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毕薯4号(区试名称:B9910-9)
审定编号:黔审薯2010003号
品种来源: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春薯3号/昆引1号后代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80天。株高90厘米左右,株丛直立,生长势强。块茎椭圆形,结薯集中,芽眼浅,芽眼数量中等,表皮光滑,黄皮黄肉,薯块大而整齐,茎叶绿色,叶表面较光,花白色,花量少,天然结实率低。大中薯率90%以上,商品薯率高,耐贮藏。
产量表现: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882.9公斤,比对照米拉增产26.5%,增产点次为75%。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8.8公斤,比对照增产45.9%,2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在中低海拔地区1月中旬至2月下,高海拔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为宜。2、种植密度:根据土壤性况,按照肥稀瘦密的原则,单作:行距0.55~0.60米,株距0.25~0.30米,即4000~4500株/亩;套作:一定要采用分带种植,分带规格因土壤肥力条件和间套作物等因素而异。如在中上等土壤实行双行马铃薯-双行玉米,采用1.7米复合带距为宜,两行马铃薯占地(窝心对窝心)0.4米,窝距0.30米,预留行1.3米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间距离0.50米(窝心对窝心),合2616窝/亩。3、施肥管理:①施肥:马铃薯生育期比较短,该品种在肥水条件较高时能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施肥以施足底肥为主,亩施底肥为农家肥1500~2000公斤,普钙50~6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尿素15~20公斤,或洋芋专用复合肥50~60公斤。②适时中耕培土:出苗后一周左右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利结薯层次的增加;现雷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目的在于降低结薯层的土壤温度,改善通气条件,有利于薯块增长膨大。4、收获贮藏:在马铃薯全株茎叶变黄,匍匐茎开始萎缩,提起茎杆抖动薯块易落,且用手指轻擦薯块,表皮易剥离时说明马铃薯已成熟可收获,宜选择睛天收获,由于该品各生育中后期易发生晚疫病,如果作种薯生产,可适当早收,收获后,剔除烂薯后入库,种薯在通风透气环境条件下贮藏,食用薯块贮藏要避光黑暗条件下贮藏,避免薯皮发绿。
适宜种植区域:贵州省800米以上中拔海拔地区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