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及时防治藜麦甜菜筒喙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7  浏览次数:45
 
 
《 农民日报 》( 2017年07月06日   06 版)
 
    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6月初藜麦种植点调查显示,北京郊区在藜麦种植田发现甜菜筒喙象成虫,而且藜麦茎秆上出现大量产卵孔,表明目前甜菜筒喙象已经进入当年一代成虫盛发期。
 
    甜菜筒喙象防治适期应为越冬代成虫出土盛期和当年一代成虫产卵盛期,且应以防治成虫为主。早春杂草是藜麦甜菜筒喙象的先期寄主,后期又成为其较安全的化蛹场所,因此铲除并彻底销毁田边地头的杂草,尤其是藜麦田周边100米以内的藜科、苋科、蓼科的杂草,可以显著减少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虫口数量。
 
    此外,适时冬耕冬灌也可明显降低越冬成虫的虫口基数,减轻来年的为害。一代成虫出现数量较多时,利用其产卵习性和假死习性,以高效氯氰菊酯和康宽喷雾防治。高效氯氰菊酯一般使用4.5%的剂型或5%的剂型1500~2000倍液,或10%的剂型或100克/升乳油3000~4000倍液,在茎秆上及茎基部周边10cm均匀喷雾。康宽每亩用15毫升,亩用水量为45公斤,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该农药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在田间作业中用弥雾或细喷雾效果更好。当气温高、田间蒸发量大时,应选择早上8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用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用药量,也可以更好地增加作物的受药液量和渗透性,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高效氯氰菊酯没有内吸作用,喷雾时必须均匀、周到,安全采收间隔期一般为10天。对鱼、蜜蜂和家蚕有毒,不能在蜂场和桑园内及其周围使用,并避免药液污染鱼塘、河流等水域。为避免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一季作物或一种害虫宜使用2~3次。       张金良岳瑾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