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
1、铁研28号
品种来源: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以K14为母本,以铁D91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外引自交系,父本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丹340/C8902为基础材料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3厘米,穗位11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色,花药粉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8~2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8克。倒伏(折)率1.2%。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54.8克/升,粗蛋白含量11.32%,粗脂肪含量6.12%,粗淀粉含量70.80%,赖氨酸含量0.30%。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辽单565早2天,需有效积温2630℃左右。属中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6.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6.8公斤,比对照增产6.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7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2.4%。
栽培技术要点:在平原及半山区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株/亩,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注意防治青枯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抚顺、铁岭、本溪等有效积温在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2、丹玉404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于2002年以外引系H185为母本,以外引系吉85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株型清秀,株高270厘米,穗位9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粉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2.8克。倒伏(折)率0~1%。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1.0克/升,粗蛋白含量13.11%,粗脂肪含量4.28%,粗淀粉含量69.30%,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辽单565早1天,需有效积温2610℃左右。属中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感大斑病(1~7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感青枯病(1~7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0.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2个点次全部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93.1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7.7%;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4.7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800株/亩,注意种肥隔离。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抚顺、铁岭、本溪等有效积温在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3、天农九
品种来源:由抚顺天农种业有限公司(原清原天农种业有限公司)于 2002 年以T106为母本,以W0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吉853/沈137)/吉853,父本为辽3180。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0厘米,穗位140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红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偏硬粒,百粒重40~42克。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57.6克/升,粗蛋白含量11.80 %,粗脂肪含量4.20%,粗淀粉含量73.78%,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与对照辽单565相同,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属中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感大斑病(1~7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 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8.6 %)。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8.7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7.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6.7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300~3500株/亩,注意防治大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抚顺、铁岭、本溪等有效积温在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4、午阳4
品种来源:由瓦房店市代善文于2000年以D53为母本,以D7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515×340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7922×5011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1厘米,穗位134厘米,成株叶片数16~17片。花丝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百粒重37.2克。倒伏率轻,倒折率0.30%。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3.4克/升,粗蛋白含量12.71%,粗脂肪含量4.26%,粗淀粉含量69.30%,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与对照辽单565相同,需有效积温2640度左右,属中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年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感青枯病(1~7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9~1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7.5公斤,比对照增产5.3%;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7.9公斤,比对照辽单565增产15.2%。
栽培技术要点:在辽宁省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土壤栽培,适宜密度3000?3500株/亩,注意防治青枯病和地下害虫。
适宜地区:辽宁抚顺、铁岭、本溪等有效积温在2650℃以上的中熟玉米区种植。
5、丹玉501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以自选系丹717为母本,以丹76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以丹黄17×丹黄19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7~004、601、丹598三个自交系经过复合杂交,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04厘米,穗位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粉红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果穗中间型,穗长21.4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籽型马齿型,百粒重36.9克,倒伏率0~6.1%,倒折率0~3.6%。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0.2克/升,粗蛋白含量10.94%,粗脂肪含量4.46%,粗淀粉含量74.18%,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产期134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晚3天,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3.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68.4公斤,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6.4%;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9.2公斤,比对照种郑单95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平肥地、坡岗地均可种植。一般春播在4月下旬为宜。播种时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15公斤,生长中期追施尿素25公斤。种植形式以清种或二比空为主。种植密度3000~3200株/亩,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玉米病虫害。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6、渤玉9号
品种来源: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2年以辽8021为母本,以13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1996年引入的美国杂交种选系。父本来源于外引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1厘米,穗位145 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楔型,百粒重38.9克。倒伏(折)率0~12.4%(1.6~5.8%)。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7.6克/升,粗蛋白含量10.48 %,粗脂肪含量5.41 %,粗淀粉含量75.04%,赖氨酸含量0.30 %。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晚1天,需有效积温284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9~6.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9.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减产4.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500~38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7、隆迪402
品种来源:由沈阳隆迪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自育系M19为母本,以自育系B8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以MO17/988为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是丹598/国外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上冲,株高291厘米,穗位132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绿色,花药肉色,颖壳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8.5克。倒伏(折)率0~1.9 %。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7.0克/升,粗蛋白含量10.43%,粗脂肪含量4.52%,粗淀粉含量 72.32%,赖氨酸含量0.34%。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早2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1点次平产,两年平均亩产666.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200亩/株,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8、铁研27号
品种来源: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以铁9603为母本,以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C8605与国外种质资源杂交后经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丹东市农科院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丹598。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37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粉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1.1厘米,穗行数14~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百粒重34.3克。倒伏(折)率1.6~4.8%。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8.8克/升,粗蛋白含量10.75%,粗脂肪含量5.10%,粗淀粉含量74.26%,赖氨酸含量0.30%。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晚2天,需有效积温284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感青枯病(1~7级),高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66.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5.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在平原及半山区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300~3800株/亩,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9、联创1号
品种来源:由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科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 年以 CT06 为母本,以CT20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郑58×CT01)/郑58,其中CT01选自美国杂交种P78641,父本来源于(京7黄×昌7~2)。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中绿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 283~287 厘米,穗位 133~144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果穗中间型,穗长 19~22 厘米,穗行数 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 38.5~39.2克。倒伏(折)率0.3~38.6(0~2.2)%。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54.9 克/升,粗蛋白含量10.38%,粗脂肪含量4.79%,粗淀粉含量 73.30%,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 131天左右,与对照郑单958相同,需有效积温281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6.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75.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 10.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6.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0.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500~3800 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0、乾雨8号
品种来源:由大连乾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1989年以394为母本,以15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美国玉米杂交种,父本来源于自交系138的变异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20厘米,穗位15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初期黄白色,后期紫红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3厘米,穗行数18~20 行,穗轴白色,籽粒橙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 35.6克。倒伏(折)率1%。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9.8克/升,粗蛋白含量10.46%,粗脂肪含量5.34%,粗淀粉含量71.6%,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晚3天,需有效积温287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13.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2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3.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 株/亩,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1、登海3686
品种来源:由登海种业沈阳玉米育种中心于2002年以沈137 为母本,以DH4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外引系,父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代号311)自选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5厘米,穗位146厘米,成株叶片数22~23片。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6.4克。倒伏(折)率3.9~52.1%(0~4.9)%。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6.8克/升,粗蛋白含量10.26%,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71.79%,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晚2天,需有效积温284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感青枯病(1~7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3.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9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0.7公斤,比对照增产6.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7公斤,比对照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500~3800株/亩,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注意防治青枯病和地下害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2、沈玉24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于2003年以沈502为母本,以沈50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黄早四与一美国试验测验种杂交后代,父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选育的后代。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7厘米,穗位139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淡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橙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偏硬粒型,百粒重32.3克。倒伏(折)率0~4.1%。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74.8克/升,粗蛋白含量11.12%,粗脂肪含量4.96%,粗淀粉含量70.74%,赖氨酸含量0.31%。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晚3天,需有效积温288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8.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4.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300~3500株/亩,注意保证苗齐苗壮。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粘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3、双合1号
品种来源:由周立中于2002年以自选系D3001为母本,外引系吉853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是以“铁9206×78599 杂株”为基础组合,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引自吉林省农科院,是“自330×黄早4”的二环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305厘米,穗位14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淡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中间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9.8克。倒伏(折)率4.6%。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73.2 克/升,粗蛋白含量11.92%,粗脂肪含量5.00%,粗淀粉含量72.36%,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郑单958 早1 天,需有效积温 2800℃左右。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6.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2 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9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1%;2006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67.6 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8%。
栽培技术要点:在山地及平原地区,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500 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4、海禾18号
品种来源:由辽宁海禾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春在海南以LS5为母本,以L0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LS5是以美国杂交种“PN78599”为基础材料,以二环系选育方法,经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L07是以丹360自交系的变异株选优株,连续自交多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低温年份叶片有紫晕,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35厘米,穗位176厘米,成株叶片数22~24片。花丝略带浅粉红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1厘米,穗行数18~2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型,百粒重35.7克,倒伏率0~15.0%,倒折率0~5.4%。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7.5克/升,粗蛋白含量9.84%,粗脂肪含量5.40%,粗淀粉含量70.22%,赖氨酸含量0.34%。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晚4天,需有效积温30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病(1~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5.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8.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增产13.0%。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喜肥喜水,应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清种、套种,二比空种植均可,清种亩保苗2500~2800株。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亩施复合肥20~25公斤,二铵5公斤做种肥;6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25~30公斤。用杀螟灵一号、甲拌磷等颗粒剂灌心或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15、海禾19号
品种来源:由辽宁海禾种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以自选系LS37为母本,以自选系L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是7922与5003杂交后,经连续多代自交于1997年选育而成;父本是从丹340的变异株中选优株,经连续自交多代于1998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20厘米,穗位134厘米,成株叶片数20~22片。花丝白绿色(后期略带淡粉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1.0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0克。倒伏率0~40.1%,倒折率0~4.6%。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3.0克/升,粗蛋白含量10.79%,粗脂肪含量4.64%,粗淀粉含量72.96%,赖氨酸含量0.35%。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7.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5.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9.0%。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0.0%。
栽培技术要点:在坡岗地、平肥地及中等肥力地块种植。适宜清种或比空栽培。清种亩保苗3000~3200株。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做底肥,20~25公斤复合肥做种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公斤。注意防治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粘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16、新丹7号
品种来源:由辽丹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F862为母本,以L25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C8605~2×丹9046,父本来源于(西502×HM1)/(西502×78599选)。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91厘米,穗位132厘米,成株叶片数22~23片。花丝淡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暗褐色。果穗粗筒型,穗长18~24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43.0克。倒伏(折)率0~12.4%。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29.2克/升,粗蛋白含量10.39%,粗脂肪含量4.80%,粗淀粉含量74.39%,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感青枯病(1~7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4.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2点次增产,6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21.8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5.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8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300株/亩,注意种植密度不宜太大。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17、农华9
品种来源:由沈阳世宾育种研究所于2002年冬以CH584为母本,以CH36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7922×8112/LD143,父本来源于“丹599×丹340”F1代自然授粉的抗涝单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株型紧凑,株高315厘米,穗位137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3.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硬粒,百粒重39.2克。倒伏(折)率0~3.3%。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71.1克/升,粗蛋白含量10.76%,粗脂肪含量5.40%,粗淀粉含量71.36%,赖氨酸含量0.34%。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1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8.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8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56.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2.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2.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1.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亩,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18、象育513号
品种来源:由铁农象育种业有限公司和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冬以丹299为母本,以丹310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美国种质资源78599,父本是由CH26变异株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98厘米,穗位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2~23 片。花丝粉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 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5.0克。倒伏(折)率0~2.1%。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26.6克/升,粗蛋白含量10.58%,粗脂肪含量4.60%,粗淀粉含量72.57%,赖氨酸含量0.30%。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8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4天,需有效积温30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感大斑病(1~7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6.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6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3.9 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7%;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0.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亩,注意种肥隔离。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19、隆迪401
品种来源:由沈阳隆迪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自育系F787为母本,自育系F1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F787来源于丹717杂株,父本来源于(丹598×国外杂交种)×丹598。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平展,株高314厘米,穗位128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红色,花药黄色,颖壳微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8克。倒伏(折)率0~11.1%。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59.5克/升,粗蛋白含量11.52%,粗脂肪含量5.12%,粗淀粉含量72.04%,赖氨酸含量0.34%。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286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高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3.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3.4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24.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注意适时播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0、丹玉98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以丹962为母本,以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78599集团(599-20、丹988、丹3130、SE79、沈137、齐319)选系,父本来源于丹340自交系变异株连续自交6代以上,综合农艺性状稳定和整齐一致后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厘米,穗位136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粉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带紫纹。果穗筒型,穗长21.5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百粒重36.2克。倒伏率0~0.7%。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 751.0克/升,粗蛋白含量10.54%,粗脂肪含量5.58%,粗淀粉含量76.66%,赖氨酸含量0.31%。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288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大斑病(1~5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6.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8.3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9.2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200株/亩,注意密度不宜超过3500株。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1、丹玉89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以丹663为母本,以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7922杂株×丹988 二环选系,父本来源于丹340自交系的变异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33厘米,穗位158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浅粉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柱型,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8~22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9克。倒伏率0%。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 730.6克/升,粗蛋白含量10.08%,粗脂肪含量5.31%,粗淀粉含量73.07%,赖氨酸含量0.29%。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5.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8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83.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0%;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6.6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200株/亩,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注意防治青枯病。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2、丹科2187
22、丹科2187
品种来源:丹科218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以T96为母本,以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以H351/L59/178为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来源于丹340的变异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上冲,株高318厘米,穗位133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浅绿色,花药肉色,颖壳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6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马齿型,百粒重36.5克。倒伏(拆)率0~1.3%。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5.0克/升,粗蛋白含量10.37%,粗脂肪含量4.84%,粗淀粉含量73.02%,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4天,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8.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0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5%;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0.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上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亩/株。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3、丹玉83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以丹T137为母本,以 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1998年以673为母本,H78599为父本组配成基础材料,选择优良抗病植株,经连续自交7代,于2002年选育而成。父本是1993年以丹340变异株为基础材料,利用系谱选育法,选择抗病植株,经连续自交6代,于1996年育成的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38厘米,穗位169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颖壳黄色。果穗筒型,穗长23.7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41.3克。倒伏(折)率0~2.6%。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22.7g/L,粗蛋白含量10.24%,粗脂肪含量4.39%,粗淀粉含量74.45%,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1天,需有效积温293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10.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4.4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5%;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0.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适宜密度为3300株/亩,注意适时播种。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4、丹玉102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以自选系丹C180为母本,以丹340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天1×S80的二环选系( 天1与 S80均是美国杂交种78599选系),父本是旅9(白骨24行)×有稃玉米,再经辐射处理后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4厘米,穗位148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颖壳绿少带紫纹,果穗长筒型,穗长24.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7.2克,倒伏率0~5.0%,倒折率0~4.6%。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3.5克/升,粗蛋白含量10.62%,粗脂肪含量4.91%,粗淀粉含量71.80%,赖氨酸含量0.35%。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1天,需有效积温294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24.8公斤,比对照种丹玉39号增产5.3%;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7公斤,比对照种丹玉39号增产0.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700株/亩,不耐密植,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5、丹玉401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省丹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沈阳仙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 年冬以丹8645为母本,以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由辽2345与C8605~2组配的基础材料选育而成,父本由 OH43Ht3,丹340、丹黄02、丹黄11、78599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0厘米,穗位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 片。花丝粉色,花药绿色,颖壳紫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8.0克。倒伏(折)率0~2.1%。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4.8克/升,粗蛋白含量11.12%,粗脂肪含量5.20%,粗淀粉含量72.28%,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87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感灰斑病(1~7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3.2%)。
产量表现:2005~2006 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1.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8.3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亩,注意种、肥隔离。注意防治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6、丹玉402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冬以自选系丹299为母本,以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为种质资源,父本是以丹340变异株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自交于1998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清秀,株高295厘米,穗位135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粉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6.0克。倒伏(折)率0~2%。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 籽粒容重737.2克/升,粗蛋白含量10.33%,粗脂肪含量5.32%,粗淀粉含量73.46%,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2天,需有效积温295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7.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组区域试验,16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5.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2.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2.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亩,每公顷施农家肥45000~60000公斤、玉米专用肥450公斤做底肥,注意种、肥隔离,注意防治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7、丹玉403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冬以自选系D95为母本,以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由D25和丹599杂交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以丹340变异株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清秀,株高285厘米,穗位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粉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2.4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9.8克。倒伏(折)率0~2.6%。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 籽粒容重725.6克/升,粗蛋白含量10.12%,粗脂肪含量5.32%,粗淀粉含量72.59%,赖氨酸含量0.31%。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1天,需有效积温295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4个点次增产,4个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2.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5%;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8.8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亩,每公顷施农家肥45000~60000公斤、玉米专用肥450公斤做底肥,注意种、肥隔离,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8、东单100号
品种来源:由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A7为母本,以F4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以丹9046为母本,以丹9042、宽叶C8605、478、郑32混合花粉为父本组成基础试材,再与热带种子资源墨黄9杂交经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是用系谱法以丹341与丹340、瓦138、8415、E28、丹黄02、连87等混合授粉后再与丹341回交2代,经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24.5厘米,穗位136.5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带紫色条纹。果穗筒形,穗长20.6厘米,穗行数16~22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2.9克。倒伏率0~0.3%,倒折率0~7.8%。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 籽粒容重698.4克/升,粗蛋白含量9.56%,粗脂肪含量4.67%,粗淀粉含量75.30%,赖氨酸含量0.34%。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2天,需有效积温298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感青枯病(1~7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81.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3.7%;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0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株/亩。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29、东单335
品种来源:由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A801为母本,以外引系98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由丹9042/(丹9046/墨黄9)组成的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的黄改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05厘米,穗位13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花药红色,颖壳淡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4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有白盖。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8克。倒伏率0~5%。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7.4克/升,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4.08%,粗淀粉含量75.52%,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2天,需有效积温287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感青枯病(1~7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9.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7.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9.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适宜密度为3300~3500株/亩。注意种子用包衣剂进行包衣处理。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0、富友369
品种来源:由瓦房店市代善文于2000年以自选系代2034为母本,以自选系D27为父本杂交育成。母本是1985年用340变异单株经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父本是以美国杂交种PN78599为基础材料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4厘米,穗位17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紫红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1.2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橙色。粒型为半硬粒型,百粒重37.6克。倒折率0~2.7%,倒伏率0~2.4%。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55.2克/升,粗蛋白含量11.56%,粗脂肪含量5.42%,粗淀粉含量72.52%,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1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6.7%)。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4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5.7%;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0.1%。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适宜密度为2500~3000株/亩。注意不能太密,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1、辽单145
品种来源: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1年以辽2379为母本,以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1997年引入的美国杂交种E02、E03混种选系,父本来源于丹东农科院。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6厘米,穗位136 厘米,成株叶片数23~24片。花丝红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长楔型,百粒重39.6克。倒伏(折)率0~36.2%(0~37.4%)。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7.5克/升,粗蛋白含量10.91%,粗脂肪含量4.74%,粗淀粉含量73.49%,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92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抗灰斑病(1~3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27.8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0.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在丹东地区防止倒伏。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2、金刚29号
品种来源:由辽阳金刚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2016”为母本,以“906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沈“137×7808”,父本来源于“360”变异株“8415”。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5厘米,穗位121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黄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4.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5.0克。倒伏(折)率0~7.8%。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695.8克/升,粗蛋白含量9.90%,粗脂肪含量4.58%,粗淀粉含量72.51%,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 级),抗灰斑病(1~3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0 %)。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28.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4%;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0.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3、金刚35号
品种来源:由辽阳金刚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2018”为母本,以“202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沈137”ד9109”,父本来源于“9062”דK349”。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红色,花药淡黄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型,穗长22.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桔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6.4克。倒伏(折)率0~7.8%。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3.8克/升,粗蛋白含量10.20%,粗脂肪含量4.14%,粗淀粉含量73.98%,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2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 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中抗青枯病(1 ~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7.8 %)。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 15个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8.4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7.6%;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4、连禾16
品种来源:由庄河新玉种业于2002年以R93为母本,以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P78599变异株,父本来源于丹340自交系的变异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上冲,株高292厘米,穗位134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淡绿色,花药深肉色,颖壳微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1厘米,穗行数16~22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3克。倒伏(拆)率0.7 %。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7.2克/升,粗蛋白含量10.66%,粗脂肪含量5.48%,粗淀粉含量68.36%,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7天,比对照丹玉39号晚3天,需有效积温295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6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6.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1.0%;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2.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密度为2600~2800株/亩,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5、桥峰一号
品种来源:由大石桥市种子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G3921为母本,以L872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由自选凤白29杂株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父本由自选136~87×硬粒340二环系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2厘米,穗位150厘米,成株叶片 21~22片,花丝浅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2.1厘米,穗粒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1.2克。倒伏率0~1.3%,倒折率0~2.0%。
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42.2克/升,粗蛋白含量10.52%,粗脂肪含量4.86%,粗淀粉含量72.42 %,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熟1天,需有效温2950℃。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感灰斑病(1~7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中抗青枯病(1~5级),高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7个点次增产,1个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8.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2.9%;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4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平地、丘陵地栽培,适宜密度平肥地以2700株/亩,丘陵地3000株/亩,注意防治灰斑病、地下害虫、粘虫和螟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6、良玉9号
品种来源:由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于 2002年以 S950 为母本,以S984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丹9046×掖478/郑58,父本来源于丹598×H340/丹598。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8厘米,穗位15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粉红色,花药红色,颖壳紫色。果穗中筒型,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7.6克。倒伏(折)率0~0.7%。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12.2克/升,粗蛋白含量10.45%,粗脂肪含量5.17%,粗淀粉含量71.75%,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1天,需有效积温287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1~3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感青枯病(1~7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4.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8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85.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3.9%;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1.0%。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300株/亩,播种时可采用种子包衣剂拌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用颗粒剂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注意防治青枯病。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7、沈玉25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市农科院玉米所于2002年以沈2634为母本,以沈1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丹340变异株 ,父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6JK111。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较紧凑,株高295厘米,穗位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2~24片。花丝粉红色,花药粉色,颖壳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 37克。倒伏(折)率 0~3.3%。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72.0克/升,粗蛋白含量10.62%,粗脂肪含量5.78 %,粗淀粉含量70.51%,赖氨酸含量0.29%。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丹玉39号相同,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9~10.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6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4.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0.5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300株/亩,注意N、P、K肥的配合施用。注意防治粘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8、盛单218
品种来源:由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SD5为母本,以SD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自选系原9~9和5003,父本来源于E28、丹340、掖107和78599。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14厘米,穗位140 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粉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4厘米,穗行数16~20 行,穗轴粉色,籽粒橙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4.9克。倒伏率 0~13.8 %,倒折率0~2.6 %。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 752.0克/升,粗蛋白含量 10.08 %,粗脂肪含量 5.60%,粗淀粉含量72.90 %,赖氨酸含量0.35%。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3 天,需有效积温287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 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3~7级),中抗青枯病(1~5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3.3%)。
产量表现:2005~2006 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 678.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7.4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5.9 %。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 30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39、嘉禾2008
品种来源:由沈阳仙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H381为母本,以H11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齐319×G39 ,父本来源于鲁9801变异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5厘米,穗位144厘米,成株叶片数22~23片。花丝红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3.6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粒型为半硬粒,百粒重42.3克。倒伏(折)率0~3.9 %。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9.8克/升,粗蛋白含量11.78%,粗脂肪含量3.69 %,粗淀粉含量71.82%,赖氨酸含量0.33%。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 133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291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感大斑病(1~7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1.0~7.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71.4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1.6%;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200株/亩,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40、诚田一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诚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年以8~236为母本,以7~36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由5003x543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由丹598变异株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红色,叶片深绿色,株型较紧凑,株高295厘米,穗位12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粉红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24厘米,穗行数20~22行,穗轴红色,籽粒橙色,粒型为深马齿型,百粒重40.0克。倒伏(折)率0~4.7%。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34.4克/升,粗蛋白含量10.98%,粗脂肪含量3.79%,粗淀粉含量70.58%,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 290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中抗青枯病(1~ 5 级),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4.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4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45.5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9.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株/亩,注意保证播种质量,使苗全、苗齐、苗壮。注意防治玉米螟虫。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41、郁青九号
品种来源:由王福才和张九华二人于1999年以JH38为母本,以B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自选系W8705×F8801,父本来源于旅九杂株。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白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127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青白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2.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桔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43.3克。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84.8克/升,粗蛋白含量10.35%,粗脂肪含量4.76%,粗淀粉含量73.42%,赖氨酸含量0.31%。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286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中抗灰斑病(1~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7.1%)。
产量表现:2005~2006两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熟组区域试验,13个点次增产,5个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0.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6.6%;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8.2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000株/亩,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42、宁糯31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金珍珠种业有限公司和沈阳仙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 年以自选系N4012(齐401×K12)为母本,以自选系N1373(沈137×303糯)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齐401×K12,是山东鲁糯一号母本齐401与K12组配的二环系,父本来源于沈137与303糯(鲁糯一号父本)组配而成的二环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12厘米,穗位82 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红色,花药粉红色,颖壳淡紫色。果穗筒锥型,穗长23 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橙黄色,粒型为糯质硬粒型,百粒重37 克。倒伏(折)率0。
品质综合评价得分82.6分,优于对照,达到国家鲜食玉米二级标准。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82天左右,比对照垦粘一号晚1 天,属早熟糯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3~5级),中抗灰斑病(3~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感青枯病(5~7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15.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鲜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02.8公斤,比对照垦粘一号增产17.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500~3800 株/亩,注意防螟。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垦糯1号的地区种植。
43、沈玉27号
43、沈玉27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市农科院于2004年以沈9901为母本,以沈16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是1999年由自选系沈7-004与垦糯1号母本杂交,并以垦糯1号母本回交一次后,选糯性种子连续自交7代选育而成。父本是1999年由黄早4×北白糯杂交后,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绿色,叶片鲜绿,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9厘米,穗位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淡紫色,花药黄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糯质,百粒重33.3克,抗倒伏(折)。
品质综合评价得分85.1分,优于对照,达到国家鲜食玉米二级标准。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81天左右,与对照垦糯1号相同,属早熟糯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3级),中抗灰斑病(3~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感青枯病(5~7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17%)。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鲜食组区域试验,4点次全部增产,两年平均亩产830.1公斤,比对照垦糯1号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种植,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注意适期播种以保证苗齐苗壮,注意防治青枯病、粘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垦糯1号的地区种植。
44、沈糯6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于2006年以糯1为母本,以沈糯23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外省自交系,父本来源于省外引进的原始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10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花丝淡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2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硬粒型,鲜粒百粒重33克。倒伏(折)率0.8%。
品质综合评价得分85.7分,优于对照。达到国家鲜食玉米二级标准。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83天左右,比对照垦糯1号晚2天。属早熟糯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3~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中抗灰斑病(3~5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9.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鲜食组区域试验,6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847.8公斤,比对照垦糯1号增产10.2%。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500株/亩,注意避免在严重干旱地块种植,以免影响产量和商业品质。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垦糯1号的地区种植。
45、铁糯1号
品种来源: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以铁98130~1为母本,以糯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国外糯玉米种质资源杂交后经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属引进的自交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18.1厘米,穗位78.6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淡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型,穗长24.3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 35.0克。倒伏(折)率 0.2 %。
品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鲜食玉米二级标准。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83天左右,比对照垦糯1号晚2天,需有效积温1850℃。属早熟糯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3~5级),中抗灰斑病(3~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感青枯病(3~7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22.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鲜食组区域试验,7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826.2公斤,比对照垦糯1号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300~3500株/亩,注意密度不宜过大。注意防治青枯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垦糯1号的地区种植。
46、沈甜6号
品种来源:由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于2006年以自选系沈甜135为母本,以自选系沈甜H15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母本来源于泰国超甜玉米杂交种,父本来源于美国超甜玉米杂交种,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绿色,叶片中绿色,叶缘绿色。雄穗较大,分支10~12个,株型平展,株高200厘米左右,穗位60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左右。花丝淡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左右,粗5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鲜粒百粒重35~40克。倒伏(折)率1.5%。
品质综合评价得分86.2分,优于对照。达到国家鲜食玉米二级标准。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79天左右,比对照沈甜4号早2天。属极早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3~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3~5级),中抗灰斑病(3~5级),中抗青枯病(3~5级),感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18.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鲜食组区域试验,7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770.1公斤,比对照沈甜4号增产20.7%。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上等地块,避免在干旱地块种植以免秃尖和影响品质。适宜密度为3500~4000株/亩。与普通玉米、其他类型的普甜玉米、超甜玉米隔离种植,空间距离100米左右。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春玉米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