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1
品种名称:T78优2155(原名T优2155)
选育单位:三明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T78A×明恢215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2.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大,熟期转色好。株高106.9厘米,每亩有效穗20.1万,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36.1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5.3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35%,精米率70.4%,整精米率57.6%,粒长6.25毫米,垩白率82%,垩白度24.2%,透明度3级,碱消值3级,胶稠度40.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蛋白质含量8.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90.17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5.21%,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17.41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6.0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18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11.58%。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3:2;浅水促蘖,够苗搁田,湿润分化,薄水扬花,干湿灌浆,适期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T78优2155属迟熟早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2
品种名称:T78优07
选育单位:三明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T78A×明恢0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3.7天,比对照优Ⅰ66迟熟2.5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株高98.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34.5粒,结实率81.42%,千粒重25.75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9.85%,精米率73.05%,整精米率50.7%,粒长6.25毫米,垩白率57 %,垩白度23.2%,透明度3级,碱消值3.6级,胶稠度3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蛋白质含量9.8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早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35.85公斤,比对照优Ⅰ66增产3.05%,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94.69公斤,比对照优Ⅰ66增产4.6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3公斤,比对照优I66增产14.82%。
栽培技术要点: 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为1: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5:3:2;浅水促蘖,够苗搁田,湿润分化,薄水扬花,干湿灌浆,适期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T78优07属中熟早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对照优Ⅰ66迟熟3天。群体整齐,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3
品种名称:金山优3182(原名金山优2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
品种来源:T31A×明恢8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5.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0.4天。株型适中,整齐度中等,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中等。株高101.5厘米,每亩有效穗20.4万,穗长21.7厘米,每穗总粒数140.0粒,结实率76.81%,千粒重25.5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6%,精米率72.35%,整精米率61.7%,粒长6.05毫米,垩白率63%,垩白度18.2%,透明度3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63.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79.04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2.82%,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06.26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3.7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6.36 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11.49%。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28天,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插植规格16.5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秧,亩插基本苗5-6万;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粒肥;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山优3182属迟熟早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与对照威优77相当。整齐度中等,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4
品种名称:金两优289(原名金两优2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
品种来源:金山S-2(原名T154S)×早恢8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4天,比对照佳禾早占迟熟1.4天。株型适中,群体较整齐,后期转色好。株高93.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5万,穗长21.8厘米,每穗总粒数117.1粒,结实率77.50%,千粒重26.2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7.3%,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3.8%,粒长6.65毫米,垩白率31%,垩白度8.6%,透明度3级,碱消值3.0级,胶稠度7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 %,蛋白质含量8.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早籼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461.32公斤,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14.01%,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90.10公斤,比对照佳禾早占增产13.2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80 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3.34%。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20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17.5厘米×19.8厘米,丛插两粒谷秧,亩有效穗控制在22万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后期适当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量9公斤左右,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6:2:1:1;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湿润为主,控水促根的管水策略;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两优289属迟熟早籼两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对照佳禾早占迟熟1天。群体较整齐,丰产性好,米质较优,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5
品种名称:优Ⅰ316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优IA×南恢3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6.2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1.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熟期转色中等。株高98.2厘米,每亩有效穗21.1万,穗长21.8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5.6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45%,精米率71.6%,整精米率58.4%,粒长6.0毫米,垩白率69%,垩白度30.5%,透明度3级,碱消值4.2级,胶稠度3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1%,蛋白质含量8.0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早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483.83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3.85%,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27.37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8.0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73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13.42%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17公斤,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16.5厘米×16.5-20厘米,丛插2粒谷;亩约施纯氮 16 公斤,五氮化二磷7公斤,氮化钾7.5公斤,基肥占65%,追肥占30%,穗肥占5%;薄水插秧,浅水促蘖,够苗烤田,深水保胎,寸水扬花,干湿壮籽,乳熟前不断水;及时防治病虫。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优I316属迟熟早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好,中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6
品种名称:京福1优150(原名京福优150)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京福1A×闽早恢15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5.6天,比对照优I66迟熟4.3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02.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6万,穗长21.6厘米,每穗总粒数136粒,结实率75.3%,千粒重29.7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0%,精米率67.9%,整精米率32.4%,粒长6.95毫米,垩白率82.0%,垩白度32.9%,透明度3级,碱消值4.75级,胶稠度41.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蛋白质含量8.6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早籼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06.94公斤,比对照优Ⅰ66增产7.26%,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44.23公斤,比对照增产15.7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16公斤,比对照优I66增产18.99%。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3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25-1.5公斤,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20厘米×20厘米或17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不宜过量施用氮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京福1优150属迟熟早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优I66迟熟4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和防倒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7
品种名称:特优716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71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0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株高1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0万,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79.8粒,结实率85.50%,千粒重27.8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9.2%,精米率69.6%,整精米率56.1%,粒长6.1毫米,垩白率95.0 %,垩白度47.0%,透明度3级,碱消值2.9级,胶稠度3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3%,蛋白质含量6.4%。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08.1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1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79.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6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6.5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78%。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底到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15公斤,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22厘米×22厘米,丛插2粒谷;氮、磷、钾比例1.0:0.5:0.7,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10公斤,基肥用量占肥量50%左右,分蘖肥用量约占总量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上,掌握浅水插秧,护苗促早发,干湿交替,后期不可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71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好,中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8
品种名称:D优130
选育单位:四川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D62A×眉恢13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1.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7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较弱,穗大,后期转色较好。株高116.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44万,穗长26.0厘米,每穗总粒数159.3粒,结实率86.43%,千粒重28.2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9%,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4.6%,粒长7.0毫米,垩白率75.5 %,垩白度26.5%,透明度1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31.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1%,蛋白质含量7.2%。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84.4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3%,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28.7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98%,增产不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3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47%。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栽培,应适期早播,稀播培育壮秧, 秧龄30天左右;亩插基本苗8万-10万;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8:1,重施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后期施足穗肥;水管上,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改善中后期受光姿态,达到根旺秆壮;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D优130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较弱,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09
品种名称:Ⅱ优3229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闽恢322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6.4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35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株高122.85厘米,每亩有效穗15.26万,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72.2粒,结实率85.81%,千粒重29.05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9.25%,精米率71.9%,整精米率66.5%,粒长6.3毫米,垩白率53.5 %,垩白度18.56%,透明度2级,碱消值2.75级,胶稠度3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7.4%。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95.6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5%,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78.2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73%,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28%。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亩大田用种量1.25-1.5 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插规格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3厘米,丛插足2粒谷,基本苗4-6万苗,争取有效穗达17万以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后期不宜过量施用氮肥;水管上宜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搁田控分蘖,后期干干湿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I优3229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0
品种名称:泸香优1256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泸香A×南恢125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1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6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株高119.8厘米,每亩有效穗16.56万,穗长26.2厘米,每穗总粒数181.95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8.05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5%,精米率71.9%,整精米率59.3 %,粒长7.0毫米,垩白率29.0%,垩白度5.55%,透明度1级,碱消值3.5级,胶稠度90.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5%,蛋白质含量6.7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628.3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11%,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00.2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9%,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53%。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22厘米×22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基本苗4-6万;施肥上氮、磷、钾比例1.0:0.5:0.7,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 10公斤,基肥用量占50%左右,分蘖肥用量占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掌握浅水插秧,护苗促早发,干湿交替,后期不可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泸香优125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较优,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1
品种名称:Ⅱ优339
选育单位:三明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II-32A×明恢33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2.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8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株高122.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41万,穗长24.8厘米,每穗总粒数168.2粒,结实率87.09%,千粒重26.8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5%,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7.2%,粒长5.9毫米,垩白率60.5 %,垩白度17.9%,透明度1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39.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2%,蛋白质含量7.7%。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1.1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4%,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5.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9%,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72 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48%。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龄35 天左右;插植规格23.3厘米×23.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1.6-1.7万丛;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为1: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水管上,浅水促蘖,够苗搁田,湿润分化,薄水扬花,干湿灌浆,收割前10天适期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I优339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2
品种名称:T优898(原名T优55898)
选育单位:龙岩市种子站、龙岩市农科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
品种来源:T55A×武恢89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0.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8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强。株高117.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67万,穗长25.1厘米,每穗总粒数168.3粒,结实率85.41%,千粒重26.9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1%,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0.6%,粒长6.3毫米,垩白率85.5%,垩白度18.0%,透明度2级,碱消值4.0级,胶稠度42.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蛋白质含量7.0%。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91.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12%,增产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63.3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4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1%。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3厘米,丛插二粒谷;亩施纯氮11-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35?0.7,基肥占60%,追肥占30%,穗粒肥占10%;水管技术上应采取前期浅水促蘖,中期适度烤田,后期湿润灌溉,防止过早断水防早衰;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T优89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较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3
品种名称:D优368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引进单位:尤溪良种生化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D62A×新蜀恢36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8.5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1.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轻。株高114.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93万,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62.8粒,结实率88.32%,千粒重25.9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1%,精米率71.9%,整精米率52.5%,粒长7.0毫米,垩白率59.5 %,垩白度24.0%,透明度1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3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0%,蛋白质含量7.0%。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99.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59%,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49.2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0%,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6%。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秧龄35天左右;插植规格20×20厘米,亩插1.6万丛左右,插足基本苗5万苗以上;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要施足穗粒肥,亩施纯氮11-13公斤,增施农家肥和钾肥,氮、磷、钾配比以1:0.8:0.8为宜;水管上做到“前浅、中搁、后湿润”,够苗及时拷田;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D优36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早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4
品种名称:Ⅱ优3169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闽恢316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1.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4天。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株高1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2万,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179.8粒,结实率88.06%,千粒重27.6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3%,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5.2%,粒长6.1毫米,垩白率91 %,垩白度31.1%,透明度2级,碱消值3.5级,胶稠度4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7%,蛋白质含量6.7%。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94.2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1%,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48.5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2%。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5-2.0 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1.7万丛左右,丛插足2-3粒谷,基本苗6万苗左右;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I优3169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5
品种名称:泸香优5648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泸香A×南恢564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2.4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9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株高118.95厘米,每亩有效穗16.42万,穗长25.15厘米,每穗总粒数191.05粒,结实率82.27%,千粒重27.4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9%,精米率70.55%,整精米率52.8%,粒长6.90毫米,垩白率35.0 %,垩白度15.7%,透明度2级,碱消值3.55级,胶稠度90.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5%,蛋白质含量7.0%。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633.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21.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8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07%。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底到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插植规格22厘米×22厘米,丛插2粒谷;亩纯氮10公斤,基肥用量占50%左右,分蘖肥用量占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氮、磷、钾比例1.0:0.5:0.7;水管上,掌握浅水插秧,护苗促早发,干湿交替,后期不可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泸香优564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6
品种名称:优Ⅰ259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优IA×南恢25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3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粒重较轻,熟期转色较好。株高122.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6万,穗长25.1厘米,每穗总粒数176.2粒,结实率84.92%,千粒重25.7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8%,精米率70.1%,整精米率64.5%,粒长5.9毫米,垩白率87.0 %,垩白度34.8%,透明度2级,碱消值3.2级,胶稠度6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7.6%,蛋白质含量7.4%。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8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6%,增产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2.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9%,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7.7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07%。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下旬-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秧龄控制30天左右;插植规格21厘米×21厘米,丛插2粒谷,基本苗8万--9万,确保足穗大穗;中等肥力水平田亩用纯氮 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0.7:1.0,基肥用量占50%左右,分蘖肥用量占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掌握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壮籽,收割前7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优I259属中籼三系弱感光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中低海拔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适时早播,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7
品种名称:Ⅱ优航2号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II-32A×航2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4.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9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株高122.8厘米,每亩有效穗15.57万,穗长25.45厘米,每穗总粒数172.95粒,结实率85.24%,千粒重28.4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S)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9.5%,精米率72.45%,整精米率67.9%,粒长6.1毫米,垩白率56.0%,垩白度25.54%,透明度1级,碱消值3.80级,胶稠度41.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蛋白质含量7.2%。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02.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70.5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为宜,秧龄25-30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足基本苗10万-12万,确保亩有效穗达16万;亩用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1.0,以基肥为主,分蘖肥约占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够苗及时搁田,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防断水过早;注意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I优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8
品种名称:京福2优70(原名京福优270)
选育单位:福建超大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京福2A×明恢7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0.6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15天。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株高119.1厘米,每亩有效穗15.75万,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70.75粒,结实率87.68%,千粒重28.8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95%,精米率70.7%,整精米率63.7%,粒长6.45毫米,垩白率53.0%,垩白度19.23%,透明度1级,碱消值3.30级,胶稠度48.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5%,蛋白质含量7.00%。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试,平均亩产614.4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98.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00%,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7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8%。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4月上中旬至5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1.5公斤;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或者25厘米×21厘米,丛插两粒谷,亩插足基本苗8万-10万苗,有效穗控制在17.5万穗左右;亩施纯氮12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1: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水管上,宜浅水插秧,寸水护苗返青,浅水分蘖,够苗烤田,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浅水勤灌溉,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京福2优70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中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19
品种名称:京福1优943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京福1A×福恢94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5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09.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6万,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24.3粒,结实率80.91%,千粒重30.2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2%,精米率71.5%,整精米率53.6%,粒长7.1毫米,垩白率84.5%,垩白度53.9%,透明度2级,碱消值4.1级,胶稠度43.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9%,蛋白质含量8.4%。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晚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477.9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9%,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87.2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26%,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6%。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22.5公斤,秧龄25-30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插足基本苗1.0-1.2万,确保有效穗达16万;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0.5:1.0,以基肥为主,分蘖肥用量约占总量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够苗及时搁田,到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防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京福1优943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3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0
品种名称:两优多系1号
选育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SE21S×多系1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7天,与对照汕优63相当。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好。株高104厘米,每亩有效穗18.1万,穗长24.8厘米,每穗总粒数128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8.6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1.4%,精米率70.9%,整精米率55.0%,粒长6.9毫米,垩白率69.5%,垩白度28.7%,透明度1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69.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蛋白质含量7.9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3.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71.7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9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67%。
栽培技术要点:作双晚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左右,秧龄25天为宜,不得超过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8-10万;亩施纯氮9-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5:1,氮肥50%作基肥,40%作为分蘖肥,10%作穗肥;水管上,浅水插秧,寸水返青,够苗搁烤田,薄水扬花,湿润灌浆,干湿乳熟,切不可过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两优多系1号属晚籼两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秧龄掌握在28天以内,及时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1
品种名称:宜香优673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宜香1A×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6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8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千粒重较重,熟期转色好。株高112.7厘米,每亩有效穗17.64万,穗长25.4厘米,每穗总粒数130.5粒,结实率76.4%,千粒重31.0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较优。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0.6%,整精米率55.4%,粒长7.3毫米,垩白率55.5 %,垩白度24.1%,透明度1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6%,蛋白质含量8.2%。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3.3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0%,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65.8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3.6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每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18厘米×20 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10-12万基本苗;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亩施纯氮10 公斤,氮、磷、钾施肥比例1.0:0.5:1.0;水管上,宜浅水活蔸、薄水养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不能太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宜香优673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结实率略低,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倒伏和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2
品种名称:京福1优527(原名京福优527)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京福1A×蜀恢5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7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有轻微包茎现象。株高102.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1万,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27.5粒,结实率81.54%,千粒重30.8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1.3%,整精米率43.2%,粒长7.6毫米,垩白率81.0 %,垩白度34.4%,透明度1级,碱消值5.9级,胶稠度3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蛋白质含量8.1%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9.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7%,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86.4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8%,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14%。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旬左右播种,秧龄30天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公斤;栽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足基本苗10万左右;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大田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1.0:0.6:0.9;水管采取浅水插秧,深水活棵,够苗晒田或深水灌溉控制无效分蘖,灌浆中后期到成熟期实行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京福1优527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3
品种名称:I特优3381 (原名I特优338-1)
选育单位:龙岩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I特A×龙恢338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2天。株型适中,剑叶瓦状,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07.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0万,穗长23.1厘米,每穗总粒数135.7粒,结实率82.48%,千粒重27.7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1.7%,粒长6.2毫米,垩白率100.0 %,垩白度32.2%,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31.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蛋白质含量8.9%。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3.2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6%,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70.5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4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7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8%。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旬至下旬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8-20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6-7本;亩施纯氮15-18公斤,氮、磷、钾比为1:0.7:1;采取前浅中控后湿润的科学管水技术;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特优3381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分蘖力较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4
品种名称:准两优527
选育单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引进单位:福州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准S×蜀恢5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7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重,后期转色好。株高105.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09.8粒,结实率86.95%,千粒重31.3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3.0%,整精米率52.5%,粒长7.5毫米,垩白粒率41.5 %,垩白度18.1%,透明度1级,碱消值4.5级,胶稠度3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蛋白质含量9.7%。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9.4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37%,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65.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9%,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2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7%。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适期播种,稀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天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5公斤左右;亩插1.67万丛左右,插足基本苗8万苗左右;亩施纯氮9-11公斤,氮、磷、钾比例1:0.5 :0.7,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够苗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准两优527属晚籼两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细条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5
品种名称:冈优1185
选育单位:四川省自贡金穗种子有限公司
引进单位: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冈46A×R118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6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弱,后期转色好。株高103.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1万,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26.6粒,结实率83.03%,千粒重28.2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4.5%,粒长6.3毫米,垩白率77.5%,垩白度31.9%,透明度1级,碱消值3.9级,胶稠度31.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1%,蛋白质含量9.0%。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9.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1%,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52.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2%,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8.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19%。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应适期早播,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秧龄30天左右;亩插基本苗8万-10万;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8:1,重施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后期施足穗肥;水管上,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冈优118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弱,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6
品种名称:Ⅱ优3139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II-32A×闽恢313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0.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5天。株型适中,剑叶短窄,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株高10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5万,穗长22.5厘米,每穗总粒数123.3粒,结实率82.90%,千粒重26.9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0%,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1.7%,粒长6.1毫米,垩白率88.0 %,垩白度21.5%,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44.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蛋白质含量8.3%。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2.7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54%,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48.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52%,达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74%。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5-2.0 公斤,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17厘米,亩插足1.7万丛以上,丛插2-3粒谷,基本苗6万苗以上,争取亩有效穗达18万以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宜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搁田控分蘖,后期干干湿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I优3139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4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7
品种名称:D优15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南平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D62A×南恢1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1.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株高102.7厘米,每亩有效穗18.8万,穗长24.2厘米,每穗总粒数123.0粒,结实率80.2%,千粒重29.5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7%,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6.1%,粒长7.1毫米,垩白率66.5 %,垩白度24.24%,透明度2级,碱消值3.6级,胶稠度3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蛋白质含量8.3%。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78.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15%,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9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1%,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9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50%。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控制在25-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1-2粒谷,亩插2.0万丛,基本苗4-6万;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一般基肥占50-60%,追肥占30-40%,穗肥占10%;薄水浅插,深水活蔸,浅水分蘖,适时烤田,干湿交替壮籽,收割前10天左右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D优1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8
品种名称:Ⅱ优125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II-32A×南恢12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0.6天,比对照汕优63迟1.9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株高106.8厘米,每亩有效穗17.07万,穗长25.6厘米,每穗总粒数144.1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8.8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8.4%,粒长6.4毫米,垩白率93.5 %,垩白度38.6%,透明度2级,碱消值4.5级,胶稠度3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蛋白质含量8.35%。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4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85.4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86%,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471.7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2.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18%。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10日前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17厘米,亩插2.0万丛,插基本苗4万?6万;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幼穗分化时视情况追施少量穗肥;水管上,作到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多次露田,抽穗后期干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II优12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29
品种名称:冈优139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冈46A×福恢13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0天。植株较高大,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株高112.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7万,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41.5粒,结实率83.15%,千粒重27.0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两年米质检测平均结果:糙米率78.4%,精米率72.3%,整精米率61.2%,粒长6.4毫米,垩白率90.0 %,垩白度37.5%,透明度1级,碱消值4.2级,胶稠度3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蛋白质含量9.1%。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省晚稻组区试,平均亩产467.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47%,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50.0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7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0.4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33%。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旬至下旬播种, 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以25-30天为宜;插植规格20厘米×20 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10万-12万基本苗,争取有效穗达18万以上;大田亩施纯氮 12-15 公斤,五氮化二磷6-8 公斤,氮化钾7-8 公斤,氮肥50%作基肥,40%作为分蘖肥,10%作穗肥;水管上,采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冈优139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030
品种名称:T优8086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T80A×明恢8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8天。植株整齐,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株高101.5厘米,每亩有效穗17.54万,穗长24厘米,每穗粒数134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8克。两年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5%,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3.8%,粒长6.4毫米,垩白率68.0 %,垩白度9.4%,透明度2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4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蛋白质含量9.4%。
产量表现:该组合1998年参加省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77.5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4%,增产达极显著;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441.69公斤,比汕优63增产4.93%,增产达极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足基本苗6万-7万,争取亩有效穗17万-18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水管上后期以干湿交替为宜,不能过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T优8086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中感稻瘟病,适宜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A01(福州)
品种名称:粤优938
选育单位:江苏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与粮食作物研究所
引进单位:福州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粤泰A×R93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4.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5.1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株高98.95厘米,每亩有效穗16.33万,每穗总粒数138.5粒,结实率81.11%,千粒重26.9克。省抗瘟鉴定中心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经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糙米率80.3%,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0.6%,粒长6.5毫米,垩白粒率10 %,垩白度4%,透明度1级,碱消值5.9级,胶稠度3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2%,蛋白质含量11.7%。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40.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26%,增产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44.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5%,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福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7%。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0公斤左右,秧龄不超过35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6万-8万;大田亩施纯氮11-13公斤,氮、磷、钾比例:1:0.5 :0.7,采取前促中稳后补,以基肥为主,酌施穗肥;水管采取浅水插秧,薄水分蘖,够苗烤田,浅水孕穗、扬花,后期干干湿湿,不能脱水过早;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优938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5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中感稻瘟病。适宜福州市作晚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E01(漳州)
品种名称:金两优5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漳州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金山s-2×亚花1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3.2天,比对照特优77迟熟2.4天。株叶型态好,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中等。株高102.7厘米,亩有效穗20.13万,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25.8粒,结实率91.92%,千粒重26.5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5%,精米率73.6%,整精米率71.9%,粒长6.8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3.0%,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蛋白质含量10.7%。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2.3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7.5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99.3 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5.31%,达显著水平。2005年漳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5 公斤, 比特优77增产5.65%。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2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秧龄25-28天;插植规格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5万-6万;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粒肥;浅水促蘖,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两优5号属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比特优77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较好,米质优,感稻瘟病。适宜漳州市中低海拔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E02(漳州)
品种名称:漳丰8号
选育单位:漳州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漳丰矮/巨丰稻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6.3天,比对照特优77迟熟5.5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株高99.8厘米,每亩有效穗20.32万,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14.4粒,结实率91.99%,千粒重27.9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8%,精米率75.6%,整精米率48.4%,粒长6.8毫米,长宽比2.9,垩白率94%,垩白度19.6%,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7%,蛋白质含量9.3%。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54.5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长1.30%,增产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16.4公斤,比对照特优77增产8.92%,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漳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6 公斤, 比对照特优77增产5.67%。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为30-40公斤,秧龄35天左右,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4-5苗,确保亩基本苗达10万左右;施肥上,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少施或不施穗肥,增施磷、钾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水管掌握寸水返青、浅水促蘖,中期适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不宜断水过早;及时病防治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漳丰8号属籼型常规稻品种,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特优77迟熟6天。群体整齐,丰产性较好,抗稻瘟病。适宜漳州市中低海拔地区作早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G01(三明)
品种名称:Ⅱ优633(原名Ⅱ优623)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Ⅱ-32A×福恢63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5.4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3.7天。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株高1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5万,穗长26.1厘米,每穗总粒数176.3粒,结实率87.48%,千粒重28.6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8%,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5.8%,粒长6.4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38%,垩白度3.5%,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三明市单季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605.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1%,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625.6公斤,比汕优63增产9.66%,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三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9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93%。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当地种植情况,适时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6万-8万;亩用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以1.0:0.6:0.9,基肥占总肥量50%左右,分蘖肥占总量40-45%,穗肥以钾肥为主;水管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够苗及时搁田,到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收割前10天左右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Ⅱ优633属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长4天。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感稻瘟病。适宜三明市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G02(三明)
品种名称:泰优1号(原名D优202)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引进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
品种来源:D62A×蜀恢20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0.7天,比对照汕优63长1.0天。植株整齐,株叶形态好,茎杆粗壮,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株高102.95厘米,穗长23.25厘米,每穗总粒数114.9粒,结实率81.5%, 千粒重29.2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8%,精米率74%,整精米率52.1%,粒长6.0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77%,垩白度16.9%,透明度2级,碱消值5.6,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22.7%,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 2003参加三明市晚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51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2%;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66.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14%。2005年三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50%。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5公斤,秧龄35天左右;插植规格20×20厘米,亩插1.6万丛左右,亩插足基本苗5万苗以上;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施足穗粒肥,亩施用纯氮11-13公斤,增施农家肥和钾肥,氮、磷、钾比例1:0.8:0.8;水管上做到“前浅、中搁、后湿润”,够苗及时拷田,控制无效分蘖;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泰优1号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长1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三明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G03(三明)
品种名称:谷优964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谷丰A×福恢96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4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2.7天。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08.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48万,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30.8粒,每穗实粒数115.5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6.3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0.2%,精米率72.3%,整精米率61.6%,粒长6.0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16%,垩白度1.6%,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蛋白质含量9.4%。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三明市晚稻B组区试,平均亩产489.7公斤, 比对照汕优63增产6.90%,增产极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7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6%,增产极显著。2005年三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2%。
栽培技术要点:作双晚种植6月中旬至下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25-1.50 公斤,秧田亩播种量15 公斤,秧龄25-30天;栽插规格20厘米×20厘米或17厘米×23厘米,亩插1.8万丛左右,丛插2粒谷秧;大田亩施纯氮11-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55:0.9,配合施农家肥250 公斤,基肥占总量的55%-60%,蘖肥占21%左右,穗(粒)肥占15%-16%,破口肥占5%-9%;浅水插秧,寸水护苗,浅水分蘖,够苗烤田,复水后进行间歇性灌水,不宜过早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谷优964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早熟3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适宜三明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G04(三明)
品种名称:京福1优673(原名京福优673)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
品种来源:京福1A×福恢673
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0.0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0.3天。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株高108.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46万,穗长22.6厘米,每穗总粒数114.7粒,结实率78.71%,千粒重29.8克。两年抗稻瘟病田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79.6%,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0.9%,碱消值5.2级,胶稠度75毫米,蛋白质含量9.3%,粒长6.6毫米,长宽比2.8,垩白度4.5%,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含量22.5%。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三明市晚稻A组区试,平均亩产505.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89%,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474.5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04%,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三明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1%。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当地种植情况,适时播种,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1.0-1.5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亩插基本苗6万-8万,确保亩有效穗达18万-20万;大田亩用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0.6:0.9,基肥用量占肥量50%左右,分蘖肥用量约占总量40-45%,穗肥以钾肥为重;水管采取浅水勤灌,湿润稳长,够苗搁田,孕穗期开始复水,后期干湿壮籽,收割前10天左右断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京福1优673属晚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感稻瘟病。适宜三明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H01(南平)
品种名称:冈优科01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冈46A×南恢科01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4.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4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穗型大、熟期转色好。株高121.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65万,穗长25.81厘米,每穗总粒数168.69粒,结实率83.76%,千粒重29.59克。两年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2%,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1.2%,粒长6.1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74%,垩白度17.0%,透明度2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南平市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64.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41%,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0.2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13%,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南平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1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7%。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插植规格23厘米×23厘米,亩插1.2万丛,亩插基本苗4万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6:1;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冈优科01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汕优63相当。群体整齐,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适宜南平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H02(南平)
品种名称:泸香优科02
选育单位: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泸香902A×南恢科0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5.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8天。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好。株高118.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16万,穗长25.76厘米,每穗总粒数175.07粒,结实率81.01%,千粒重27.57克。经两年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4%,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2.8%,粒长7.1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38%,垩白度6.8%,透明度1级,碱消值6.3,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南平市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79.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4%,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54.3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南平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3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72%。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插植规格23厘米×23厘米,亩插1.2万丛,亩插基本苗4万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6:1;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泸香优科02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适宜南平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06H03(南平)
品种名称:Ⅱ优1698
选育单位:南平市种子管理站、南平市农科所
品种来源:II-32A×南恢169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6.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4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熟期转色好。株高125.9厘米,每亩有效穗15.76万,穗长27.15厘米,每穗总粒数168.67粒,结实率83.64%,千粒重28.46克。经两年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1.5%,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5.4%,粒长6.4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41%,垩白度7.6%,透明度2级,碱消值6.2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1%,蛋白质含量10.9%。
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年参加南平市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67.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00%,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542.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62%,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南平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61%。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插植规格23厘米×23厘米,亩插1.2万丛,亩插基本苗4万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1:0.6:1;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Ⅱ优1698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适宜南平市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