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玉米纹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3  来源:高阳县农业局  作者:郝冰敏  浏览次数:91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立枯丝核引起。除危玉米外,还侵染水稻小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棉花大豆等作物。

      玉米纹枯病发病规律:

      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   
      
      防治玉米纹枯病的方法:

      ①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②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③药剂防治 于发病初期,用天达-2116 600倍液+96%恶霉灵3000倍液防治或每666.7平方米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或用3%多抗霉素0.25克兑水600倍喷雾。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0-800倍液喷雾。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