.6%。
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穗,籽粒半硬质;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片宽,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株型较松散,长相清秀,株高85厘米左右,茎秆弹性较好。全生育期239天左右,比对照长3-4天。亩有效穗39万左右,每穗31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毒病,感穗发芽。田间表现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叶锈病发生轻;重感条锈病。品质分析两年平均结果:蛋白含量12.4%,湿面筋含量26.7%,稳定时间2.5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12-16万,肥力过低或晚播田适当增加基本苗。
3、肥水运筹: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70%作基苗肥,30%作拔节孕穗肥。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5、华麦3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70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新洋04-8”,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盐城农垦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冀麦5418/豫麦34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75.7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6.8%;2006-2007年度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0.7公斤,较对照增产6.3%。
长芒,白壳,白粒,纺锤型穗,籽粒半硬质。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抗寒性、抗倒春寒能力一般,分蘖力一般。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株高82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好。全生育期223天左右,与对照相当。亩有效穗36万左右,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纹枯病,高感梭条花叶病,中抗穗发芽。田间表现中感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品质分析两年平均结果:粗蛋白含量13.9%,湿面筋含量30.9%,稳定时间8.8分钟,属强筋品种。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早播易受冻。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肥力过低或晚播田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 16-18公斤,基苗肥与拔节孕穗肥比例为6:4,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适期做好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6、扬麦14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404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扬0-139”,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麦158/扬麦6号杂交,于1999年育成。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种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及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在淮南麦区组织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9.8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4.9%。长芒,白壳,红粒,长方型穗,籽粒半硬质;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株高84厘米左右,耐肥抗倒性较好;每亩有效穗29万左右,每穗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播期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宜,早播易发生冬前拔节,造成冻害。
2、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以14万左右为宜,缺肥、迟播相应增加基本苗。
3、肥水运筹:中上等地力田块种植一般每亩施纯氮 14-16公斤。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以5:1:4为宜,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4、病虫草害防治:在秋播及早春阶段搞好化除,中后期适当注意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