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秋季谨防大棚草莓白粉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256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无菌的草莓种苗,控制病源发生;②实行轮作。水旱轮作是消灭菌源的最有效措施,旱地轮作以安排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小麦为好,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安排轮作;③清洁田园。草莓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焚烧病残体。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到棚外深埋,以减少菌源基数;④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生态防治 调控棚室湿度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棚室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其次建立滴灌或膜下浇水的设施,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做到小水勤灌,切勿漫灌,并加强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在不影响草莓生长的条件下,尽可能延长通风时间。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坐果期为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70%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同时能显著抑制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主动预防2次,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一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发病后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防治,用50%醚菌酯-密宝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翠露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温室湿度过高时,可选用药剂熏蒸,效果更好。(植保)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