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27  来源:河北省辛集市植保站  浏览次数:25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乳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希望农民加以重视。
 
      症状识别   发病田玉米表现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玉米刚发病时叶片出现青灰色干枯,好像是遭霜打了一样,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秆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植株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发病原因  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等有关。引起玉米青枯病的病菌能够长期在土壤中腐生,分别以菌丝体、卵孢子、厚垣孢子在植物残体或土壤和未熟肥料中越冬。一些地区连续多年种植玉米并实行秸秆还田是土壤中的病菌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提高种植密度也为病菌提供了有利侵染的小气候。
 
      防治:
 
      1、减少菌源。发病田秸秆不要进行粉碎还田,可将之集中烧毁并对土壤进行深翻减少田间菌源量。
 
      2.合理轮作。重病地块与大豆、红薯、花生等作物轮作,减少重茬。
 
      3.更换品种。发病地块更换抗病品种,能有效减轻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4.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中后期喷施叶面肥2~3次,提高植株抗病性。
 
      5.拌种。玉米播种前选用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同时兼治丝黑穗病。
 
      6、药剂防治:用46.1%氢氧化铜即可杀得叁千10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15克,对水15公斤喷淋玉米茎基部,或用多菌灵加农用硫酸链霉素喷雾、灌根,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