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福建 » 正文

2008年福建审定薯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8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75
 

甘薯

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1

品种名称:福薯10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福薯7-6/台农71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成叶心形,顶叶浅绿色,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单株结薯2-3个,薯块纺锤形,薯皮、薯肉均为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色,有香味、无苦味略甜、有滑腻感。国家区试两年平均食味鉴定综合评分4.04分,比对照福薯7-6略高。茎尖可食部分经检测,维C含量31.49毫克/100克。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感蔓割病。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国家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试,平均茎尖亩产1362.9公斤,比对照福薯7-6增产2.7%,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1893.0公斤,比对照增产1.2%;2006年续试,平均茎尖亩产2055.4公斤,比对照增产8.3%,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3645.3公斤,比对照减产0.6%。两年平均茎尖亩产1709.2公斤,比对照增产6.0%,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2769.2公斤,与对照相当。2007年福建省生产试验,5个点平均茎尖亩产2078.6公斤,比对照福薯7-6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当气温稳定在15℃时进行种植,茎叶菜用平畦种植畦宽(包沟)1.2m左右,畦高15-20厘米,种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左右,亩植1.6-2.2万株。垄畦留种用种植亩株0.4万株。扦插3天内每天浇水1次,保证水分充足。返苗后10天左右追肥一次,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浇施;25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采摘,采摘标准茎尖15厘米以内鲜嫩可食茎叶,采摘后即进行修剪保证分枝,并浇水至土壤湿润。此后10天左右可采收一次,每采摘两次后追肥一次,亩浇施尿素5公斤。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叶片害虫的危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薯10号属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作菜用平畦栽培,茎叶再生力较强,茎尖丰产性较好;食味品质与对照福薯7-6相当;中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感蔓割病。适宜全省非蔓割病地块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蔓割病,适当密植,提高产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2

品种名称:泉薯830

选育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薯34/泉薯95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成叶心形带齿,顶叶、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单株结薯数4-5个,薯块纺锤形,薯皮黄色,薯肉桔黄色。茎叶茸毛少,烫后颜色绿色,有香味、无苦涩味、微甜、有滑腻感。国家区试两年平均食味鉴定综合评分3.61分,比对照台农71低。茎尖可食部分经检测,维C含量30.52毫克/100克。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根腐病、高感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国家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试,平均茎尖亩产846.9公斤,比对照台农71增产17.4%,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885.6公斤,比对照增产41.6%;2004年续试,平均茎尖亩产2436.1公斤,比对照台农71增产23.5%,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2767.9公斤,比对照增产82.7%;两年平均茎尖亩产1641.5公斤,比对照台农71增产21.9%,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1826.8公斤,比对照台农71增产70.6%。2007年福建省生产试验,5个点平均茎尖亩产2256.4公斤,比对照福薯7-6增产13.7%。

栽培技术要点:萌芽性好,育苗应及时移栽。选用无病虫害的壮苗,插植后及时浇水。一般每亩插植1-1.5万株。返苗后及时打顶,促进早分枝;采摘后及时修剪,去除基部黄叶和生长不良枝条,及时补肥,促进茎叶再生。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使土壤湿度保持湿润。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时,应适当遮阴。温度低于15℃,可用大棚生产。注意防治病毒病发生危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泉薯830属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作菜用平畦栽培,茎叶再生力较强,茎尖丰产性好;食味品质比对照福薯7-6差;抗根腐病、高感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适宜全省非薯瘟病和茎线虫病地块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薯瘟病和茎线虫病,适当密植,提高产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3

品种名称:广薯菜2号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湛江菜叶/广州菜叶

特征特性:株型中蔓半直立,成叶心形带齿,顶叶、成叶、叶脉、叶柄和茎均为绿色。单株结薯数3-5个,薯形长纺锤形,薯皮、薯肉白色。茎尖无茸毛,烫后颜色绿色,略有香味和苦涩味、微甜、有滑腻感。国家区试两年平均食味鉴定综合评分4.27分,比对照福薯7-6高0.35分。茎尖可食部分经检测,维C含量28.5毫克/100克。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根腐病、抗黑斑病、抗蔓割病。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全国叶菜用甘薯区试,平均茎尖亩产1301.9公斤,比对照福薯7-6减产2.0%,其中福建点亩产1697.1公斤,比对照减产9.3%;2006年续试,平均茎尖亩产1845.1公斤,比对照福薯7-6减产2.8%,未达显著水平,其中福建点亩产3182.9公斤,比对照减产13.2%;两年平均茎尖亩产1573.0公斤,比对照减产2.5%,其中福建点茎尖亩产2440.0公斤,比对照减产11.9%。2007年福建省生产试验,5个点平均茎尖亩产2105.4公斤,比对照福薯7-6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选用无虫口的薯块作种薯育苗,假植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我省南部4月底后、北部5月中旬后可扦插。作菜用种植一般亩扦插1.5万--1.8万株,作薯菜两用种植扦插0.7万-1.0万株。整地起平畦时,亩施土杂肥1000公斤,磷肥20公斤,插后15-20天,亩施穴施尿素5-10公斤,连续采收2次后可每亩穴施尿素25-30公斤、花生麸25公斤、磷肥25-30公斤及钾肥25公斤。缓苗后一周内即摘心促进腋芽形成侧枝。每次采摘在枝条茎部留2个左右的节间,以保证再生新芽。在光照过强时,适当遮阴,防止纤维提前形成和增加,促进产量和食用品质的提高。注意斜纹夜蛾、玉米蛾、繁叶蛾等食叶性害虫危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广薯菜2号属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作菜用平畦栽培,茎叶再生力较强,茎尖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食味品质比对照福薯7-6优;中抗根腐病、抗黑斑病、抗蔓割病。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当密植,提高产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4.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4

品种名称:金山679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金山57/广薯87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5-9条,成叶心齿形,顶叶、成叶、叶脉、叶柄、蔓均为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纺缍形,薯皮浅黄色,薯肉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2.50%,比对照低4.20个百分点,出粉率11.90%,比对照低3.11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0.55分,比对照高0.55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结果为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Ⅰ型、感Ⅱ、Ⅲ型;2006年结果为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块较耐贮藏。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591.6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5.5%,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591.3公斤,比对照减产1.1%,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3088.7公斤,比对照增产13.5%,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09.4公斤,比对照减产0.8%,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840.2公斤,比对照增产14.38%,薯干亩产650.4公斤,比对照减产0.9%。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647.4 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早薯于5月份、晚薯于7月底前种植。株行距16.5厘米×90厘米,亩植3500-4000株左右。扦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 ;扦插后15-30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干旱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20-150天。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金山679属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稳产性好;晒干率、出粉率均比对照金山57低,鲜薯食用品质比对照金山57略优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适宜全省非薯瘟病病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排水防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5.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5

品种名称:金山763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以金山630为母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6-10条,成叶心脏形,顶叶、成叶、叶柄、蔓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5个,薯块纺缍形,薯皮深红色,薯肉淡红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19.70%,比对照金山57低7.00个百分点,出粉率10.60%,比对照低4.41个百分点,食味评分77.40分,比对照低2.60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结果为中感蔓割病,抗薯瘟病Ⅰ型、中抗Ⅱ型、中感Ⅲ型;2006年结果为中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中感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薯块耐贮藏性一般。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3226.9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43.8%,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66.788公斤,比对照增产11.5%,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3916.8公斤,比对照增产43.9%,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56.4公斤,比对照增产7.1%,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3571.9公斤,比对照增产43.848%,薯干亩产716.1公斤,比对照增产9.101%。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3363.73 7 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32.626%。

栽培技术要点:早薯于5月份、晚薯于7月底前种植。株行距16.5厘米×90厘米,亩植3500-4000株左右。扦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 ;扦插后15-30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干旱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20-150天。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金山763属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稳产性好;晒干率、出粉率比对照低,鲜薯食用品质比对照中感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适宜全省甘薯非蔓割病重病区种植栽培上后期注意防止早衰。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6.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6

品种名称:泉薯76

选育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金山57/台农66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8-10条,成叶浅复缺刻,顶叶、成叶、叶柄、蔓均为绿色,叶脉绿带紫,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5个,薯块纺缍形,薯皮黄色,薯肉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8.0%,比对照金山57高1.3个百分点,出粉率16.9%,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2.3分,比对照高2.3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结果为抗蔓割病,抗薯瘟病Ⅰ型、中抗Ⅱ型、中感Ⅲ型;2006年结果为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薯块较耐贮藏。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249.5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0.3%,未达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46.5 公斤,比对照增产8.1%,达极显著水平;平均淀粉亩产372.9 公斤,比对照增产6.5%。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661.1 公斤,比对照减产2.3%,未达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749.0 公斤,比对照增产4.8%,达显著水平;平均淀粉亩产457.7 公斤,比对照增产16.6%。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455.35 4 公斤,比对照减产1.1%,薯干亩产697.8 公斤,比对照增产6.3%,淀粉亩产415.3 公斤,比对照增产11.889%。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245.48 5 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6.987.0%。

栽培技术要点:早薯于5月份、晚薯于大暑前插植。株行距16.5厘米×90厘米,亩植4500株左右。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插后15-20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干旱时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白粉虱等害虫危害。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50-160天。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泉薯76属淀粉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与对照金山57相当,加工淀粉丰产性好,稳产性好晒干率、出粉率均比对照金山57高,鲜薯食用品质比对照金山57略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合理密植,适当延迟收获,保证全生育期150天左右。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7.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7

品种名称:福薯9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

品种来源:以夏引1号为母本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长蔓葡伏型,单株分枝10-12条,成叶深复缺刻,顶叶、成叶、叶柄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蔓绿带紫,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4个,薯块纺缍形,薯皮深红色,薯肉浅紫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32.10%,比对照金山57高5.40个百分点,出粉率19.90%,比对照高4.89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8.50分,比对照高8.50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Ⅰ型、感Ⅱ、Ⅲ型;2006年结果为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薯块耐贮藏。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1401.1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37.6%,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447.9公斤,比对照减产25.1%,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1775.4公斤,比对照减产34.8%,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567.4公斤,比对照减产20.6%,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1588.2公斤,比对照减产36.4%,薯干亩产507.657公斤,比对照减产22.7%。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1596.455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29.778%。

栽培技术要点:早薯于5月中旬-6月下旬前种植,晚薯按各地习惯最迟在8月中旬前种植。早薯种植亩植3000-3200株,晚薯种植亩植3300-3500株。扦插返苗后7-10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 ;早薯扦插后25-30天畦两边施夹边肥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亩施尿素7-9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晚薯于扦插后20-25天施用夹边肥方法及用量与早薯相似。不耐水肥,水肥调控不当地上部容易出现陡长。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属中偏迟熟,全生长期早薯宜掌握在155-165天,晚薯在140-150天。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薯9号属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比对照金山57,稳产性较好;晒干率、出粉率高鲜薯薯肉浅紫色食用品质优;中抗蔓割病、感薯瘟病适宜全省非薯瘟病病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排水防渍,防止茎叶徒长。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8.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8

品种名称:福薯8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福薯1号/福薯4号

特征特性: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8-10条,成叶浅复缺刻,顶叶、成叶、叶柄、蔓均为绿色,叶脉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3个左右,薯块下纺缍形,薯皮粉红色,薯肉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8.10%,比对照金山57高1.40个百分点,出粉率17.45%,比对照高2.44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5.40分,比对照高5.40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结果为抗蔓割病,抗薯瘟病Ⅰ型、中抗Ⅱ型、中感Ⅲ型;2006年结果为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薯块耐贮藏性一般。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180.9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2.8%,未达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15.2公斤,比对照增产2.9%,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396.3公斤,比对照减产12.0%,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75.8公斤,比对照减产5.5%,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288.6公斤,比对照减产7.83%,薯干亩产645.556公斤,比对照减产1.70%。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187.838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3.283%。

栽培技术要点:早薯于5月中旬-6月下旬前种植,晚薯按各地习惯最迟在8月下旬前种植。早薯种植亩植3500-4000株,晚薯种植亩植4000-4500株。扦插返苗后7-10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 ;早薯扦插后25-30天畦两边施夹边肥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晚薯于扦插后20-25天施用夹边肥方法及用量与早薯相似。干旱应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虫、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害虫的危害。福薯8号属中熟,不宜过早收获,全生长期早薯宜掌握在150-160天,晚薯在135-150天。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薯8号属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比对照金山57略差,稳产性一般晒干率比对照金山57略出粉率较高,鲜薯食用品质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当密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9.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09

品种名称:龙薯14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薯60-2/广薯88-70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5-8条,成叶心形,顶叶、成叶、叶脉、叶柄、蔓均为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4-6个,薯块下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30.95%,比对照高4.25个百分点,出粉率18.25%,比对照高3.14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3.20分,比对照高3.20分。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2005年为中抗蔓割病,抗薯瘟病Ⅰ、Ⅱ型、中抗Ⅲ型;2006年为抗蔓割病,抗薯瘟病。中抗蔓割病、抗薯瘟病。薯块较耐贮藏。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1941.2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13.5%,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581.4公斤,比对照减产2.8%,未达显著水平;平均淀粉亩产372.7公斤,比对照增产6.5%。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235.8公斤,比对照减产17.9%,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89.8公斤,比对照减产3.5%,未达显著水平;平均淀粉亩产387.7公斤,比对照减产1.2%。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088.455公斤,比对照减产15.89%,薯干亩产635.657公斤,比对照减产3.2%,淀粉亩产380.2 公斤,比对照增产2.4%。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029.788 公斤,比对照金山57减产14.4%。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田块,早薯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扦插,秋薯在立秋前扦插,株行距18.5厘米×100厘米,每亩扦插3600株左右为宜。扦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扦插后20-25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50公斤。干旱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作好防涝工作,以防烂薯。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中后期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为害。适时收获,全生育期掌握在140天左右为宜。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龙薯14号属淀粉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比对照金山57差,加工淀粉丰产性比对照略好晒干率高、出粉率鲜薯食用品质中抗蔓割病、抗薯瘟病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生长后期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早衰。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10.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10

品种名称:龙薯13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薯88-70/龙薯9号

特征特性: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4-6条,成叶心齿形,顶叶、成叶、叶柄、蔓均为绿色,叶脉淡紫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2-3个,薯块下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淡红色。省区试两年平均,晒干率23.20%,比对照金山57低3.50个百分点,出粉率11.90%,比对照低3.11个百分点,食味评分80.30分,与对照相当。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薯块较耐贮藏。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省甘薯区试,平均鲜薯亩产2520.5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2.3%,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598.5公斤,比对照增产0.1%,未达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3114.6公斤,比对照增产14.4%,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亩产698.1公斤,比对照减产2.3%,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2817.556公斤,比对照增产13.475%,薯干亩产648.3公斤,比对照减产1.2%。2007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675.081公斤,比对照金山57增产12.515%。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早薯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扦插,秋薯在立秋前扦插,株行距19厘米×100厘米,每亩扦插3500株为宜。扦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扦插后20-25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干旱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应作好防涝工作,以防烂薯。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中后期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为害。适时收获,全生育期掌握在135天左右为宜。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龙薯13号属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鲜薯丰产性,稳产性较好晒干率、出粉率均比对照金山57低,鲜薯食用品质与对照金山57相当;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适宜全省非薯瘟病病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及时收获,全生育期控制在130天以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马铃薯

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11

品种名称:闽薯1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费乌瑞它/大西洋

特征特性: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86.87天,比对照紫花 851迟熟5.4天。叶片绿色,茎绿色,有落蕾,薯型长圆形,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芽眼浅。两年省区试平均,株高38.93厘米,单株块茎数6.0个,单株薯重0.571公斤,大中薯率86.10%,干物质含量17.83%,无裂薯、空心、二次生长,食用品质较好。省区试田间调查,晚疫病发病率18.03%,比对照紫花851低8.21个百分点;卷叶病毒病发病率0.18%,与对照紫花851相当。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省区试,平均鲜薯亩产为1689.54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8.01%,达极显著水平;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鲜薯亩产为1875.71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5.4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为1782.63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6.66%。2007年全省生产试验,3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527.03公斤,比对照紫花 851增产28.12%。

栽培技术要点:冬种马铃薯播种期在11月初-1月份上旬,春种以当地终霜日向前推30-40天为适播期,一般在1月下旬-2月上旬。冬种栽植密度以每亩5000-5500株,春秋栽培密度为每亩4500-5000株。种薯催芽10天左右,芽长2-3厘米时即可播种。做到施足基肥,每亩100kg有机肥作基肥。及时追肥,于出亩后25-30天,亩施用尿素50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以1:0.57:1.59为宜。在现蕾初期叶片喷施0.2%磷酸二氢钾,在旺长期喷施1000倍多效唑。块茎形成期要多次培土防止露青。及时防治晚疫病等病虫害。在大多数叶片变黄时及时抢晴收获,避光贮藏。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闽薯1号属中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出苗至成熟期87天左右,比对照紫花851早熟5天;丰产性较好;大中薯率较高,芽眼浅,商品性较好,食用品质较优。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当密植,适时早播,提高产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品种审定编号:闽审薯2008012

品种名称:中薯3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京丰1号/BF77A

特征特性: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93.73天,比对照紫花851迟熟1.46天。叶片绿色,茎紫色网纹,无开花,有落蕾,薯型为扁圆形,薯皮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芽眼浅。两年省区试平均,株高40.11厘米,单株块茎数7.4个,单株薯重0.647公斤,结薯性好,商品薯率83.66%,块茎干物质含量18.36%,食用品质较好。省区试田间调查,晚疫病发病率23.8%,比对照紫花851低2.4个百分点;卷叶病毒病发病率13.17%,与对照紫花851相当。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省区试,平均鲜薯亩产为1811.28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15.79%,达极显著水平;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鲜薯亩产为2128.30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19.6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鲜薯亩产为1969.79公斤,比对照紫花851增产17.86%。2007年全省生产试验,3个点平均鲜薯亩产2560.05公斤,比对照紫花 851增产43.24%。

栽培技术要点:冬种在11月上、中旬尽量抢晴早播。采取双行种植,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春种亩种植4000-4500株。种前进行催芽、切种、拌种。肥管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亩施纯氮20公斤,氮、磷、钾比例1:0.5:2,全部磷肥、30%的氮肥和30%钾肥作基肥,在出苗期,50%氮肥、30%钾肥,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浇施,剩余肥料在现蕾期全部放入。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70%土壤含水量)为宜。注意中耕培土,预防低温霜冻。及时防治晚疫病等病虫害。大多数植株叶片翻黄时,及时抢晴收获。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中薯3号属中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出苗至成熟期94天左右,比对照紫花851早熟2天;丰产性好;大中薯率较高,芽眼浅,商品性较好,食用品质较优。适宜全省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当密植,适时早播,提高产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