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定编号 苏审棉200705
二、来源与类型 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412×GK19配组,于2000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枯、黄萎病轻病区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子棉亩产273.4公斤,较对照泗棉3号增产16.2%,皮棉亩产109.0公斤,较对照增产3.8%,两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亩产283.6公斤,较对照苏棉9号增产7.7%,皮棉亩产110.7公斤,较对照增产0.7%。
出苗较好,全生育期长势强。株形塔形,较松散,植株较高,茎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结铃性强,铃卵圆形,较大,铃壳薄,吐絮畅。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45天,株高111.2厘米,果枝17.5台,单株成铃26.4个,单铃子棉重5.9克,大样衣分39.9%,小样衣分40.7%,子指10.8克,霜前花率83.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毫米,马克隆值4.8,断裂比强度29.8厘牛/特克斯,纺纱均匀性指数141。病圃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1.5,黄萎病指26.9,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接近高抗棉铃虫。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营养钵育苗,3月底至4月上旬干籽播种,5月上旬移栽。地膜直播4月中旬播种。
2、合理密度。以1800-2200株/亩为最适密度。
3、科学施肥。施肥种类要氮、磷、钾相配合,每亩施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8-10公斤。施用方法上氮肥基追比例4:6,重施花铃肥。
4、适当化控。每亩用缩节胺纯品7-9克,分别于盛蕾期1-1.2克,初花期1.5-2克,盛花结铃期和封顶期各2克,进行化学调控。
5、病虫草害防治。及时中耕除草,并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报,在适宜防治期及时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