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山东 » 正文

2009年山东审定蔬菜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27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036
 

大白菜(7个)

1.青研春白一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2号 

育种者: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A29/A-21-7-13-s-1。A29为雄性不育系, A-21-7-13-s-1自交不亲和系为日本春白菜品种自交分离选育。保持系B29为地方品种黑龙江二牛心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春白菜品种。生长期64天,比对照鲁春白1号早熟2天。株高约36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外叶上冲,叶色深绿,白绿帮,叶面有光泽;球叶合抱,球顶略舒心,叶球呈炮弹形,单球重1.9公斤。球高28厘米,球径20厘米。净菜率63.7%,软叶率38.8%,不结球株率1.3%,抽薹率0%,短缩茎4.0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验:粗纤维含量0.4%,蛋白质0.82%,干物质4.1%,维生素C 16.4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79%。品尝风味品质与对照相当。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61.1%、病情指数21.1,病毒病病株率3.6%、病情指数1.2,软腐病病株率4.6%。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检验:中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37.1;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3.7。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春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5247.0公斤,比对照鲁春白1号增产13.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4982.3公斤,比对照鲁春白1号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3月底或4月上旬(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露地直播,平畦覆膜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种植3000-3300株。重施基肥,造足底墒,包心期追肥,中后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注意防治害虫。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春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2.西白夏绿5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3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XB3-413332/津M27-1。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 XB3-413332 为夏白3号自交选育,津M27-1为天津小麻叶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夏白菜品种。生长期约54天,比对照鲁白13号晚熟5天。株高约43厘米,开展度约53厘米。外叶上冲,叶色深绿,白绿帮,叶面皱缩、无刺毛;叶球直筒形,舒心,单球重1.0公斤左右。球高33厘米,球径13厘米。净菜率58.9%,软叶率48.1%,不结球株率2.9%,无抽薹,短缩茎3.1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8%,蛋白质1.82%,干物质6.4%,维生素C 37.2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58%。品尝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白13号相当。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65.2%、病情指数25.9,病毒病病株率4.3%、病情指数2.9,软腐病病株率7.0%。耐热性较好。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检验: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2.9;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0.8。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2568.2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29.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2860.4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1.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6月中、下旬施足基肥起垅播种,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每亩种植3800株左右。肥水管理以促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雨天及时排涝。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3.胶蔬夏五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4号 

育种者:胶州市东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夏优98-3-7-8-2/中青石99-2-5-9-8。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夏优98-3-7-8-2为夏优自交选育,中青石99-2-5-9-8为中青石特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夏白菜品种。生长期约55天,比对照鲁白13号晚熟6天。株高约33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外叶较上冲,叶色淡绿,白帮,叶面有光泽、无刺毛;球叶叠抱,叶球短筒形,单球重1.0公斤左右。球高23厘米,球径16厘米。净菜率56.6%,软叶率54.0%,不结球株率3.4%,无抽薹,短缩茎6.4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0%,蛋白质1.04%,干物质5.3%,维生素C 23.7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46%。品尝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白13号相当。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48.9%、病情指数22.4,病毒病病株率9.6%、病情指数5.5,软腐病病株率14.5%。耐热性中等偏好。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检验: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0.0;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3.0。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2158.8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8.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2320.5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减产0.3%。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6月中、下旬直播或育苗。宜垄上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苗期注意排涝,防治地下害虫,保全苗。莲座期开始包心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包心。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夏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4.潍白七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5号 

育种者: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BZ-02-17 / BZ-02-10。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 BZ-02-17是福山包头变异单株自交选育, BZ-02-10是春夏王变异单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秋白菜中早熟品种。生长期约66天,比对照秋珍白6号早熟1天。株高38厘米,开展度50厘米。外叶半披张,深绿色,多皱褶,刺毛少,叶柄白而薄。叶球炮弹形,球叶合抱,稍舒心,球高32厘米,横径21厘米,单球重2.4公斤左右。净菜率64.5%,软叶率44.1%,不结球率2.6%。品尝风味品质较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56.3%、病情指数17.9,病毒病病株率5.4%、病情指数3.5,软腐病病株率10.6%,夹皮烂病株率0.2%。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C 15.8mg/100g鲜重,蛋白质1.20%,干物质4.34%,可溶性总糖1.55%。2007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42.2;抗霜霉病,病情指数21.9。

产量表现:在2006-2007年全省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4764.2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20.2%;在2007-2008年全省秋白菜早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4495.0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34.7%。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种,高垄直播,行距60厘米,株距45-50厘米,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中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5. 新早5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6号 

育种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255/9688。双亲皆为自交不亲和系,255是胶白五号/贵龙五号组合自交选育,9688是南方种植品种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秋白菜早熟品种。生长期59天,比对照秋珍白6号早熟9天。株高30-35厘米,开展度55-60厘米,外叶半直立,深绿色,少刺毛,叶柄较薄,绿白色。叶球卵圆形,球叶叠抱,球高24厘米,横径17厘米,单球重1.4公斤。净菜率63.4%,软叶率46.4%。品尝风味品质优于对照。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74.4%、病情指数27.2,病毒病病株率22.3%、病情指数15.3,软腐病病株率12.2%,夹皮烂病株率0%。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C 23.4mg/100g鲜重,蛋白质1.12%,干物质4.42%,可溶性总糖1.72%。2008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9.6;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2.2。

产量表现:在2006年全国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山东试点)中,平均亩产净菜4499.1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8.2%;在2007年全省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2612.8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减产7.2%。在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4061.6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0.8%。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起垄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7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6. 德高1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7号 

育种者:德州市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QG32578/夏93。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QG32578为秋冠自交选育,夏93为日本夏阳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秋白菜早熟品种。生长期64天,比对照秋珍白6号早熟4天。株高34厘米,开展度59厘米,外叶较披张,绿色,少刺毛,叶柄白色。叶球略呈倒锥形,球叶叠抱,球高30厘米,横径18厘米,单球重1.4公斤。净菜率60.0%,软叶率54.1%。品尝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57.3%、病情指数20.9,病毒病病株率26.5%、病情指数18.3,软腐病病株率16.7%,夹皮烂病株率6.8%。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C 17.6mg/100g鲜重,蛋白质1.42%,干物质4.38%,可溶性总糖1.78%。2008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5.9;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9.6。

产量表现:在2006年全国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山东试点)中,平均亩产净菜4401.4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5.9%;在2007年全省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3103.6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0.2%。在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4291.0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7.0%。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起垄播种,适宜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约为每亩27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7天正橘红5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8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669/663。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669为北京橘红心经自交、分离、抗病性转育选育,663 为日本黄心优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秋季微型大白菜品种。生长期约66天,比对照琴萌1号晚熟5天。株高约28厘米,开展度35厘米。外叶较直立,叶色绿色,叶柄平薄,白绿,叶面核桃纹重,无光泽;球叶合抱,叶球圆筒形,球顶稍尖,球内叶橘红色,单球重0.6公斤左右。球高约20厘米,球径10厘米。净菜率58.8%,软叶率43.2%,不结球株率6.1%,无抽薹,短缩茎高约3.5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6%,蛋白质1.41%,干物质5.7%,维生素C 29.6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72%。品尝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对照。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51.7%、病情指数13.6,病毒病病株率0.4%、病情指数0.1,软腐病病株率4.9%。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检验:中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36.3;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0.0。

产量表现:在2007-2008年全省微型大白菜品种(秋季)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3891.7公斤,比对照品种琴萌1号减产22.8%;2008年(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4362.7公斤,比对照品种琴萌1号减产20.9%。

栽培技术要点:秋季适宜8月中、下旬播种。平畦或小高畦栽培,行距25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种植10000株左右。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防治蚜虫、小菜蛾等虫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微型大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茄子(4个)

1. 紫阳长茄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9号 

育种者: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6B029/H91-26-8。6B029为黑龙江齐茄一号/重庆三月茄自交选育,H91-26-8是韩国杂交种黑珊瑚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长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枝条较细,幼苗生长速度快,叶色浓绿。极早熟,一般从出苗到门茄开花大约95天。门茄一般在第8节坐果,比对照“94-1”提早7-8天。坐果能力强,一叶一花序,一花序能同时坐2-3果。果实为亮黑色,有光泽,紫萼,果实长28-35厘米,直径为5-6厘米,单果重250-350克,果实肉质细润,种子少,品质佳,硬度好,耐贮运。该品种耐湿、耐弱光,适宜保护地栽培。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茄子花叶病毒病病株率为0;叶霉病病株率31.8%,病情指数20.4。

产量表现:在1997-1999年山东省冬暖棚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434.3公斤,比对照94-1增产20.6%; 1999-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68.1公斤,比对照94-1增产16.5%;2008-2009年种植观察试验亩产6627.5公斤,比对照“94-1”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小拱棚栽培1月下旬育苗,3月底4月初定植;日光温室越冬栽培,8月中下旬定植,密度为每亩2000株,定植后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迅速生长,采取双干整枝,前期以主干结果;越冬栽培到深冬季节(12月中旬)摘心,以萌发的侧枝结果为主,春季对侧枝不断进行摘心换头,及时疏花疏果,提高商品率。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保护地茄子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2. 鲁蔬长茄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0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济南长茄/B-37。

特征特性:长茄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茎、叶紫色。中早熟。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茎第8节。果实为紫黑色,紫萼,质地较硬,果实长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单果重约260克,肉质细嫩,品质佳。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绵疫病、黄萎病病株率为0,褐纹病病株率为20%,病情指数13.0。

产量表现:在2007年山东省露地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946.3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9.0%;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2.5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12.6%。

栽培技术要点: 1月下旬育苗, 4月下旬露地定植;覆盖地膜。行距80厘米,株距45厘米,密度每亩约为1900株。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绵疫病。后期加强肥水管理,防早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3. 西星长茄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1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98-35/04-39。98-35是福星长茄自交选育,04-39是布利塔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长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茎、叶绿紫相间,花紫色。中早熟,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茎第9-10节。果实粗棒形,单果重约380克,萼片绿紫相间 ,果色黑亮,商品性好,果肉浅绿,肉质细嫩,品质佳。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绵疫病、黄萎病病株率为0,褐纹病病株率为12%,病情指数7.0。

产量表现:在2007年山东省露地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969.1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28.0%;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5.5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30.9%。

栽培技术要点:露地栽培3月中旬育苗,终霜期定植,一般采用大小行,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60-70厘米,株距50-60厘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茄子中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4. 淄茄一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2号 

育种者: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郭庄长茄/大黑龙。

特征特性:长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00厘米以上,开展度70?80厘米。株形直立,茎杆绿色,上有短刺,叶椭园形,绿色。中晚熟。第一果着生于主茎第8?9片叶,萼片紫黑色,果实粗棒状,果长约30厘米,横径约8 厘米,单果重约360克。 果色紫黑偏红,果肉白色,肉质柔嫩,籽少,品质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黄萎病病株率为0;绵疫病病株率为10%,病情指数8.58;褐纹病病株率为22%,病情指数12.0。

产量表现:在2007年山东省露地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125.7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13.0%;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0.2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14.4%。

栽培技术要点:1月下旬育苗, 4月下旬露地定植;覆盖地膜。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密度约为每亩1500株。早春番茄灵沾花防止落花落果,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绵疫病。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茄子中晚熟品种推广利用。

西葫芦(2个)

1. 淄葫一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3号 

育种者: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QS1-3-12-8/ DL-17-4-5。QS1-3-12-8为纤手一号自交选育,DL-17-4-5为大龙翠玉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短蔓矮生型。生长势强,蔓绿色,蔓长40­-50厘米,株幅50-60厘米,叶掌状五裂,深绿色,叶面有稀疏白色斑点。第一雌花着生于4-5节,瓜码密,连续结瓜性强,可同时结瓜4-5个。定植后35天左右开始采收嫩瓜。瓜条顺直,圆柱形,长20-22厘米,横径6厘米,单果重390克左右。嫩瓜皮色淡绿,有光泽,肉质细腻,品质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65.0%、病情指数28.5,病毒病病株率31.0%、病情指数4.8,白粉病病株率60.0%,病情指数52.3。

产量表现:在2007全省西葫芦春露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416.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16.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2.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29.4%。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栽培适宜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露地定植。适宜密度为每亩1900株左右。雌花初开时注意人工授粉,保花保果。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西葫芦品种推广利用。

2. 西星西葫芦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4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20-85-2-1-2-1/21-3-1-2-1-1。20-85-2-1-2-1为美国碧玉自交选育,21-3-1-2-1-1为以色列喜马拉雅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短蔓矮生型。生长势强,蔓绿色,蔓长40-50厘米,株幅45-55厘米,叶掌状五裂,深绿色,叶面有稀疏白色斑点。第一雌花着生于5-6节,瓜码密,连续结瓜性强,可同时结瓜4-5个。定植后35天左右开始采收嫩瓜。瓜条顺直,圆柱形,长20-22厘米,横径5.5厘米,单果重400克左右。嫩瓜皮色淡绿,有光泽,肉质细腻,品质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44.0%、病情指数12.7,病毒病病株率22.5%、病情指数2.7,白粉病病株率39.0%、病情指数12.4。

产量表现:在2007全省西葫芦春露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975.9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43.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4.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33.8%。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栽培适宜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露地定植。适宜密度为每亩1900株左右。雌花初开时注意人工授粉,保花保果。注意预防早春蚜虫。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西葫芦品种推广利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