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4-21  来源:河北省辛集市植保站  浏览次数:77
 
 
      发生为害特点:毁灭性。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危害正在灌浆的麦粒。麦粒中有一头幼虫减产25%左右,有2头幼虫减产50%左右,有4头幼虫可致绝收,因此它又是一个毁灭性害虫。隐蔽性。小麦吸浆虫一年中约有11个月在土中(越夏越冬),剩余一个月完成羽化、产卵孵化幼虫等世代发育。幼虫危害期约20天,孵化的幼虫钻进正在灌浆的麦粒中隐蔽危害。滞育性,条件不适合不发生,即便是条件适合仍有部分幼虫不化蛹,因此这就使得土中虫口密度逐年上升,遇到条件适合的年份易暴发。
 
      监测要点:从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开始,选当地有代表性麦田,采用(10 cm ×10 cm ×20 cm)样方每块田对角线五点取样、淘土、检查、计数。当单样方有虫2头及2头以上时必需防治。一般采用目测,成虫期用手轻轻将麦株拨向两侧分开,目测检查起飞虫量,当平均捕网10次有成虫10 ~ 25头时,必需药剂防治。
 
      防治要点:把握“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防治为辅”原则。
 
      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住防治关键期,即在害虫的薄弱期用药。吸浆虫越冬幼虫深藏于20厘米左右土中,翌年春季随气温升高害虫上升化蛹,蛹一般存在于地表以下3-5厘米处,蛹期8-12天羽化成虫,成虫飞翔力不强,一般在麦株间活动,早晚活动旺盛,成虫寿命极短约3-5天,幼虫危害麦粒,老熟后在小麦收获前弹落地面入土越夏。从整个世代来看,蛹期是最薄弱时期,其次是成虫期,因此在防治中应遵循“蛹期防治为主,成虫期防治为辅”的基本策略。
 
      防治时间   1、防治指标:每样方2头以上的地块进行蛹期与成虫期防治。其它麦区进行成虫期防治,兼治小麦蚜虫。
 
      2、防治方法:以蛹期和成虫期并重为防治原则。(1)、蛹期防治:撒毒土杀蛹。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小麦抽穗前3—5天(即4月24—30日)进行,宁早勿晚。使用药剂:40%毒死蜱乳油500毫升(加适量水)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与20公斤细砂,均匀搅拌,配制成毒土,于下午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注意不要将毒土撒在叶片上),撒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 (2)、成虫期防治:田间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小麦抽穗后扬花前(即5月2—7日)进行,兼治小麦蚜虫。使用药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一般在早晨9点以前或傍晚5点以后无风天进行防治。喷雾要喷匀打透,有效控制成虫群体数量和产卵数量。
 
      注意事项:(1)吸浆虫的防治时间要求严格,错过关键期就达不到防治目的,因此希望广大麦农抓住时机,适时用药,打好防治吸浆虫一仗,确保今年小麦的高产丰收。(2)注意用药安全,施药时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以免中毒。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