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都献给‘杂交玉米’了,但让我揪心的是,我国农作物品种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方面亟待提升。”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表、山东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接受YMG记者专访时说,“‘南繁’是提高品种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应像重视建造航空母舰一样,全力打造‘南繁’科研基地育种核心区,下决心加大投入、尽早建成。”
所谓“南繁”,指的是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单位,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于每年9月至次年5月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对于李登海而言,海南育种基地有着特殊意义,见证了他玉米育种的每一次突破。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李登海提出了《关于建设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的建议》。
良种对粮食生产贡献率超四成
“全国三分之一的玉米播种面积,所使用的品种是由我选育的。”李登海说,让他高兴的是,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9连增,其中良种对粮食生产贡献率超过40%。
李登海说,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但目前我国种业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且难以抵御国外种业进入的冲击。
以玉米为例,目前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玉米平均单产达860多公斤,高出我国玉米平均单产近1倍,且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近年来,美国先玉335品种进入我国,挤占了东北玉米市场。
农业科技创新“抱团”打天下
农作物品种创新能力弱,究竟该咋提高?“现有的农业科技创新都是单兵作战,很难形成战斗力,没有一个良好的科研创新体系。”李登海说,要打造种业创新科研团队,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高品种创新能力需要载体,李登海认为,南繁就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瓜菜新品种,80%经过南繁加代选育,海南是我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
“长期以来,南繁单位利用海南独特的温光条件,对农作物品种进行加代选育、种子扩繁、生产和鉴定活动,南繁为加快优良品种选育、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南繁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李登海说。
南繁基地需求逐年增加
“近两年企业南繁面积已占南繁总面积75%,并带动南繁面积每年增加10%,现有南繁基地已难以适应南繁发展需要。”李登海说,目前,南繁科研用地约3万亩,其中租期10年以上的科研用地不到1.9万亩,其他均为临时租用。加之城市扩张、冬季瓜菜快速发展,南繁地租快速攀升,租地难度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南繁基础设施配套也亟待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也是一个大问题。”李登海说,目前,每年10万份材料、10万公斤种子进入海南南繁,3万多吨南繁种子从海南调往全国各地。其中60%的种子、材料没有经过检疫。同时,近年来进行南繁的转基因材料逐年增多,部分单位在无隔离条件状况下从事转基因试验,转基因污染隐患较大。
2011年5月,农业部与海南省签订了《关于加强海南南繁基地建设与管理备忘录》,并与海南省共同调研协商,提出了建设永久的5万亩南繁育种基地科研核心区的建议,现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