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要农作物品种
一、豌 豆
1、成豌8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1990年选用多荚、矮茎的四川材料“7903”作母本,以抗病、多荚、生长势旺的四川地方品种“开江大白”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8天左右,属中早熟、矮茎、硬荚、粮饲、菜作及加工兼用型豌豆。耐病力强,生长势旺,分枝多、株高72.4厘米,单株粒数47.0,角果多,叶色灰绿,叶表面有明显蜡质灰色斑点,复叶有卷须,无限花序,花白色,成熟种子种皮为灰绿色,近园形,粒大,荚长。百粒重21.6克,品质好,干种子粗蛋白含量29.7%,耐菌核病、白粉病。
(4)产量表现:2004年区试平均亩产75.3公斤,较统一对照青豌豆增产14.1%,较地方对照平均增产4.4%,6个试点均增产,居第1位; 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136.0公斤,较统一对照青豌豆增产27.8%,较地方对照平均增产36.9%,6个试点全部增产(5个点第1,1个点第2),居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05.7公斤,较统一对照青豌豆增产21.0%,较地方对照平均增产20.7%。2005年在成都、南充、简阳(市)三地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5.3公斤,较对照青豌豆亩产129.5公斤亩净增25.8公斤,增产19.9%,居第1位,其中简阳点产量最高亩产达到178.5公斤。
(5)栽培要点:①播期:盆地内以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②播量:亩用种6公斤。净作行距50-60厘米,窝距25厘米,每窝精选种子5粒,保苗3株。③施肥:播种时亩用过磷酸钙30公斤,有机渣肥2000公斤或清粪水30担,苗期视情况可追加一次。④田间管理:幼苗期遇旱应灌水一次,及时中耕除草,花期防豆蟓为害。⑤收获:成熟后及时收获,晒干灭豆蟓、贮藏。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低山地区秋播种植。
二、蔬 菜
1、甜优南瓜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为P333,父本为P331-2-9,父、母本分别为从日本引进的品种93333、93331中经多代自交,育成遗传性状稳定、不同年间表现一致的纯合自交系。
(3)特征特性:该品种早熟,定植到采收9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生长习性为蔓生,但在开花前为簇生状,蔓长约4.5米,茎粗 1.5厘米;叶片近圆形、浅裂,较大,杂交优势显著。第一雌花节位7节左右,以后每隔3-5节位有一雌花。主、侧蔓均可座果。果实扁圆形,果形指数0.6,成熟果皮深绿色,有绿色纵向条带,果面光滑,老熟果耐储运。果实大小适中,平均单瓜重1.1-1.3公斤,座果性强,平均单株座果2.6个。果肉金黄色,肉质致密,干物质含量高,甜而细面,风味极佳。种子千粒重141克左右。
(4)产量表现:2004年多点试验平均1883公斤/亩,2005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1824公斤/亩,比对照品种“甜栗” 产量高15%以上,丰产性稳定,大面积生产一般每亩1600-2000公斤左右。
(5)栽培要点: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四川地区一般可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催芽播种,亩用种量250克左右。定植(播种)前亩施入有机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定植行株距为2 米×0.5~0.7米。亩栽植密度在600株左右,伸蔓后,及时引蔓,采用留主蔓的双蔓整枝方式。早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前期产量。定植后,前期注意蚜虫,座瓜后至果实成熟前,主要防治白粉病。果实老熟后应及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2、红运南瓜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父、母本均为我所南瓜课题组从日本引进的品种经多代自交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不同年间表现一致的纯合自交系,母本代号为P428,母本为P310-1。
(3)特征特性:新组合“PF0158”(红运),早熟,定植至采收9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生长习性为蔓生,主蔓长约5米,茎粗 1.5厘米;叶片近圆形、浅裂,较大,杂交优势明显。第一雌花节位10节左右,以后每隔3-5节位有一雌花。主、侧蔓均可座果。果实扁圆形,柄部稍突起,果形指数约为1,成熟果皮大红色,果面光滑,老熟果耐储运。果实大小适中,平均单瓜重1.2-1.5公斤,座果性强,平均单株座果1-2个。果肉金黄色,肉质致密,干物质含量高,甜而细面,风味极佳。
(4)产量表现:2004年多点试验平均1495公斤/亩,2005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1264公斤/亩,比同类型红皮南瓜主栽品种“东升”产量高25%以上,大面积生产一般每亩约1300公斤。
(5)栽培要点: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四川地区一般可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催芽播种,亩用种量250克左右。定植(播种)前亩施入有机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定植行株距为2 米×0.5米。亩栽植密度在600株左右,伸蔓后,及时引蔓,采用留主蔓的双蔓整枝方式。早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前期产量。定植后,前期注意蚜虫,座瓜后至果实成熟前,主要防治白粉病。果实老熟后应及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3、川绿1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父本为 “白丝条”黄瓜,经优选株系自交5代育成的纯和自交系C01-02;母本是用水果黄瓜和本地山黄瓜杂交后经多代自交、优选而成的强雌系C99-150。
(3)特征特性:属华南型黄瓜,早熟,早春播种至始收55天左右。植株长势较强,叶片深绿较大,茎粗壮,节间较短,蔓长1.5-1.8米。第一雌花着生于第2-3节,雌花率75%以上,主蔓结瓜为主,一株能同时坐2-4条瓜。瓜绿色,有白色条纹,比对照“白丝条”绿色更深,刺瘤中等大小,稀少,白刺。瓜长20-25厘米,粗4.2厘米,单瓜平均200克左右,最高可达300克,雌花开放后7-10天就可采收。
(4)产量表现:2004年多点试验早期平均2801公斤/亩,总产平均3702公斤/亩;2005年多点试验早期平均2605公斤/亩,总产平均3683公斤/亩;早期比对照品种“白丝条”增产30%以上,总产量与对照相当。
(5)栽培要点:适宜我省春季种植。大棚或小拱棚栽培,2 月中旬前后播种育苗。宜粘壤土,重施基肥,合理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行株距为0.6-0.7×0.3-0.4米,每亩2300-2500窝,每窝1-2苗。及时引蔓上架,单蔓整枝。及时采收有利于后继雌花座果,提高产量。注意防治霜霉病等主要病害。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4、川蜜无籽1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为黄皮四倍体西瓜自交系WD25,是我所蔬菜育种课题组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普通二倍体西瓜种子获得。父本代号为W29;通过多代自交和优选株系自交等方法从我国南方地方品种资源筛选获得。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00~11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蔓长约2.5~3.0米,茎粗 0.7~0.9厘米;叶片中等大,浅裂。叶面有点状淡黄斑,叶脉多为淡黄色。第一雌花节位12~15节,5~7节后再发雌花。授粉座瓜至果实采收期35~40天,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约为1.06,果面光滑,果皮金黄色。平均单瓜重7.0公斤左右,最大单瓜重可达11.0公斤左右,座果性好。果肉大红色,中心折光糖含量12%以上,肉质脆,甜而汁多,风味极佳。
(4)产量表现:2004年多点试验平均3104.6公斤/亩,2005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3048.4公斤/亩,与对照品种“黑蜜二号”产量相当,丰产性稳定,大面积生产一般每亩3000公斤左右。
(5)栽培要点:应选用土壤肥沃,通透性好,2~3年没种西瓜,有良好排灌水条件的土地。在播种前应作破壳催芽处理。定植行株距为1.75米~2 米×0.5~0.6米。亩栽植密度在550株左右,其中,无籽西瓜500株左右,集中栽植有籽西瓜授粉品种50?80株,授粉品种应提前播种,以确保花期相遇。幼苗移栽定植后及时勤施薄施提苗肥,促进瓜苗生长十分必要。我省栽培多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并要及时整枝打杈和压蔓。为确保无籽西瓜座瓜率,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在幼瓜长到鸡蛋大时,应及时追施膨瓜肥,膨瓜肥以速效肥为主。生长期间,病害以西瓜枯萎病、疫病为主。首先应采用嫁接、轮作、科学追肥,合理排灌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成熟后及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适应四川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5、川蜜无籽2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为黑皮、优质、丰产西瓜四倍体WD13,是我所蔬菜育种课题组利用秋水仙碱处理普通二倍体西瓜种子获得。父本代号为W23,通过多代自交和优选株系自交等方法从我国南方地方品种资源筛选获得。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00~115天;植株生长势中等,蔓长约2.5~3.0米,茎粗 0.6~0.8厘米;叶片大,浅裂,叶色深绿。第一雌花节位12~15节,5~7节后再发雌花。授粉座瓜至果实采收期35~40天,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约为1.07,果面光滑,果皮墨绿色,覆深绿色细核纹,耐储运。平均单瓜重8.2公斤左右,最大单瓜重可达13.0公斤左右,座果性强。果肉大红色,肉质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2%以上,甜而汁多,风味极佳。
(4)产量表现:2004年多点试验平均3658.2公斤/亩,2005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3595.2公斤/亩,比对照品种“黑蜜二号”产量高15%以上,丰产性稳定,大面积生产一般每亩3000公斤以上。
(5)栽培要点:应选用土壤肥沃,通透性好,2~3年没种西瓜,有良好排灌水条件的土地。在播种前应作破壳催芽处理。定植行株距为1.75米~2米×0.5~0.6米。亩栽植密度在550株左右,其中,无籽西瓜500株左右,集中栽植有籽西瓜授粉品种50?80株,授粉品种应提前播种,以确保花期相遇。幼苗移栽定植后及时勤施薄施促蔓肥,促进瓜苗生长十分必要。我省栽培多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并要及时整枝打杈和压蔓。为确保无籽西瓜座瓜率,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在幼瓜长到鸡蛋大时,应及时追施膨瓜肥,膨瓜肥以速效肥为主。田间生长期间,病害以西瓜枯萎病、疫病为主。首先应采用嫁接、轮作、科学追肥,合理排灌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成熟后及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适应四川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6、川茄2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E14,是从省农科院园艺所参加的“秦巴山区蔬菜资源考察和收集”课题中的茄子种质资源中经过多代优选株系与自交纯合获得自交系,父本V13,是从东北地方品种资源中选育的自交优选株系。
(3)特征特性:该品种早熟性突出,主茎第9~11叶着生门茄,对照“蓉杂茄”在14节,始收期比对照“蓉杂茄”提早5~7天;早期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开展度69.3厘米左右。叶片中等大,叶色绿。果实长棒形,果长28~30厘米,横径4.2 厘米左右,果形指数7.0左右,平均单果重120~130克。果皮紫黑色,有光泽,果肉白色,籽少,品质好。耐寒性较强,适宜露地或保护地早熟栽培。
(4)产量表现:2004年、2005年多点试验早期产量比对照高20%以上,总产量平均2800公斤/亩,与对照相当。
(5)栽培要点:①根据不同育苗方式、栽培措施(露地或保护地)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时间及时播种。行株距0.75米×0.45米。②露地栽培时,气温稳定通过15℃为移栽适期。保护地栽培时,土层深度10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13℃时为移栽适期。③定植前重施基肥,定植后合理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倡配方施肥。④禁止大水漫灌和阴天傍晚浇水。提倡喷灌、滴灌、膜下灌溉。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参照常规栽培管理进行。⑤及时打杈,摘除老、黄、病叶加强通风,中耕除草,立支架,培土上厢。⑥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农药使用必须符合DB51/337的要求。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茄子产区。
7、川茄3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本品种为杂一代。母本E14,是从省园艺所参加的“秦巴山区蔬菜资源考察和收集”课题中的茄子种质资源中经过多代优选株系与自交纯合获得自交系,父本V20,是从福建地方品种资源中选育的自交优选株系。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丰产性突出,植株生长势健壮,株高110~120厘米,植株开展度70~75厘米。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绿。主茎第11~14叶着生门茄;果实长棒形,果长27~29厘米,横径4.6厘米,果形指数6.3左右,平均单果重160~170克。果皮紫黑色,有光泽,果肉白色,籽少,品质好。采收期长,稳产性高,丰产性强,可做春、秋两用品种。.
(4)产量表现:2004年、2005年多点试验丰产性稳定,大面积生产一般每亩3000公斤以上,比对照品种“蓉杂茄”高20%以上。
(5)栽培要点:①根据不同育苗方式、栽培措施(露地或保护地)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时间及时播种。②株行距0.75米×0.45米。露地栽培时,气温稳定通过15℃为移栽适期。保护地栽培时,土层深度10厘米处地温稳定通过13℃时为移栽适期。③定植前重施基肥,定植后合理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倡配方施肥。④禁止大水漫灌和阴天傍晚浇水。提倡喷灌、滴灌、膜下灌溉。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参照常规栽培管理进行。⑤及时打杈,摘除老、黄、病叶加强通风,中耕除草,立支架,培土上厢。⑥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农药使用必须符合DB51/337的要求。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茄子产区。
8、川腾2号辣椒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川腾二号辣椒是以自交系03-8-4-2作母本,用自交系03-9-4-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3)特征特性:川腾2号辣椒熟性极早,首花节位8?12节,从定植到始收60天左右。植株矮小,株型紧凑,株高42.0厘米,株幅68.2厘米×62.8厘米。果实粗牛角形,果长12.2厘米,果横径4.5厘米,果肉厚0.4厘米,单果重53.2克;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微辣;适鲜食。耐寒、耐热、耐旱、耐涝,田间表现抗病性能力与湘研十一号相当。
(4)产量表现:高产,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2004年、2005年的多点试验中,亩产量较对照增产12.9%以上。
(5)栽培要点:① 按常规栽培方式,适时播栽。② 亩用种量:50克;亩栽苗:3000余株,行株距60厘米×40厘米。③ 实施常规田间管理技术。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辣椒产区。
9、川腾3号辣椒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品种来源:川腾3号辣椒是以自交系03-11-1-3作母本,用自交系03-10-3-6作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新品种。
(3)特征特性:川腾三号熟性早,首花节位7?11节,从定植到始收70天左右。辣椒植株高大,株高81.5厘米,株幅79.8厘米×76.2厘米。果实近长方灯笼形,果长15.1厘米,果横径6.1厘米,果肉厚0.55厘米,单果重118.6克;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微辣;适鲜食。耐热、耐旱、耐涝,田间表现抗病性能力与湘研十一号相当。
(4)产量表现:高产,一般亩产35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2004年、2005年的多点试验中,亩产量较对照“湘研十一号”增产30%以上。
(5)栽培要点:① 按常规栽培方式,适时播栽。② 亩用种量:50克;亩栽苗:3000余株,行株距60厘米×40厘米。③ 实施常规田间管理技术。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辣椒产区。
三、食用菌品种
1、荷叶肥脚菇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品种来源:该菌株由野生菌株分离纯化,获得纯菌丝,经连续3年的人工驯化栽培而成。
(3)特征特性:无孢;菌丝具锁状联合,子实体菌盖灰褐色,中部凹陷,菌柄粗壮,菌褶不等长,延生。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0-25℃,出菇时相对湿度90-95%。
(4)产量表现:2003-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出菇产量稳定,生物转化率可达100%,菇形好,子实体味鲜美,综合农艺性状较为优良。
(5)栽培要点:生产栽培季节安排应是出菇温度在10-25℃,栽培料配方中应有10%左右的氮源添加物如麸皮、玉米粉等;原基形成后,喷水量不宜过重,采收第一潮菇后应停止喷水2-3天,要求通风良好,及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在四川,气温10-20℃季节或场所均可栽培。
2、川金菇3号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品种来源:该菌株2002年以“金丝”菌株和Fv092菌株为亲株,经双单杂交方法获得杂交种,经连续3年试验筛选出的优良杂交菌株。
(3)特征特性:菌丝体具锁状联合,有孢子;子实体菌盖浅黄色,初期半球形,成熟后平展;菌柄白色,较粗壮,粗细均匀,基部有少量绒毛。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24-26℃,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0-20℃,最适生长温度14-16℃。
(4)产量表现:2003-2005年共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和性状稳定,比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金针菇菌株金针12号增产9.63%-10.34%,生物转化率为80%,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5)栽培要点:以棉籽壳、玉米芯为主料,麸皮和玉米粉为辅料组合成的培养基栽培,采用熟料袋栽。适宜气温在10-20℃范围。子实体形成后,在子实体上套上塑料袋,促进菌柄生长伸长,抑制菌盖展开。出菇期间给予散射光照,不需要喷水,加强通风换气。子实体菌柄长度达到15-16厘米,或菌盖为半球形时采收。
(6)适宜种植地区:在四川,气温10-20℃季节或场所均可栽培。
四、桑 树
1、川桑826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2)品种来源:选用5801×6031人工杂交种子经r射线照射从中选出优良单株763?3作母本,纳溪桑作父本,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晚生桑品种。冬芽三角形,红色,发芽率58.6%,近贴枝条;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厚实耐储藏,凋萎速度平均每小时失水率2.09%;树型紧凑,枝条直立。经多年多点调查,春伐或夏伐均未发现细菌性黑枯病。
(4)产量表现:2002?2005年区域试验结果,春季亩桑产叶量779.7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高8.26%;秋季亩桑产叶量1115.3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高22.6%;全年亩桑产叶量1819.6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高13.9%。叶质鉴定:四龄万头茧层量4.45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高8.8%;五龄每百公斤叶产茧量5.46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高13.51%。
(5)栽培要点:①采用嫁接繁殖,以提高桑树质量;②适宜土质肥沃、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③剪伐形式以冬季重修为宜;④适当多留枝条,注意防治红蜘蛛危害。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桑区种植。
五、苎 麻
1、川苎10号
(1)选育单位: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品种来源:以自选优良单株3?17作母本,湘苎6号作父本,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
(3)特征特性:深根散生型中晚熟品种,全年工艺成熟期200天左右;根系发达,分株力强,生长势旺,生长整齐;叶淡绿色,叶片较大、近圆形;成熟茎褐色,株高220?250cm,茎粗1.0?1.2cm;原麻绿白色,手感柔软,锈脚短。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单纤细度2056m/g;经达州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鉴定,高抗苎麻花叶病毒病。
(4)产量表现:2002?2004年省区域试验结果,2002年当年新麻单季原麻平均亩产47.7Kg,比对照川苎4号增产25.6%;2003?2004两年成龄麻原麻平均亩产152.25Kg,比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2003?2005年生产试验,原麻亩产172.2Kg,比川苎4号增产22.06%。
(5)栽培要点:①种源繁殖:采用无性繁殖技术繁殖种苗后移栽。②移栽时间:一年四季均可移栽。③种植密度:种蔸繁育2000?2500窝/亩,嫩芽扦插繁育2500?3000窝/亩,每窝移栽麻苗1?2苗。④收获:新栽麻园7月底至8月收获破杆麻,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二麻;成龄麻园5月底至6月初收获头麻,7月底至8月初收获二麻,10月中下旬收获三麻。⑤其他:肥水施用、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的防治与一般苎麻常规品种相同。
(6)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四川省苎麻产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