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安徽14特色农产品种子往返太空 发生有益变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7  来源:安徽网  浏览次数:27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里,来自安徽的14种特色农产品种子发生了有益变异,接着被“长征七号”返回式科学卫星送回地球,在江淮大地上演绎生命的奇迹。
 
      太空南瓜不怕涝
 
      经历了持续降雨后,合肥农民梅岗不久前种下的种苗几乎全军覆没。大棚里的水退去后,他吃惊地发现,经过航天育种的太空南瓜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长势喜人。
 
      梅岗正在打理年初种下的太空蛋白桑,刚开始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种植了航天育种的种苗。几个月过去,种苗的成长让他喜出望外:“经过育种的新桑树,叶子和茎秆要比普通的蛋白桑大三分之一,产量提高20%。”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可以缩短传统育种时间,提高产量,让植物拥有抗寒、抗旱、抗涝和抗病虫害等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
 
      中药试验效果好
 
      在合肥市经开区,安徽航科航天育种特色产业研究院的专家正在探寻航天育种在安徽农业上的应用。
 
      记者16日专访了研究院院长方哲红。她介绍,团队去年将决明子、板蓝根、白术等8种中药材种子送入了太空。亳州是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从中草药开展航天育种,将会是安徽农业的一个突破。未来,该院还要将石斛、山芋和艾草种子送上天。
 
      该研究院在合肥、泗县、定远共开设了3000亩以上的航天育种基地,让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指导种粮大户使用航天种子。方哲红透露,通过先行示范,所有的品种产量都提高了20%至30%。
 
      让航天种子尽快“飞入”零散农户家,是方哲红的理想:“明年春天,宿州和金寨一些扶贫县的零散农户将免费使用我们的种子,我们再回收果实解决销路,政府则会下拨扶贫款给我们,让我们有利可图,这是三方共赢的事。”
 
      安徽种子爱上天
 
      16日,安徽农业大学研究员、蚕学专家徐家萍对记者说:“科学家们曾把蚕送上了太空,研究它的生存和缫丝结茧的能力。实验发现,蚕在太空中能够生存,一些基因发生了突变,出现了比较大的蚕茧。在应用过程中,太空蚕和普通蚕的价格差别不大,蚕农能够承受。”
 
      对于航天育种的前景,徐家萍持谨慎的态度:“它目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成功和失败的情况都会出现。”
 
      据悉,中国航天育种起步于1987年,30年里先后利用返回式卫星、神州号飞船,搭载水稻小麦棉花等品种的种子往返太空,选育出一批优秀种苗。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的不少种子都曾上过太空,包括金寨县的猴头菇、赤灵芝菌种,阜阳的小麦,部分已繁育第五代。种子返回地面后,必须经历至少3年的选育过程,遗传稳定、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品系脱颖而出后,还要经过至少2年的品种多点试验,报经国家或省部级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后,才能在适种区域进行推广应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 郝嘉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