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8  来源:河北省广平县农牧局  作者:路丽燕  浏览次数:150
 

    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一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二、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 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田间湿度大,5月上旬阴雨连绵极易造成小麦白粉病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

  三、防治方法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应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或发病初期,用药剂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可结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10克,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7~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