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由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冬以自选系丹299为母本,以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单交种。母本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为种质资源,父本是以丹340变异株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自交于1998年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清秀,株高295厘米,穗位135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粉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6.0克。倒伏(折)率0~2%。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 籽粒容重737.2克/升,粗蛋白含量10.33%,粗脂肪含量5.32%,粗淀粉含量73.46%,赖氨酸含量0.32%。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6天左右,比对照丹玉39号晚2天,需有效积温2950℃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
经2005~2006两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1~5级),抗灰斑病(1~3级),抗弯孢菌叶斑病(1~3级),中抗青枯病(1~5级),中抗丝黑穗病(发病株率0~7.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晚组区域试验,16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5.9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12.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4.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2.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亩,每公顷施农家肥45000~60000公斤、玉米专用肥450公斤做底肥,注意种、肥隔离,注意防治玉米螟。
适宜地区:辽宁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