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农民日报:让种业成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买天  浏览次数:274
 

      编者按:“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不同于其他产业,种业是源头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民族种业强大不起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无从谈起。要想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就必须把种业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日前,农垦种业企业齐聚湖北武汉,召开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共谋民族种业发展大计,提升种业“国家队”实力,使种业成为农垦打造国际大粮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从成立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到筹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垦种业联盟南繁基地——

种业“国家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优先支持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继去年8月成立中国农垦种业联盟之后,日前,在湖北武汉又签署了组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框架协议、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农作物品种联合测试协议和联盟相关成员共建南繁基地备忘录等文件。

  “相关组织的成立和系列文件的签署,标志着种业‘国家队’的高效进取,标志着中国农垦种业在向着‘联合、联盟、联营’三联战略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标志着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正朝着‘真联盟、实联盟’前进,标志着中国农垦种业发展在新时期交了一份新的成绩单。”日前,在湖北武汉召开的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员大会上,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何子阳说。

  作为农业“国家队”,农垦在强大民族种业战略上正谋篇布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种业是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的主导产业

  农垦将种业作为主打产业发展,其实力究竟怎么样?记者在“2014中国农垦种业发展报告”中一探究竟。

  土地是农垦种业的天然优势资源,是农垦种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优势,截至2014年,农垦种业拥有制种基地近300万亩,作物推广面积达1.4亿亩;从业人员近6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000人;种质资源保存量达11万份,农垦种业企业自主研发品种443个。

  从11万份种质资源保存量来看,农垦种业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主,其中水稻和小麦种质资源占比近6成,足见农垦对于这两大粮食作物育种的重视。而为了扩大种子繁育生产基地的覆盖面,农垦已在江苏、甘肃、黑龙江、新疆、广东、安徽等全国18个省区市建有生产基地。

  不让种子停留在实验室里,只有把种子销出去、种到地里,才真正体现种业研发的价值和意义。去年,农垦以品质占领市场,创新营销方式,用市场化手段扩大销售区域,全年生产种子逾11亿公斤,销往黑龙江、江苏、甘肃、山东、河南等25个省区市。其中,小麦、水稻、玉米种子的销量占据前三位。江苏大华、北大荒垦丰、安徽皖垦等种业企业,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表现抢眼。

  创新求发展,品种打天下

  ——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种才能掌握主动权

  “‘创新求发展,品种打天下’,这已成为现代种业发展的新常态,只有加快种业优良品种选育和科研创新力度,才能确保农垦种业的竞争力,掌控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农垦种业联盟轮值主席、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说。

  组织起来抱团经营是中国农垦种业联盟成立的核心理念。首先他们推动成立农垦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使其成为未来农垦种业研发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促进各联盟成员单位的种质、人才、科技等育种资源实现有效链接,共同协作研发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并形成有偿共享、互利共赢的育种合作大格局,打造农垦种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组织开展农作物品种联合测试,以小麦品种为突破口,目前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本次联盟成员大会上签署的联合测试协议,将为联盟成员搭建品种测试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联盟成员间农作物品种实现联合测试,推动资源和利益共享。

  第三是共建南繁基地,把农垦种业系统需求量大、集中度低的资源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整合。通过南繁战略布局,旨在增强农垦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垦种业优良品种的选育速度,提升农垦种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最后则是组建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平台,以资本为纽带,联接各农垦种业企业开展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全产业链合作。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抱团发展擦亮“中垦种业”品牌

  目前,农垦种子已占到我国粮食作物种子商品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在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农垦种业同样存在着区域分割、各自为战、小散弱等问题,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要想真正实现与国际跨国种业巨头同台竞技,需要有一个认可度高、针对性广、操作性强的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引导大家合理分工、各展所长,逐步实现种业资源最优化配置,把各成员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农垦种业的竞争优势。”刘显辉说,农垦种业联盟正在起草《全国农垦种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预计在今年年底出台,届时将明确全国农垦种业未来转型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农垦种业种子年销售量近10亿公斤,销售总额近60亿元,是我国种子市场的支柱力量。但从整体看,农垦种业仍存在区域性强、市场开拓艰难等问题。如何提升农垦种业市场份额,推动农垦种子走出垦区、放眼全国、面向全球,就成为联盟的新思考。

  “品牌是提高销量、提升价值、增加利润的重要载体,品牌承载的是消费者对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需要与顾客长期磨合衍生出的产物。因此,要加快‘中垦种业’品牌创建,扩展‘中垦种业’品牌影响力。”刘显辉说,他们将从创建农垦种业电商平台、农垦作物品种质量追溯平台等方面发力,抢占种子市场,提升农垦种业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只是倒腾种子、只有“公司”这个躯壳还不够,湖北农垦联丰种业——

一定要搭起自己的科研架子

  “我们在这儿主要从事蔬菜种苗扦插、花卉蔬菜种苗移栽管护工作,一天能挣60元。”日前,记者在湖北武汉东西湖区如意生态农业园看到,工人们在不同的种苗繁育棚内忙碌着。这家生态园企业在加大科研育种的同时,积极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垦区发展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土地集中、易于流转以及易于推广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等优势。”湖北农垦事业管理局副局长胡超说。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大垦区,湖北农垦不仅是中国农垦种业联盟的副主席单位之一,还是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垦种业联盟南繁基地签约发起人之一。在扶持种业企业发展中,湖北农垦强化科研体系的构建。

  把种业牢牢抓在手里

  “为什么要选择以种业为优先发展产业?”胡超说,种业是农业基础性核心产业,只有掌握了种业的主导权,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湖北农垦以种业为突破口,采取资源整合、产业联合的方式,联合9家具有种业发展优势条件和核心技术的国有农场,致力于打造育、繁、推和产、加、销于一体,具有完整种子产业链、多作物经营的现代化种业公司——湖北农垦联丰种业集团公司。

  据介绍,目前联丰种业的小麦、棉花等良种生产经营规模位列全省前茅,拥有种子生产基地7万亩;公司现有“鄂麦596”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鄂杂棉26”为湖北省连续5年的主推品种,其在产量、质量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受到了棉农们的青睐,在增产增收方面表现优异。

  “把种业抓在手里,就是抓住了全产业链的‘牛鼻子’。”胡超说。

  种业需要产业化经营思路

  湖北农垦土地资源优势明显,他们在小麦、棉花、水产、茶叶以及杂粮等产业上具有传统优势,在相关良种的培育与研发上积累了优势。

  “发展种业也应该采取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欧宏新说,集团化的发展必须以产业来带动,以产业为支持,靠产业做实做强。

  据介绍,种业是集团公司的重点产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他们充分利用农场土地集中、流转难度小以及易推广先进技术和模式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旱杂粮种业,先后在张集农场等建立了科研、原种生产基地,在五三农场等建立了种业扩繁基地。

  水产、茶叶等是湖北的传统优势产业。湖北是全国淡水养殖第一大省,其垦区拥有水面100万亩,从事水产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农垦集团拟投资2亿元,在汉南农场等建立集科研、繁育、推广和交易为一体的大型水产综合园区。

  此外,湖北垦区有茶果面积15万亩,年产茶百万斤。为了变分散为集中,目前农垦集团正以资产为纽带,以茶产业为支撑,实施“共打品牌、形成拳头、实现共赢”的发展战略。

  掌握核心竞争力呼唤自主科研

  发展种业必须调动起农场的积极性。为此,湖北农垦为带动农场发展,盘活土地资源,提出将农场土地以流转形式进行估价,然后入股到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实现了农场参股省级集团公司的愿望,从而促进了全垦区在资产、经济上的深度融合,为发展种业打通了通道。

  目前已有3个农场拿出土地2万亩进行了流转入股,而集团公司计划2年完成30万亩流转土地入股的目标,这样就为发展种业提供了土地支撑。在创新经营模式上,集团公司出资1000万元与20多家农场的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湖北农垦联丰合作联社”,主营种子、生资的销售业务,同时还成立“湖北农垦联丰种业科技公司”,使种业的发展与研发有了经营主体。

  “只是简单地倒腾种子、只有‘公司’这个躯壳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搭建起自己的种业科研架子,组建起自己的育种科研人才队伍。”欧宏新说。

  集团公司以湖北农垦联丰农科院为载体,一方面自己开展科研工作,公司已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00亩,准备建起自己的科研场所;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校的合作,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欧宏新说,尽管我们已拥有“鄂抗棉13号”、“鄂裸大麦507”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品种,“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在更多关键作物的育种研发上下功夫”。

育种企业与科研“国家队”牵手——

把更多好种子种到农民地里

   一个是明星育种企业——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是科研育种“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者在育种领域的牵手合作,能结出什么“种子”?

    ■事件

    近年来,垦丰种业朝着“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育种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表现突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以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育种等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作物科学创新中心、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日前,双方在湖北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共建一个高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种业科企联合新模式。

    ■目标

    双方将围绕科企合作资本连接方式、科学家在企业持股、兼职兼薪及项目合作等课题展开合作,推动企业商业化育种,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双方将共同构建布局合理、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科研体系,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人才培养、资源聚集的多重功能,开创种业科企联合的新路径。

    双方将在黑龙江建设综合型育种站,同时在黄淮海小麦、玉米育种和长江中下游粳稻,以及杂交稻育种、种子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声音

    有专家评价说,此次战略合作标志着科企合作迈上了合作发展的新征程。科企合作之路是种业做强做大的必要手段,要积极探讨、制定出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实质性紧密合作。

    科企携手是为了推进双方在良好合作基础上的紧密合作,协同调度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种业力量,促进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制度性成果和案例性成果经验。

    专家表示,合作就一定要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结出好“果实”来。要通过合作育出大品种,用好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好种子为农民造福,把更多好种子种到农民地里。

    本栏稿件均由本报记者买天采写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