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山东 » 正文

2005年山东审定玉米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476
 

     1.天泰10号(鲁农审字[2005]001号)
     系山东省平邑县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C57/PCH42,母本PC57为美国杂交种自交选育,父本PCH42以国外商品玉米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5代选育。该杂交种参加了2003-2004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7处试点26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609.1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14.4%;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5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15.0%。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83厘米,穗位平均117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1.8%、倒折率2.2%。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花药紫色。果穗柱形,穗长18.5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平均15.3行,穗粒数584粒,白轴,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5.6%,千粒重332.7克,容重723.5克/升。2003-2004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7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7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青枯病40.0%,粗缩病8.8%,黑粉病1.9%,锈病3级。2003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06%,粗脂肪含量4.29%,赖氨酸含量0.28%,粗淀粉含量74.07%。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以每亩3500株左右为宜,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为1:4,母本每亩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1200株左右,夏播制种父本适当晚播6-8天。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2.鲁单6018(鲁农审字[2005]002号)
     原代号LD6018,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118/P138,母本118选自美国杂交种,父本P138为外引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3-2004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2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94.8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14.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6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6%。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99天,株高平均280厘米,穗位平均126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11.2%、倒折率7.6%。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红色,花药浅紫色。果穗中间形,穗长16.5厘米,穗粗5.4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3.9行,穗粒数497粒,红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6.9%,千粒重326.2克,容重755.5克/升。2003-2004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5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青枯病11.1%,粗缩病1.2%,黑粉病4.0%,锈病5级。2003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玉米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96%,粗脂肪含量3.41%,赖氨酸含量0.32%,粗淀粉含量70.8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每亩4500株左右,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父本每亩1000株,正交制种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反交制种父本比母本晚播3-5天。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3.聊玉20(鲁农审字[2005]003号)
    原代号聊玉97-19,系聊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113/聊308,母本L113选自美国杂交种与聊120的杂交后代自交选系,父本为自选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3-2004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2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84.9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12.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6.2%。 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1天,株高平均253厘米,穗位平均104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5.0%、倒折率0.7%。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黄绿色,花药黄带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8.7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4.2行,穗粒数484粒,白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8.3%,千粒重328.7克,容重744.9克/升。2003-2004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5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7级,青枯病12.2%,粗缩病6.0%,黑粉病11.0%,锈病5级。2003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抗玉米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9.71%,粗脂肪含量3.91%,赖氨酸含量0.25%,粗淀粉含量74.1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比父本早播1天或母本浸种与父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800株左右,父本每亩留苗1200株。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4.金海601(鲁农审字[2005]004号)
     系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省种子总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JH2631/武314-8,母本JH2631选自5003/4896的二环系,父本武314-8选自(黄早四/美国爆裂玉米)/黄早四。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20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83.4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10.0%;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8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4.4%。 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紫红色,生育期平均99天,株高平均247厘米,穗位平均98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1.6%、倒折率2.1%。全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红色,花药黄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7.3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1.2厘米,穗行数平均15.5行,穗粒数517粒,白轴,籽粒黄色、硬粒型,出籽率85.2%,千粒重304.2克,容重760.5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7级,小斑病 3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青枯病13.3%,粗缩病1.7%,黑粉病4.6%,锈病3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22%,粗脂肪含量3.67%,赖氨酸含量0.27%,粗淀粉含量72.3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每亩留苗13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5.先行3号(鲁农审字[2005]005号)
    系济南先行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X9601-2/LX9801,母本X9601-2选自国外材料W9601。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1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84.9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9.6%; 2003年13处试点均增产,平均亩产580.6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6%;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7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6.2%。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3天,株高平均270厘米,穗位平均101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1.1%、倒折率1.9%。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红色,花药紫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9.4厘米,穗粗4.7厘米,秃顶0.9厘米,穗行数平均13.9行,穗粒数537粒,白轴,黄白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5.4%,千粒重337.8克,容重744.6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5级,青枯病15.7%,粗缩病33.7%,黑粉病2.9%,锈病7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和玉米黑粉病,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1.40%,粗脂肪含量5.05%,赖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2.3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8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每亩留苗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6.金海604(鲁农审字[2005]006号)
    系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山东省种子总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138/JH3372,父本JH3372选自沈5003/自330的二环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10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97.8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11.5%; 2003年13处试点1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68.4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6.3%;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5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13.2%。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红色,生育期平均108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平均96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0.4%、倒折率0.4%。全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红色,花药黄色。果穗柱形,穗长18.9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1.6厘米,穗行数平均14.8行,穗粒数542粒,红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5.7%,千粒重325.5克,容重734.5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19.6%,粗缩病9.5%,黑粉病3.3%,锈病1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和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1.68%,粗脂肪含量4.05%,赖氨酸含量0.34%,粗淀粉含量70.3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3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7.鲁单8009(鲁农审字[2005]007号)
    原代号LD8009,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沈137/LX9801。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1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94.6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11.4%; 2003年13处试点10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75.8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7.0%;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2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2%。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78厘米,穗位平均125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4.6%、倒折率9.2%。全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花药紫色。果穗柱形,穗长18.8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0.8厘米,穗行数平均13.8行,穗粒数502.5粒,白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4.3%,千粒重360.6克,容重732.6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20.0%,粗缩病22.2%,黑粉病1.8%,锈病5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38%,粗脂肪含量4.22%,赖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2.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500株/亩,苗期适当蹲苗,水肥条件好时可适当增加密度,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1:5,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8.鲁种99118(鲁农审字[2005]008号)
    系山东省种子总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L95/LZ01,母本PL95选自美国杂交种W0196,父本LZ01选自(5237/武314)/昌7-2。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10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95.9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11.1%; 2003年13处试点12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570.5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6.7%;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9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7.5%。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平均112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4.1%、倒折率1.5%。全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色,花药淡紫色。果穗中间形,穗长17.7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5厘米,穗行数平均14.8行,穗粒数583粒,白轴,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6.9%,千粒重361.4克,容重744.7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6.5%,粗缩病12.5%,黑粉病30%,锈病0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32%,粗脂肪含量4.57%,赖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1.13%。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3500-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1:5,第一期父母本同期播种,3天后播第二期父本,母本每亩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9.威玉17(鲁农审字[2005]009号)
    原代号W9917,系威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齐319/H564, H564选自5003组合的二环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8点增产5点减产,平均亩产587.9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9.0%; 2003年13处试点1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61.8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0%;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7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6%。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61厘米,穗位平均112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1.8%、倒折率2.3%。全株叶片数17-18片,花丝红色,花药红色。果穗粗筒形,穗长17.9厘米,穗粗5.4厘米,秃顶1.9厘米,穗行数平均16.7行,穗粒数537粒,红白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4.5%,千粒重350.8克,容重705.8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20.0%,粗缩病31.8%,黑粉病1.1%,锈病0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45%,粗脂肪含量3.62%,赖氨酸含量0.36%,粗淀粉含量70.6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300-37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亩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1100株左右。在威海春播制种时,在母本播后第6天播第一期父本,第10天播第二期父本。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0.先行5号(鲁农审字[2005]010号)
    系济南市先行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X1902/LX9801,母本X1902选自齐319/齐302的二环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3-2004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7处试点24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86.7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4.0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4.8%。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1天,株高平均267厘米,穗位平均101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2.5%、倒折率2.8%。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红色,花药黄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9.7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4.0行,穗粒数525粒,白轴,黄白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6.3%,千粒重365.7克,容重742.4克/升。2003-2004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7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5级,小斑病5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青枯病37.3%,粗缩病13.1%,黑粉病1.2%,锈病7级。2003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08%,粗脂肪含量3.89%,赖氨酸含量0.25%,粗淀粉含量74.9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3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1:5,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1.登海6102(鲁农审字[2005]011号)
    原代号DH6102,系莱州市农科院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H4866/DH62,母本DH4866是以7922/478组成基本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父本DH62是以丹340/4221组成基本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17点增产6点减产,平均亩产573.2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8.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5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5.1%。
    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2天,株高平均271厘米,穗位平均119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1.2%、倒折率1.9%。全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6.0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0.8厘米,穗行数平均16.7行,穗粒数541粒,白轴,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4.7%,千粒重301.9克,容重749.7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1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5级,青枯病5.6%,粗缩病1.9%,黑粉病5.6%,锈病5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27%,粗脂肪含量4.28%,赖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2.6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2:5,在母本出齐苗后播第一期父本,第二期父本比第一期父本晚播5天,母本每亩留苗4000-4500株左右,父本1200-15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2.33B75(鲁农审字[2005]012号)
    原代号X1150T,系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H224/PH2P8,均为自有自交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19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575.7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7.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5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8.8%。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粉红色,生育期平均101天,株高平均298厘米,穗位平均123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3.1%、倒折率2.0%。全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花药黄色。果穗筒形,穗长17.2厘米,穗粗4.6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平均14.7行,穗粒数461粒,红轴,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5.9%,千粒重343.0克,容重747.3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5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5级,青枯病1.1%,粗缩病0.5%,黑粉病0.6%,锈病3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感小斑病、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9.58%,粗脂肪含量3.90%,赖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3.0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500-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2:6,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3.M9(鲁农审字[2005]013号)
    原代号孟9731,系孟山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F229/昌7-2,母本选自FB7/ML346, FB7和ML346均为孟山都自交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10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591.9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9.8%; 2003年13处试点9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570.5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6.0%;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2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5.6%。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6天,株高平均268厘米,穗位平均123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3.4%、倒折率2.4%。全株叶片数19片,花丝粉色,花药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7.0厘米,穗粗5.1厘米,秃顶0.6厘米,穗行数平均16.5行,穗粒数588粒,穗轴紫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7.2%,千粒重317.7克,容重762.3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5级,小斑病5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50.0%,粗缩病43.5%,黑粉病12.9%,锈病1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中抗玉米黑粉病,高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00%,粗脂肪含量3.55%,赖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3.8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500-40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种,西北制种母本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4.LN1(鲁农审字[2005]014号)
    系莱阳市种子公司、莱阳农学院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496/L172,母本L496为XL80选育出的1032、1029、1137等轮回选择育成,父本L172是利用H21/W153回交2代作为基本材料自交选育。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均增产,平均亩产576.2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7.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4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6.7%。
    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0天,株高平均284厘米,穗位平均114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0.9%、倒折率3.9%。全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花药红色。果穗锥形,穗长16.3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2厘米,穗行数平均15.1行,穗粒数517粒,白轴,籽粒黄色、硬粒型,出籽率84.3%,千粒重303.0克,容重765.0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5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5级,青枯病15.6%,粗缩病0.6%,黑粉病3.6%,锈病5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2.35%,粗脂肪含量4.21%,赖氨酸含量0.30%,粗淀粉含量71.2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春制种母本早播11-12天,母本出苗后播父本,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5.泉星2101(鲁农审字[2005]015号)
    原代号Q2101,系济南市种子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HE9643-4311/招295,母本HE9643-4311为法国杂交种HE9643 F2代自交选育,父本招295引自招远市种子公司,选自丹340/515。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18点增产5点减产,平均亩产568.3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7.2%;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4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9.3%。
    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淡紫色,生育期平均103天,株高平均280厘米,穗位平均127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2.1%、倒折率6.9%。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粉色,花药浅紫色。果穗长锥形,穗长16.2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5.7行,穗粒数522粒,白轴,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6.7%,千粒重294.5克,容重721.5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7级,小斑病5级,弯孢菌叶斑病5级,青枯病12.2%,粗缩病0.4%,黑粉病1.1%,锈病3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感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16%,粗脂肪含量4.21%,赖氨酸含量0.32%,粗淀粉含量69.5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种,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6.先行2号(鲁农审字[2005]016号)
    系济南市先行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X9508-1/LX9801,母本X9508-1是从5003/齐319连续套袋自交选育。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 13处试点1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76.5公斤,比同组对照鲁单50增产7.5%; 2003年13处试点11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563.8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4.8%;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1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10.7%。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60厘米,穗位平均96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5.9%、倒折率1.5%。全株叶片数21片,花丝红色,花药紫红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8.6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5.3行,穗粒数528粒,红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3.4%,千粒重349.7克,容重727.5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6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1级,青枯病6.7%,粗缩病54.4%,黑粉病3.3%,锈病1级。2002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2.98%,粗脂肪含量3.77%,赖氨酸含量0.33%,粗淀粉含量70.0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0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或1:5,夏播制种母本播种5天后播种父本,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7.淄玉2号(鲁农审字[2005]017号)
    原代号淄博2号,系淄博鲁中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3178/黄801,母本3178是从5003/齐319测交种中连续套袋自交选育,父本黄801为LX9801改良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2-2003年全省杂交玉米区域试验,两年23处试点18点增产5点减产,平均亩产565.2公斤,比同组对照掖单4号增产6.0%;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6公斤,比同组对照农大108增产9.4%。
    该杂交种株型紧凑,幼苗叶鞘浅绿色,生育期平均97天,株高平均256厘米,穗位平均95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0.1%、倒折率4.9%。全株叶片数18-19片,花丝绿色,花药黄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7.3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4.9行,穗粒数515粒,白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7.8%,千粒重298.9克,容重722.5克/升。2002-2003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23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1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青枯病55.1%,粗缩病4.6%,黑粉病1.7%,锈病5级。2002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9.85%,粗脂肪含量4.31%,赖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0.8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4000-45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先播父本,3天后再播母本,母本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8. 皖玉7号(鲁农审字[2005]018号)
    系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A26/沈137,母本A26选自308/112二环系。该杂交种200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参加山东省杂交玉米引种试验,8处试点均增产,平均亩产646.1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1%。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2天,株高平均277厘米,穗位平均109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3.6%、无倒折。全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花药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0.4厘米,穗行数平均16.3行,穗粒数609粒,红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出籽率86.2%,千粒重363.1克,容重755.9克/升。2004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一年8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青枯病1.0%,粗缩病1.0%。2004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分析,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3.20%,赖氨酸含量0.37%,粗淀粉含量70.1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2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比父本早播3天,母本每亩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中上肥水地块上推广利用。
    19.东单60号(鲁农审字[2005]019号)
    系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A801/丹598,母本A801为丹9042/(丹9046/墨黄9)选系,父本丹598为外引系。该杂交种200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参加山东省杂交玉米引种试验,8处试点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604.1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4.8%。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8天,株高平均285厘米,穗位平均116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0.1%、无倒折。全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红色,花药黄色。果穗纺锤形,穗长18.1厘米,穗行数平均18.1行,穗粒数682.4粒,红轴,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6.5%,千粒重286.9克,容重674.0克/升。2004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一年8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3级,小斑病3级,青枯病2.0%,粗缩病1.0%。2004年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抗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分析,粗蛋白含量10.50%,粗脂肪含量3.70%,赖氨酸含量0.35%,粗淀粉含量69.4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3000株/亩,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5,第一期父本(2/3)与母本同期播种,在第一期父本萌动(约3-4天)播第二期父本,母本每亩留苗3750株左右,父本750株左右。 在鲁南、鲁西南、鲁中、鲁北、鲁西北地区作为麦田套种品种推广利用。
    20.西星黄糯6号(鲁农审字[2005]020号)
    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选育的糯玉米一代杂交种。组合为HN8972-2-2/HN196-3, 母本HN8972-2-2是用BN12-2(亲缘为东北糯玉米×4021后代的白粒糯质自交系)作母本,用常规黄粒自交系8972-12-1(亲缘为3189×陕8972(K11)二环系)作父本组成基本材料选育的黄粒糯质型自交系;父本HN196-3是用196作母本,用早黄糯优良单株作父本组成基本材料选育的黄改类型糯质自交系。该杂交种参加了2001-2002年全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两年11处试点6点增产5点减产,籽粒平均亩产551.6公斤,比对照鲁糯6号增产1.1%;2004年生产试验,4处试点3点增产1点减产,籽粒平均亩产563.4公斤,比对照鲁糯6号增产3.6%。
    该杂交种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生育期平均99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平均101厘米,试点调查:平均倒伏率0.1%、无倒折。全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花药淡紫色。果穗中间形,穗长17.4厘米,穗粗4.6厘米,秃顶1.1厘米,穗行数平均15.8行,穗粒数563粒,红轴,黄粒、硬粒型,出籽率83.5%,千粒重302.8克。2001-2002年试点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两年11处试点)最大值为:大斑病1级,小斑病3级,弯孢菌叶斑病3级,青枯病1.5%,粗缩病3.1%,黑粉病2.1%,锈病0级。2002委托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抗病性指定鉴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9%,粗脂肪含量5.07%,赖氨酸含量0.33%,粗淀粉含量70.62%,直链淀粉/总淀粉为0。
    栽培技术要点:为保证产品的糯性和商品性,应与其他类型玉米品种隔离种植;适宜密度 3500-5000株/亩,生产力水平越高,种植密度相应增大;其它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春播制种时在母本播种7天后再播第二期父本,夏播制种时在母本播种3-4天后再播第二期父本,母本每亩留苗5000株左右,父本1200株左右。 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支链淀粉专用黄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