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1、秋月苦瓜
(1)品种来源:“秋月苦瓜”系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母本0120-10-3-2-5-9-12-1和父本0211-4-12-5-7-8是在多份苦瓜种质资源材料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母本0120-10-3-2-5-9-12-1是从泰国引进的材料经过8代自交纯化株选育出的优良强雌株系,父本0211-4-12-5-7-8是蓝山长白苦瓜经6代提纯株选出的优良大果型株系,通过杂交选育选择而成。
(2)特征特性:秋月属特早熟、高产新品种。植株生长势旺盛,蔓生,分枝性强,主侧蔓均可结果。叶掌状,绿色,花黄色,主蔓第1雌花节位6-8节,中部侧蔓2-3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主蔓连续出现5-6朵雌花。商品瓜长直棒形,纵径38厘米(平均数),横径平均数5.5厘米,瓜肉厚0.9-1.0厘米,单瓜重量400-600克。瓜皮草白色,瘤状物呈圆点突出,表面油亮光滑,肉质脆嫩,味苦,品质好,耐白粉病。
(3)产量表现:一般亩产量2500-3500公斤。2003年三点平均总产量3606.2公斤/亩,比对照四川大白苦瓜增产79.8%,比对照蓝山长白苦瓜增产17.5%。平均亩产值5007.4元,比对照分别增长31.4%和29.4%,熟期比四川大白苦瓜早熟11.3天,比蓝山长白苦瓜早熟12天。2004年三点平均总产量3637.4公斤/亩,比对照分别增产16.8%和15.4%。2004年生产试验三点平均产量3272.4公斤,比对照蓝山长白苦瓜增产18.6%,熟期早11.3天,商品性和耐旱性均强于对照。
(4)栽培要点:①按当地苦瓜播种期适时播种,营养杯育苗。②株行距:1.0米×0.33米,每667平方米栽植2000株左右;搭人字架或平架栽培。③重施底肥,勤施苗肥,注意防治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等。④及时采收嫩果,花后15-20天始收。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苦瓜主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2、翠玉苦瓜
(1)品种来源:“翠玉苦瓜”系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母本0123-1-7-4-3-8-1-8和父本0219-3-9-4-3-1是在多份苦瓜种质资源材料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母本0123-1-7-4-3-8-1-8是从泰国引进的材料经过8代自交纯化株选出的优良强雌株系,父本0219-3-9-4-3-1是四川大白苦瓜经6代提纯株选出的优良大果型株系,通过杂交选育选择而成。
(2)特征特性:翠玉苦瓜植株生长旺盛,蔓生,分枝性强,主侧蔓均可结果。叶掌状,深绿色,中早熟,播种至始收期59天,主蔓第1雌花节位12节左右,中部侧蔓2-3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主侧蔓每隔3-4节出现1雌花,或连续2节现雌花。商品瓜长棒形,纵径30~38厘米,横径10~11厘米,瓜肉厚1.0~1.2厘米,单瓜质量400-650克。瓜皮深墨绿色,大刺瘤突出,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抗白粉病、枯萎病。耐高温、干旱能力强。
(3)产量表现: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2003年3点试验前期分别比对照“翠妃”和“节成1号”增产18.5%和16.1%,亩产1336.4公斤,平均总产量2996.6公斤,比对照分别增产20.6%和15.7%,平均亩产值3743.7元,较对照分别增长30.4%和25.6%,熟性早3-5天。2004年三点试验前期产量1393公斤/亩,比对照分别增产22.2%和17.9%,平均总产量2974.3公斤/亩,比对照分别增产16.9%和15.3%。2004年生产试验三个点前期产量132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5.4%,平均亩产2812.6公斤,比对照“翠妃”苦瓜增产16.3%,平均亩产值3384.3元,比对照增长15.4%,熟性早3-5天,品质、商品性和耐寒性均强于对照。
(4)栽培要点:①按当地苦瓜播种期适时播种,营养杯育苗。②株行距:4.0 米×1.5米,亩植120-150株左右,平架栽培。③重施底肥,勤施苗肥。④及时采收。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苦瓜主产区种植。
3、甘杂五号
(1)品种来源:母本为黑叶55号(893-1-2-1-5-6) ,父本一叶罩顶4号 (894-6-2-3) ,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9年?1995年育成;杂交组合于1998年?2004年育成。
(2)特征特性:株高30-33厘米,开展度60×65厘米,外叶数11-13片,叶色深绿,蜡粉多,平头,球高16-17厘米,中心柱长6.5-7厘米,单球净重2.55公斤左右,净菜率73%左右;从定植到采收95-100天;田间抗病性明显优于对照,亩产4500公斤左右。外观整齐,净菜率高,粗纤维少,总糖含量较高,口感好,品质优。
(3)产量表现:亩产4500公斤左右,比对照增产5-10%。
(4)栽培要点:(1)播种育苗: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撒播, 2片真叶时,浅松土一次,4片真叶时浇提苗肥一次,20天苗龄假植或间苗,以10-12平方厘米一株为宜。(2)定植及田间管理: 苗龄35 -40天,6 -8片真叶时定植,起苗前,浇透水。定植密度为株行距50×6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000 -2500株。缓苗后,追清淡肥水一次。莲座期追施氮肥(N)1.2-1.5公斤/667平方米,同时用0.2%的硼砂溶液叶面喷洒1-2次。结球初期每667平方米施氮肥(N)7-8公斤,结球期用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1次。(3)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菌核病,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适宜种植地区:全省都能种植,以丘陵地区为佳。
4、甘杂六号
(1)品种来源: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2004年育成。母本为黄苗53号(897-5-4-1) ,于1989年?1995年育成;父本A(94A-3-2-6-1-1)于1994-1999年育成。
(2)特征特性:株高31-35 厘米,开展度64×68厘米,外叶数13-15片,叶色深绿,蜡粉多,平头稍园,球高18-19 厘米,中心柱长7.5-8厘米,单球净重2.43公斤,净菜率70%左右,从播种到采收共135-145天;田间抗病性明显优于对照,亩产4200公斤左右。外观整齐,净菜率较高,Vc含量高,粗纤维较少,总糖含量高,口感好,品质优。
(3)产量表现:亩产4200公斤,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4)栽培要点:(1)播种育苗: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撒播,2片真叶时,浅松土一次,4片真叶时浇提苗肥一次,20天苗龄可以假植或间苗,以10-12平方厘米一株为宜。(2)定植及田间管理: 苗龄35 -40天,6 -8片真叶时定植,株行距50×60厘米,每667平方厘米2000 -2500株。定植后加强水肥管理,缓苗期天气炎热干旱,应特别注意适当多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缓苗后,追淡肥水一次。莲座期每亩追施氮肥(N)1.2 -1.5公斤,同时用0.2%的硼砂溶液叶面喷1-2次。结球初期每亩重施氮肥(N)7-8公斤,结球期用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1次。(3)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菌核病,应优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适宜种植地区:全省都能种植,以丘陵地区为佳。
5、川腾一号辣椒
(1)品种来源:川腾一号辣椒是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以自交系28-6-2-8作母本,用自交系14-7-1-1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2)特征特性:川腾一号辣椒株型紧凑,株高平均46.2厘米,株幅平均53.3厘米×51.6厘米。两年区试始花节位8-12节;从定植到始收为70天-100天(青椒-红椒),表现早熟;果实长羊角形,果纵经18.9厘米,果横经1.8厘米,果肉厚0.2厘米,单果重20克左右;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直,光亮,商品性好;肉质脆嫩,中等辣度;鲜食加工兼用。耐寒、耐热、耐旱,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蚜虫、跗线螨、烟青虫等的能力强于四川二金条,与湘辣一号相当。
(3)产量表现:2003-2004年两年4点区试表明,川腾一号辣椒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003年853.7-1756.2公斤,2004年1718.9-3133.1公斤,2004年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089.6-2688.0公斤;一般亩产2500公斤,平均比“二金条”增产78%以上,比湘辣一号增产23.4%以上。
(4)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四川盆地内冬苗10月中旬-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2月中旬),适时定植(盆地3月-4月),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为佳。②亩用种量:50-100克,亩栽苗4000株左右;推荐行株距50厘米-60厘米×30厘米。③重施底肥:亩施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50-8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饼肥50-100公斤,或草木灰200公斤。④追肥:轻施提苗肥,稳施开花肥,重施结果肥。⑤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小地老虎、蚜虫、红蜘蛛、白蜘蛛(跗线螨)、烟青虫和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黑斑病等病虫害。
(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辣椒主产区以及其他辣椒产区。
第二批
1、蜀研条椒王
(1)选育单位:四川省自贡市世聪杂交辣椒研究所
(2)品种来源:该品种是由母本C04和父本A02配制的一代杂种。母本C04是从安徽省砀山县季季红辣椒研究所引进的线椒品种,1996-1998年经多代单株自交选育而成。父本A02是1996年从成都市第一农科所引进的“二金条”,经多代自交(至1998年)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株高55cm,开展度50 cm,分枝强,节间密,极早熟,首花节位7-8节,从定植到始收青果约63天。果实长条形(长羊角形),果长12-20 cm,平均16.3 cm,果横径2-3 cm,平均2.4 cm,果肉厚0.2 cm,单果重16g;青熟果绿色,成熟果鲜红色。果实肉质细嫩,中辣,干鲜两用。一般亩产鲜椒2500kg,最高可达3000kg,较耐热、耐湿;较抗疫病、炭疽病、病毒病。
(4)产量表现:亩产鲜椒2489.5 kg,比对照二金条增产50.8%,最高可达3000 kg。
(5)栽培要点:长江流域可春秋两季栽培。一般秋季播种10月中下旬,亩用种量100g,播种后20-30天移苗(移植)一次,翌年2-3月定植,亩栽3000株左右(每穴栽2株)。重施底肥:亩施有机肥3000-5000 kg,过磷酸钙50-80 kg,硫酸钾20 kg或饼肥70 kg,或草木灰100 kg;追肥:轻施提苗肥,稳施花肥,重施结果肥。及时防治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注意培土、中耕和除草,灌排水等管理。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我省种植线椒地区栽培。
2、四季苔韭
(1)引种单位: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2001年从徐州蔬菜研究所引进。
(3)特征特性:韭苔粗0.5cm,苔长45cm左右。分孽强,一个单株夏季栽植当年秋季可分孽10个左右,多者达17个。商品韭菜翠绿鲜嫩,清香,辣甘甜适中。韭苔采收期从2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期8个月左右,应市期6个月左右。秋季采收结束后可收一刀青韭,春节前后收一刀青韭,共可收2刀青韭。
(4)产量表现:每667m2可产韭苔2000-2500kg,产青韭1500kg左右,比对照“大乌叶”增产韭苔45.9%。
(5)栽培要点:①种子播种可于春秋两季进行,直播,也可育苗移栽;3-5年后需重新播种;播种后第二年可用分孽株移栽。②苗期管理:施足肥料,充分熟化,苗床亩施基肥1500kg或腐熟饼肥100-150kg,磷肥50kg,播种前做好苗床消毒。③定植:6-7片叶片可移栽,密度30×20-25 cm,穴栽2-3株,厢宽1.5米包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④田间管理,清沟理墒,疏通水系,特别是夏季要注意防涝,及时中耕除草,勤施追肥,6-7月连追两遍肥料,秋季霜降左右重施一遍肥料,亩施腐熟饼肥70kg左右,磷肥50kg、尿素30kg。⑤其他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6)适宜种植地区:适应川西及相似生态区域栽培。
3、津优2号
(1)引种单位: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2001年引自天津黄瓜研究所。
(3)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茎粗壮,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瓜码密,单性结实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不易化瓜,一般夜温11-13℃可正常生长。瓜条长棒状,深绿色,剌瘤中等,白剌,单瓜长35cm,重200g,品味佳,商品性好。抗病丰产,耐低温弱光,宜早春和秋延后大棚栽培。
(4)产量表现:2001、2002年早春棚栽试验平均亩产3616公斤,较对照(中农8号)亩增产642公斤,增长21.58%;2003年、2004年多点棚栽试验,亩产3511-4587公斤,较对照(白丝条)增产1676-3048公斤。
(5)栽培要点:早春育苗栽培,1月上旬播种,苗龄40-50天,3叶1心炼苗,2月中下旬,大棚内采用小拱棚高畦定植,畦宽60 cm,畦距30cm ,双行栽培,株距30 cm,亩栽1800-2000株,忌浇大水;前期注意保温和适当通风,气温降至15℃时加盖草苫,超过35℃适当降温,根瓜采收前将小拱棚的薄膜掀起顺蔓,4月上旬左右揭开小拱棚。结瓜期间加强肥水管理,水分供应合适的表现是:龙头伸直不卷缩,卷须打弯较少,叶不墨绿。从结瓜到拉蔓需追肥3-5次,每次可亩施专用肥8-1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该品种从开花到采收约10天左右,应及时采收,加强对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6)适宜种植地区:适应川西平原及相似生态区大棚种植,不宜在盆周高山地区栽培。
4、无筋四季豆
(1)引种单位: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引自宁夏华城农业有限公司,原产地为泰国。
(3)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蔓生,早熟,可春秋栽培。全生育期75天,春播55天始收,秋播40天始收,结荚一致性好,可三次集中采收,采收期25天左右。抗逆性强,较耐寒、耐热和耐劳;商品性好,荚修长圆整呈绿色,荚长25-35cm,无筋、不鼓豆,不易老化,肉质细嫩,品质优,适宜鲜食、速冻和脱水加工。
(4)产量表现:2003年多点试验平均1998.3公斤/亩,2004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2008公斤/亩,与对照品种红花青壳四季豆产量相当,丰产性稳定,大面积生产一般每亩2000公斤左右。
(5)栽培要点:露地搭架栽培、直播。春季4月中下旬- 5月初,秋季7月下旬- 8月,每穴2- 3苗,亩约6000株。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 25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氮肥不宜过多。苗期、采收前期、中后期各追施30%粪水加过磷酸钙10公斤/亩一次。锈病、炭疽病、根腐病、豆野螟须药剂防治。
(6)适宜种植地区:适应川西平原及相似生态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