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
1、品种名称:郑9805
审定编号:豫审豆2006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豆19×ZP965102
特征特性: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04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紧凑,平均株高81.3cm;叶片椭圆形,叶色深色;有效分枝数3.6个,主茎节数16.5个;紫花,荚褐色;单株有效荚数70.1个,单株粒数129.3粒;籽粒偏小,较园,百粒重18.7g;种皮黄色,脐色深褐,有光泽;整齐度好,成熟落叶性好;抗倒性1.6级,症青株率0.66%。
抗性鉴定:2003、2004两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田间平均抗病性鉴定:抗花叶病(0.09级),抗紫斑病(紫斑率6.80%),抗褐斑病(褐斑率1.20%)。
品质分析: 2005年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粗蛋白41.93%,粗脂肪20.26%。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平均亩产151.6kg,比对照豫豆16增产6.2%,达极显著差异,居13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4年续试,11点汇总,平均亩产188.4kg,比对照豫豆22增产11.0%,达极显著差异,居14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177.4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1%,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均可种植,尤其适宜豫中、北部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适播期6月上中旬;亩播量5kg,行距0.4m,株距0.13m,密度1.2万株/亩左右。
2、田间管理: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比施肥;适时中耕,注意排灌治虫;遇弱苗或肥力不足,可在7月中旬分枝期亩追二胺10kg左右,氯化钾3kg左右,尿素2kg左右。
2、品种名称:驻豆5号
审定编号:豫审豆2006002
选育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驻97B×豫豆19
特征特性:属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紧凑,平均株高80.2cm;叶卵园形,浅绿色,绒毛灰色;有效分枝数3.0个,主茎节数16.2个;紫花,荚灰褐色;单株有效荚数49.3个,单株粒数107.7粒;籽粒椭园形,中等大小,百粒重21.1g;种皮黄色,脐色浅褐,有光泽;成熟落叶性好,不裂荚; 倒伏1.30级, 症青株率0.58%。
抗性鉴定:2003、2004两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间抗病性鉴定:抗花叶病(0.36级),抗紫斑病(紫斑率8.10%),抗褐斑病(褐斑率2.90%)。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蛋白质42.27%,粗脂肪20.23%。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平均亩产153.1kg,比对照豫豆16增产7.2%,达极显著差异,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4年续试,11点汇总,平均亩产189.1kg,比对照豫豆22增产11.4%,达极显著水平,居14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177.9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1.4%,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6月上中旬为适播期,最好在6月15日前足墒播种,亩播量5-6kg。
2、种植密度:宽窄行种植,平均行距0.4m,株距0.13-0.15 m;出苗后及时间定苗,留苗密度1.20万株/亩左右。
3、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亩施尿素4-5kg,磷酸一铵20-25kg,氯化钾8-10kg,肥力较高地块可适当少施尿素;开花结荚期遇旱及时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3、品种名称:郑120
审定编号:豫审豆2006003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交91107×郑92029
特征特性:属中熟偏晚品种,生育期108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紧凑,株高79.8cm;叶椭圆形,叶片绿色,叶柄绿色,绒毛灰色;分枝数4.6个,主茎节数16.8个,以主茎结荚为主;紫花,荚深褐色,结荚集中;单株有效荚数50.3个,单株粒数102.7粒;籽粒园型,中等大小,百粒重21.5g;种皮黄色,微光,脐色浅;成熟落叶性好,不裂荚;倒伏1.0级,症青株率0.83%。
抗性鉴定:2003、2004两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间抗病性鉴定:抗花叶病(0.50级),抗紫斑病(紫斑率5.10%),抗褐斑病(褐斑率1.60%)。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蛋白43.84%,粗脂肪19.81%。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平均亩产149.1kg,比对照豫豆22增产4.5%,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5位;2004年续试,11点汇总8增3减,平均亩产179.6kg,比对照豫豆16增产5.8%,达极显著差异,居14个参试品种第5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170.5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6.8%,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豫中、豫东南地区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适播期6月上中旬;亩播量5kg,行距0.4m,株距0.13m,密度1.2万株/亩左右。
2、田间管理:注意氮磷钾配合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遇涝排水,遇旱浇水,特别注重结荚、鼓粒期遇旱浇水,以增多结荚数,提高粒重。
4、品种名称:濮豆129
审定编号:豫审豆2006004
选育单位: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90007系选
特征特性: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05天。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75.5cm;叶圆形,叶色深绿,绒毛灰毛;有效分枝数3.5个,主茎节数16.7个;紫花,荚深褐色,结荚集中;单株有效荚数67.4个,单株粒数130.9粒;籽粒园形,百粒重18.1g;种皮黄色,脐色浅褐;成熟落叶性好,不裂荚;倒伏1.0级,症青株率1.18%。
抗性鉴定:2003、2004两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间抗病性鉴定:抗花叶病(0.36级),抗紫斑病(紫斑率8.9%),抗褐斑病(褐斑率1.10%)。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粗蛋白质43.31%/,粗脂肪19.48%。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2点汇总,平均亩产152.8kg,比对照豫豆16增产7.0%,达极显著差异,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4年续试,11点汇总,平均亩产190.5kg,比对照豫豆22增产12.3%,达极显著差异,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172.3kg,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7.9%,居7个参试品种第4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麦垄套种应在麦收前7-10天;夏直播宜在6月上中旬,最迟不能晚于6月25日。
2、密度:播种量每亩5kg左右,亩留苗1.2?1.5万株。
3、田间管理:出苗后要早间苗、早定苗、早中耕、促苗早发;分枝期结合中耕适量追肥,中上等肥力应以磷、钾肥为主,中等以下肥力追适量氮肥;花荚期注意灌、排水,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5、品种名称:丁村93?1药黑豆
审定编号:豫审豆2006005
选育单位:获嘉县丁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品种来源:丁双青一号×丁药黑豆二号
特征特性: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20天。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高75.3cm,幼茎白色;叶椭圆形,深绿色,绒毛棕色;单株分枝数3-4个,主茎节数14-15个,主茎及分枝结荚并重;白花,荚绿褐色,结荚集中;单株有效荚数36.4个,单株粒数62.5粒;特大粒,籽粒椭园形,百粒重33.7g;种皮黑色,子叶泛青;成熟落叶性好,不裂荚;倒伏0.82级,症青株0.84%。
抗性鉴定:2004、2005两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平均田间抗病性鉴定:抗花叶病(0.09级),未发现紫斑病和褐斑病。
品质分析:200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测定:粗蛋白质43.84%,粗脂肪18.11%。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1点汇总,平均亩产134.6kg,比对照豫豆22减产20.7%,居14个参试品种末位;2005年续试,11点汇总,平均亩产134.7kg,比对照豫豆22减产16.7%,居15个参试品种末位。
2005年河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144.1kg,比对照豫豆22号减产9.7%,居7个参试品种末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播量: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春播4月下旬;亩播量4-5kg,亩留苗6000-7000株;足墒下种,播深1寸左右,雨后播种最佳。
2、田间管理:亩施有机肥3-5方,增施磷钾肥、微肥,花期追施硝酸磷15-25kg;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结荚、鼓粒期遇旱浇水。
花生品种
1、品种名称:新花一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06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用钴60对郑州86036进行辐射
特征特性:属普通类型,生育期125天。疏枝直立,交替开花;主茎高43.8cm,侧枝长49.7m,总分枝7.5个,结果枝5.8个,单株饱果数7.3个;叶片椭圆形,淡绿色,中等偏小;荚果为普通大果型,果形较好,果嘴锐,网纹细深;三粒荚果多,百果重191.470g,饱果率58.7%,500克果数318个;籽仁椭圆型,种皮浅粉红色,百仁重73.1g,出仁率为68.6%。
抗病鉴定:2004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高感网斑病(4级)、感叶斑病(6级)、中感病毒病(病株率41%)。
品质分析: 200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粗蛋白质25.08%,粗脂肪52.66%,油酸36.4%,亚油酸37.8%。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种麦套组区域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05.37kg、籽仁141.3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4.9%和4.21%,荚果居7个参试品种第5位,籽仁居第4位,荚果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 8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61.57kg、籽仁176.85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10.54%和9.77%,荚果、籽仁均居9个参试品种第5位,荚果、籽仁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5年河南省花生品种麦套组生产试验,4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52.86kg、籽仁184.78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9.28%和8.7%,荚果、籽仁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麦套和麦后夏直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麦垄套种5月15-20日,每亩9000-10000穴,夏直播在6月10日左右,每亩10000-11000穴,每穴2粒。
2、田间管理:基肥以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初花期每亩可酌情追施尿素或硝酸磷肥150-225kg;忌在幼苗期漫灌;苗期看苗施肥,促苗早发;中期看苗管理,促控结合;后期养根护叶,促果保叶;注意防治病虫害。
2、品种名称:濮科花3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06002
选育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濮8507 ×鲁花9号
特征特性: 属普通类型,生育期116天。疏枝直立,连续开花;主茎高41.3cm,侧枝长45.3cm,总分枝8.0个,结果枝6.0个,单株结果数13.8个;幼茎绿色,茎绿色;叶片椭圆形,绿色,中等偏大;荚果普通型,果小,果嘴锐,网纹细、浅;百果重161.6克,饱果率66.3%,500克果数479.3个;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仁重63.8克,500克仁数960.3个,出仁率71.57%,结实性好,饱果率高。
抗病鉴定:2004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中抗叶斑病(1-2级),中抗网斑病(1-2级),中抗锈病(1-2级),未发生病毒病和青枯病。
品质分析: 2002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粗蛋白质26.12%、粗脂肪(干基)51.29%,油酸47.6%,亚油酸31.4%。
产量表现: 2002年河南省花生品种夏播组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74.8kg、籽仁202.0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8.1%和4.3%,荚果居10个参试品种第2位,籽仁居第3位,荚果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2003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169.6kg,籽仁119.4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1.9%和7.8%,荚果居10个参试品种第2位,籽仁居第1位,荚果、籽仁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4年河南省花生品种夏播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58.0kg、籽仁188.8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2.7%和11.2%,荚果、籽仁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5年续试,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61.4kg、籽仁191.8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7.7%和15.9%,荚果、籽仁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夏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6月10日以前播种,趁墒早播;密度12000穴/亩。
2、田间管理:以促为主,及时中耕除草,早施追苗肥,促苗早发;高产地块,8月中旬株高超过40cm,应及时喷施100?150ppm多效唑,控旺防倒;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
3、品种名称:豫花黑1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06003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花15号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特用类型,生育期128天左右。植株直立,连续开花,花为桔黄色;主茎高41-54m,侧枝长41-62cm,总分枝8-10个,单株结果12-20个;幼茎淡绿色,茎绿色;叶片长椭圆形,中等偏小,苗期心叶呈淡红色;普通荚果,果嘴钝,网纹细、深,果皮硬,百果重169.7克,500克果数451个,饱果率56.3%;籽仁椭圆型,种皮黑紫色、有光泽,百仁重63.8克,500克仁数1120个。
抗病鉴定:2004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高抗花生网斑病(1级),中抗叶斑病(3级),高抗病毒病(病株率4%)
品质分析: 200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粗蛋白质24.91%,粗脂肪52.39%,油酸36.2%,亚油酸35.8%。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种特用型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172.9kg,籽仁100.7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7.6%和 22.2%,荚果、籽仁均居7个参试品种第6位,比对照减产极显著;2004年续试,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04.1kg,籽仁118.08kg,荚果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3.5%,籽仁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20.2%,荚果、籽仁均居9个参试品种末位,荚果、籽仁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不显著。
2005年河南省花生品种夏播组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22.5kg,籽仁141.5kg,荚果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0.2%,籽仁比对照减产14.5%,荚果居6个参试品种第4位,籽仁居6个参试品种末位。
适宜区域:适宜河南省各地春播或麦垄套种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春播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麦垄套种在5月20日左右;每亩10000穴左右,每穴两粒,高肥水地每亩可种植9000穴左右,旱薄地每亩可增加到11000穴左右;足墒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不超过5cm,以保证一播全苗。
2、田间管理:麦垄套种花生,麦收后要及时中耕灭茬,早追肥(每亩尿素15kg),促苗早发;中期,高产田块要抓好化控措施,在盛花后期或植株长到35cm以上时喷施100ppm的多效唑,防旺长倒伏;后期应注意旱浇涝排,适时进行根外追肥,补充营养,促进果实发育充实。
4、品种名称:开农白2号
审定编号:豫审花2006004
选育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海花一号诱变后系选
特征特性:属特用类型,全生育期125天左右。直立疏枝,连续开花;主茎高32.9cm ,侧枝长38.6cm ,总分枝10.0个,结果枝6.0条,单株饱果数7.2个;叶片长椭圆形,淡绿色,较大;荚果普通形,果嘴微尖,网纹粗、浅,果皮硬,百果重177.9g,饱果率62.3%;籽仁圆锥形,种皮白色、有光泽,百仁重69.4g,500克仁数400个,出仁率62.1%。
抗病鉴定:2004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高抗花生网斑病(1级),高抗叶斑病(2级),高抗病毒病(病株率8%)。
品质分析:200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粗蛋白质23.25%,粗脂肪53.01%,油酸35.8%,亚油酸38.2%。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种特用型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166.7kg,籽仁98.3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10.9%和 24.1%,荚果、籽仁均居7个参试品种末位,比对照减产极显著;2004年续试,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17.5kg,籽仁132.6kg,荚果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2.8%,籽仁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10.4%,荚果居9个参试品种第4位,籽仁居第8位,荚果比对照增产不显著,籽仁比对照减产极显著。
2005年河南省花生品种夏播组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52.1kg,籽仁167.0kg,分别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3.6%和0.9%,荚果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籽仁居第3位
适宜区域:河南各地春播、麦套及夏直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
1、播种:春播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播种,密度8000-9000穴/亩;麦套种植一般在5月5日-1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9000-10000穴/亩;夏直播种植应于6月10日前播种,种植密度为10000-11000穴。
2、田间管理:在耕地前每亩撒入农家肥2方(土圈粪、人粪尿在施入前要充分腐熟)、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花生始花期和果针入土前,结合下雨或浇水,分别追施尿素10-15kg/亩;切忌在幼苗期漫灌;注意防治花生锈病、蚜虫、蛴螬等虫的危害。
5、品种名称:远杂9614
审定编号:豫审花2006005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远杂9102×豫花11号
特征特性: 属普通类型,生育期128天左右。植株直立,连续开花,花为桔黄色;主茎高43cm左右,侧枝长48cm左右,总分枝8-10条,单株结果10-17个;幼茎淡红色,茎绿色;叶片椭圆形,浓绿色,中等大小;荚果普通大果型,果嘴钝,网纹粗、深,缢缩浅;百果重207.1克,饱果率60.2%,500克果数320个;籽仁桃型,种皮粉红色、有光泽,百仁重87.4克,500克仁数703个,出仁率69.0%;荚果大,籽粒饱满,饱果率高。
抗病鉴定:2004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中抗花生网斑病(2级),中抗叶斑病(4级),高抗病毒病(病株率为9%)。
品质分析:200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检测:粗蛋白质26.34%,粗脂肪50.93%,油酸34.6%,亚油酸36.2%。
产量表现: 2003年河南省花生品种特用型组区域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185.0kg,籽仁124.9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1.1%和 3.5%,荚果、籽仁均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比对照减产不显著;2004年续试,5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16.4kg,籽仁147.1kg,荚果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2.30%,籽仁比对照豫花8号减产0.58%,荚果居9个参试品种第5位,籽仁居第4位,荚果、籽仁比对照增、减产不显著。
2004年河南省花生品种特用型组生产试验,5点汇总,亩产荚果243.2kg,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2.8%,籽仁168.1kg,比对照减产3.2%,荚果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籽仁居第2位; 2005年参加河南省麦套组生产试验,4点汇总,平均亩产荚果248.25kg,籽仁172.56kg,分别比对照豫花8号增产7.28%和1.52%,荚果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籽仁居第3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地春播或麦垄套种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春播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麦垄套种在5月20日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不超过5cm。每亩10000穴左右,每穴两粒,高肥水地每亩可种植9000穴左右,旱薄地每亩可增加到11000穴左右。
2、田间管理:麦垄套种花生,麦收后要及时中耕灭茬,早追肥(每亩尿素15kg),促苗早发;中期,高产田块要抓好化控措施,在盛花后期或植株长到35cm以上时喷施100ppm的多效唑,防旺长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