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春华秋实结硕果。田间看稻,自然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尤其是对我而言,袁隆平院士以87岁高龄在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的精彩报告,至今仍是历历在目。再次见到“袁老”,欣喜于他依然精神抖擞,更加健谈。
9月27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跟随三亚市副市长李劲松、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一行来到长沙看望袁隆平院士,受到了他的亲切地接见。
从三亚南繁到杂交水稻走出国门,从“三系”配套到“两系”杂交,袁老讲起水稻育种技术来如数家珍。“现在,我们已经研究出了不吸收镉的品种来,这是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讲到这里,袁老有点激动。他说,这项突破技术就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把水稻品种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基因“敲除”,这样培育出的品种就不吸镉、不含镉。
李劲松副市长对袁隆平院士永无止境的科学精神很是感动,并表示一定会利用国家南繁基地的优势,通过三亚这个国际窗口,将中国先进水稻技术推向世界。李劲松表示,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在水稻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受到了来自政府和行业的双向认可。对此,李劲松代表三亚市政府向以袁隆平院士为论坛主席的主席团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水稻全球化,推动水稻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李劲松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的筹备情况,并诚邀袁隆平院士继续担任论坛主席。
袁隆平院士在听取了相关汇报后,肯定了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取得的成果,并对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内容提出了建议。“我乐意担任论坛主席”袁隆平笑着说。
据了解,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将于2018年4月在三亚举行,将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国际水稻合作进行,更加增加国际化元素。同时,三亚市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还共谋“南北论稻”, 实现种业和米业的有机衔接和产业升级。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哈尔滨)国际水稻论坛开幕式上,还召开了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新闻发布会。目前,第二届中国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全球新品种新技术已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并为重点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不超过20亩的专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