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江苏 » 正文

2008年江苏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5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850
 

1、天优1120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29优2号”,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丰A×盐恢1120,于2004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33.6公斤,2005年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0%,增产极显著,2006年较对照Ⅱ优084增产1.2%,增产不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6.0公斤,较对照Ⅱ优084增产10.1%。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6.9万,每穗实粒数119.1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9.5克。株高117.5厘米,全生育期137天,较对照早熟4天。

株型较紧凑,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长宽比2.9,整精米率60.0%,垩白粒率13.0%,垩白度3.3%,胶稠度5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8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蘖、穗肥比例以5∶3∶2为宜。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每亩总苗数达等穗苗时排水搁田,控制每亩高峰苗在23万以内,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水,收获前5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的防治。

 

2、丰两优6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2

二、来源与类型 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丰39S×丰恢6号,于2005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46.4公斤,2005年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3%,2006年较对照Ⅱ优084增产3.2%,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0公斤,较对照Ⅱ优084增产15.3%。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5.2万,每穗实粒数144.9粒,结实率78.8%,千粒重27.4克。株高121.8厘米,全生育期145天,较对照迟熟4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淡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抗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长宽比3.2,整精米率59.4%,垩白粒率15.0%,垩白度2.2%,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2-14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8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5万穴,基本苗6-7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注意配合使用磷钾肥;氮肥以基面肥为主,移栽后5-7天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不宜多施氮肥,防止长势太旺,贪青迟熟。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每亩总苗数达18万时排水搁田。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的防治。

 

3、华优118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DSA/DH118”,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华11A×华恢118,于2004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1.6公斤,2005年较对照汕优63增产13.9%,2006年较对照Ⅱ优084增产5.3%,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4公斤,较对照Ⅱ优084增产7.0%。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7.3万,每穗实粒数118.9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9.6克。株高114.8厘米,全生育期141天,与对照相当。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长宽比3.0,整精米率52.4%,垩白粒率29.0%,垩白度4.3%,胶稠度5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15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6-2.0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注意配合使用磷钾肥;氮肥以基面肥为主,移栽后5-7天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不宜多施氮肥,防止长势太旺,贪青迟熟。水浆管理上,栽后浅水促早发,中期够苗适度搁田,孕穗至灌浆期保持浅水层,以后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的防治。

 

4、华11A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DSA”,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协青早A为母本,协青早B/JS11后代作父本回交转育,于2004年育成,属野败型早籼不育系。

三、特征特性

叶色淡绿,叶片较挺,分蘖性较强,株高75厘米左右,主茎叶片数13.5叶,地上部伸长节间5个;穗型较大,每穗150粒左右;播种至始穗天数62天左右,抗病性较好,抗倒性较强;千粒重25克左右,米质较优。

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自交结实率0.06%,花粉不育度100%,败育类型以典败为主。

开颖率较高,开颖角度较大,柱头外露率较高。

 

5、淮稻11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276”,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稻9号经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8.8公斤,较对照镇稻88增产1.9%,2005年增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3公斤,较对照增产5.4%。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8.4万,每穗实粒数123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7.7克。株高103.9厘米,全生育期156天,较对照迟熟1-2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4.4%(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72.0%,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0%,胶稠度7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4%,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4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6-7万,肥力低的田块可适量多栽。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6-18公斤,其中基肥与穗肥之比以5.5∶4.5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穗肥宜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每亩总苗数达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控制高峰苗在25-26万,收获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6、淮糯12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6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9702”,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516/淮9508,于2002年育成,属迟熟中粳糯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搭配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2.7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9.4%,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4.2公斤,较对照增产15.7%。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7万,每穗实粒数110.7粒,结实率91.9%,千粒重25.7克。株高98.9厘米,全生育期149天,较对照早熟3-4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抗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9.7%(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74.7%,胶稠度10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达到国标优质糯稻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0-3.5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2.0万穴左右,基本苗7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穗肥要促保兼顾。水浆管理上,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栽后每亩总茎蘖数达到20万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28万左右,收获前5-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7、通糯3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7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通鉴18”,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4J9/香血糯339,于2003年育成,属迟熟中粳黑糯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作特种稻搭配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89.0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减产6.7%,2005年减产显著,2006年减产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4公斤,较对照减产2.3%。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7.8万,每穗实粒数122.6粒,结实率90%,千粒重24.6克。株高111.9厘米,全生育期155天,较对照迟熟2-3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89.0%(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8.1%,胶稠度10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达到国标优质糯稻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4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7-1.8万穴,基本苗保证在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水浆管理上,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8、徐21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8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徐优401”,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20111A×徐恢201,于2005年育成,属三系杂交中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苏中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0.7公斤,较对照九优138增产14.2%,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8公斤,较对照增产7.2%。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5.1万,每穗实粒数164.6粒,结实率78.2%,千粒重26.1克。株高123.1厘米,全生育期155天,较对照迟熟2-3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36.7%(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3.0%,垩白粒率27.0%,垩白度1.6%,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初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5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2.0万穴左右,基本苗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基面肥、分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4∶4∶2为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重施分蘖肥,促前期早生快发,穗肥以保花肥为主,并配施磷、钾肥。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深水活苗,薄水分蘖,适时搁田,搁田后干干湿湿,抽穗后20天内保持田间薄水层,收获前6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9、宁粳3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09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W006”,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以宁粳1号(W001)/宁粳2号(W262),于2004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8.5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9.4%,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8公斤,较对照增产16.4%。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2万,每穗实粒数127.5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6.0克。株高98.6厘米,全生育期159天,较对照早熟1-2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0.7%(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28.0%,垩白度3.0%,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5公斤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5-2.0万穴,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7∶3为宜,结合促花肥,每亩施10公斤氯化钾;水浆管理上,深水活棵、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每亩总苗数达到24万时,分次轻搁,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10、扬粳4038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10

二、来源与类型 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香24/武运粳8号//常9363,于2004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56.7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2.6%,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9公斤,较对照增产18.0%。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9.7万,每穗实粒数133.1粒,结实率91.5%,千粒重26.4克。株高108.6厘米,全生育期159天,较对照早熟1-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1%(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2.6%,垩白粒率23.0%,垩白度1.4%,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1%,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公斤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2.0万穴,基本苗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水浆管理上,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每亩总苗数达够穗苗的90%时,及时分次搁田,生育后期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11、武运粳19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1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运2394”,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运9818/运5122,于2003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7.0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6%,2005年减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3公斤,较对照增产7.9%。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8.8万,每穗实粒数133.0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5.9克。株高97.2厘米,全生育期160天,较对照早熟1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38.9%(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24.0%,垩白度4.7%,胶稠度8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30-3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一般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做到“前促、中控、后稳”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水浆管理上,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看苗适时搁田,后期保持田间湿润,确保活熟到老。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12、常农粳5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1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常99-295”,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常农粳3号/9996,于2003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作优质稻搭配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5.8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2%,2005年减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极显著;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7公斤,较对照增产3.1%。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8.0万,每穗实粒数134.0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4.0克。株高103.7厘米,全生育期159天,较对照早熟1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75.6%(感病对照平均穴发病率75.0%);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6.9%,垩白粒率7.0%,垩白度0.4%,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净种量3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下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2.0万穴,基本苗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8-20公斤,并搭配磷、钾肥,施肥上采取前促、中稳、后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水浆管理上,移栽时浅水,活棵期深水,分蘖期浅水,7月下旬初够苗后适时搁田,中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13、太湖糯2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1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苏2-52”,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农垦57/L鉴9//太湖糯,于2002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糯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搭配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585.2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1%,2004和2005年增产不显著,2006年增产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9公斤,较对照增产2.3%。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9.2万,每穗实粒数122.4粒,结实率93.8%,千粒重26克。株高106.8厘米,全生育期162天,较对照迟熟1-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57.6%(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72.8%,胶稠度10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达到国标优质糯稻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2.0万穴,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氮、磷、钾搭配使用,比例为1∶0.3∶0.6。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好。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14、南粳46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1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5047”,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南粳38经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8.3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5.6%,两年增产均极显著;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较对照增产3.0%。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9.8万,每穗实粒数129.0粒,结实率89.6%,千粒重24.3克。株高105.8厘米,全生育期165天,较对照迟熟4-5天。

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感穗颈瘟,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2007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26.5%(感病对照两年平均穴发病率70.5%);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7年检测,整精米率66.8%,垩白粒率20.0%,垩白度2.4%,胶稠度8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5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8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氮、磷、钾搭配使用,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干干湿湿强杆壮根,后期湿润灌溉活熟到老。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的防治。

 

15、武育粳20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81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武2401”,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以武香粳14号///C418/269//辽开79/中作8958,于2004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搭配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1.8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2.7%,两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6公斤,较对照增产4.5%。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18.2万,每穗实粒数122.1粒,结实率91.0%,千粒重26.4克。株高105.8厘米,全生育期160天,较对照迟熟1-2天。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浅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78.4%(感病对照平均穴发病率75.0%);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6年检测,整精米率68.4%,垩白粒率30.0%,垩白度3.0%,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25-3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30-35天,一般每亩栽插1.8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大田每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注意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基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以6∶4或7∶3为宜。水浆管理上,栽后保持一定水层,以利返青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早发,中期适时分次轻搁,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特别要注意穗颈稻瘟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